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吴建民传 > 第6部分(第1页)

第6部分(第1页)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认可(1)

第一次乘苏联飞机的难忘印象那时参加国际会议,就一位代表一位翻译,轻车简从翻译水平和工作能力一再得到认可1961 年1 月20 日这一天,虽说过得也平平淡淡,但仍然让吴建民很难忘怀。因为在这一天,吴建民告别了校园生活,真正成为国家公务员,走上工作岗位。

那天他吃罢早饭,在回宿舍的路上,碰到翻译班的党支部书记蔡方柏。让他们两个谁也没想到的,是在37 年后,他们中的一个人接另一个人的班,出任中国驻法国大使,而且两人在任内都做得非常出色。

蔡方柏通知吴建民说:“可能要你出国去,今天就要去报到。”“要出国?”吴建民感到突然。他随即去了外语学院的人事处,人事处的人正式通知他,他已经被借调到共青团中央的国际联络部,今天就去报到。

午饭后,吴建民扛着自己的小行李,走出了他学习生活了五年多的北京外语学院。

突然地,就与熟悉的专心读书的日子告别了,他隐隐约约生出几分当年与南京、与家辞别相似的情绪。但他毕竟已经成人,已经积淀了相当的才学与阅历,与学生时代告别,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忱实际上是他早就在期待的。而此刻心头泛起与当年相似情绪的主要成分,是由习以为常和感恩而牵出的依恋。

在团中央的国际联络部,一位科长和他谈了话,他随后被定了一个第三章级别——21 级,从此他就是国家干部了。离开学校时,蔡方柏打招呼说他是要马上出国的,可到了团中央后,谁也没向他提起出国的事情。

此后的几个月里,也几乎没有什么外国代表团来,吴建民连和外宾打交道的机会也没遇到。组织上只是不断地交给他一些法文的资料,要他翻译。后来他才琢磨明白,组织上大概是要考验考验他,看他的法文到底怎么样。由此也可以感到,中国在那个年代,在涉外的事情上是多么的谨慎。

直到1961年8 月,世界民主青年联盟在莫斯科举办世界青年论坛,中国派代表团参加,吴建民才被告知担任代表团的翻译。中国代表团的团长是一年前新增补的团中央书记王兆华,成员有团中央联络部部长、全国青联副主席钱李仁,全国青联常驻世界青联代表朱良等。

20 世纪60 年代初期, 中苏之间的裂隙已经开始逐渐地公开化了,但一直在校园的吴建民当时还并不知道其中的多少内情,心底里更多的还是最早宣传的概念,列宁、斯大林,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阵营的旗帜,想起来就充满景仰。由于与讲法语的国家1961年8 月,世界民主青年联盟在莫斯科举办世界青年论坛,中国派代表团参加,吴建民(左二)担任代表团的翻译。图为他和会议代表们在一起。代表接触不多,如来自非洲法属殖民地国家的青年代表,翻译的任务并不重,可这毕竟是吴建民第一次出国,所以留下了一些较深的印象。

从北京到伊尔库茨克,乘坐的中国的飞机。那是吴建民第一次坐飞机,心里不免有点发怵,但并没有觉得什么不适。可从伊尔库茨克到莫斯科,换乘了苏联的飞机,他总感觉有一股闻着不舒服的怪味道,等飞机下降时,他终于呕吐了起来。直到几十年后,他上俄罗斯的飞机,还是能分明地感觉到那种味道。

到了莫斯科后,他们下榻的是乌克兰旅馆,离气势恢弘的红场不太远。代表团的伙食很好,面包随便要,还有牛肉、俄式西餐。住宿条件在吴建民眼里也讲究,像他这等“小萝卜头”,也是一人一间大房子,每天还有澡洗。而此刻,国内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对比十分鲜明。

让吴建民难以忘却的还有三样东西:一是肥皂有怪味,冲了半天手上的怪味仍去不掉;二是手纸太硬;三是床一睡下去就窝到底下去,因1961年9 月初,国际###在河内召开声援越南南方反美斗争的国际会议。吴建民作为翻译与中国全国###第十六届委员会主席胡启立一同参加会议。图为胡志明与会议代表们在一起,第二排右二为吴建民。

为此前一直睡的是硬板床。21 世纪初,他又一次到莫斯科,住的是更高级的十月旅馆。可洗个手还是那个味儿;手纸还是那么硬,而且过去给一大堆,此时就给三张了。一个国家“30 年不变”,就成问题了,他从这些小的细节上就体味了出来。

认可(2)

到了论坛,都是青年人,年轻人的特点就是富有活力和热情。但是吴建民没有赶上“一边倒”政策的初期,没有看到那时中国与东欧诸国青年在一起,那种相见甚欢亲密无间的场景。所以他这次出国,对人与人的接触,脑海里倒没有留下多少可以追述的内容。

论坛之后,吴建民随王兆华等到苏联的阿拉木图做了访问。尽管在这第一次出国参加外事活动的过程中,吴建民并没有获得太多展示翻译才华的机会,但在善于发现和培植青年人才的团中央领导眼里,这个年轻翻译还不错,对他认可了。

在1961 年8 月底9 月初,国际###在越南北方的首都河内召开声援越南南方反美斗争的国际会议。与国际###对应的是中国全国###,就由全国###第十六届委员会主席胡启立做代表去参加会议。

其实,国际###的工作语言是英语,但因为这次国际会议是在越南召开的,而越南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所以在大会上使用更多的是法语,吴建民亦因此作为翻译随胡启立赴会。一位代表,一位翻译,轻车简从。但因为就两个人,吴建民的事务就比较繁杂。

胡启立的发言稿子写好了,要马上翻译出来,连夜打印出来。他们带了一台打字机,打字、校对、油印、交会务处散发,都由吴建民一手包办。开会时他还要给胡启立做翻译。和外宾接触的时候,胡启立讲话他翻译成法文,外国人讲话,他就跟胡启立“咬”耳朵。

共青团系统的领导比较容易相处,也特别理解年轻人的心理,熟悉年轻人的话题和语言。因此陪同胡启立的这次出访,吴建民感觉相处融洽,甚至可以聊几句工作以外的轻松话题。胡启立看着吴建民颀长的身材,半开玩笑地说:“你以后找对象可得找个子高一点的。”后来的事实,还真就应验了胡启立的这句玩笑。

这次出访,吴建民的翻译水平和工作能力再次得到认可,结果9月中旬刚从河内回国,领导上就通知吴建民,赶紧收拾行装,去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到世界民主青年联盟的总部担任翻译工作。

世界民主青年联盟成立于“二战”后的1947 年,是以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内共产党领导的青年团体为骨干的国际组织,包括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与共产党一起并肩作战的其他青年组织,以及亚非拉地区的民族主义的进步青年组织。简直是青年年龄段的“联合国”。当时青年年龄段的“联合国”还有一个,就是国际###,总部设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格,中国也有代表常驻。

青年吴建民一踏入真正的外交实践,就进入了青年级别的多边外交前沿。那个时候,由于美国的阻挠,中国还没有进入联合国,因此常规性的多边外交活动,只在青年国际组织中能参与进来,机会十分难得。

但他此刻还意识不到,从一开始就站在一个比双边外交广阔得多的平台上,对其尔后的外交生涯而言具有怎样的意义。当然这里说的多边外交与今天所说的多边外交内涵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在当时的世界民主青年联盟内部,是苏联共产党和苏联共青团在起着主导作用,没有真正多边外交中的几大势力的对峙抗衡。

1961年9 月在越南(前排左一胡启立,左二吴建民)。

刚踏入外交界的“小萝卜头”“身在异国为异客,正逢国庆急煞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