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大唐太子李承乾 > 第11部分(第2页)

第11部分(第2页)

“饮胜!”

第二十章 人生何处不相逢

李承乾此刻正在孔颖达的府第里,主要是下面弄出了廉价的纸,可以大规模生产,加上科举的事,李承乾就考虑着弄出一份面向学子士人的报纸来,在顺便推广一下标点符号,此事已经跟李世民说起过,李世民便建议他找这位太子左庶子外加国子监祭酒,大唐公认的士林领袖帮帮忙,最好让他主编,也好增强影响力。转载  自  李世民最也很心烦,李泰的动作实在是不小,志向简直就是司马昭之心了,成天跟一大堆文人士子厮混,搏了个礼贤下士的名声,他虽然不想让太子权威过重,却更不希望有人威胁到太子的地位,免得再弄出一次玄武门事变来。

“老师,历朝以来,各学派都有自己的断句方法,导致那些经典各自的理解也是不同,不知多少人为了理解那些经义皓首穷经,一辈子都浪费在这上面。若是用这些简单的符号来断句,光邀天下大儒学者为各类经史子集断句,明确其意,可是造福后人的大功德。正好如今长安士子云集,可以将这标点符号通过这报纸推广开来,老师觉得如何?”李承乾说话倒也恭敬,毕竟这位老爷子实实在在是个有学问的大儒,治学严谨,且为人方正,颇受世人敬重。

孔颖达也早见过李承乾读的书上都被他用这些符号来断句,起先只是以为他是图方便,如今想想,这确实是造福天下士子的好东西,可以免去他们起码一半的功夫,有更多时间来专心治学。当下便听这位身份尊贵的学生细细讲解这些标点的用处,然后问道:“太子殿下,这标点符号倒是不打紧,可是这报纸,到底登些什么,找谁来写呢?”

李承乾微笑起来:“这报纸上可以刊登的东西很多,比如学术上的各家之言,政治上的时事议论,朝廷的法度政策,这次科举选中的士子的策论文章,诗词歌赋,乃至坊间街头发生的事情,民间的传说故事,奇闻轶事,都是可以说的!另外,还可以访问民情,把一些不用太机密的事情,进行全民讨论,为天下百姓之喉舌,传达民意。”

“至于找什么人来写?”李承乾用食指叩击着桌面,胸有成竹道,“那国子监的学生,还有来京城赶考的士子,他们若是不能及第,有人会想要等到下一年再考,或者是别的原因,便会留在京城,他们的生计就是个问题,毕竟,不是所有的人家都支付得起在长安的花销的!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啊!请他们来给报纸撰写文章,不是一举两得吗?”

“那一份报纸似乎不够吧!”孔颖达思忖片刻,又提出了疑问。

“那就多办几份好了!”李承乾说得很轻松。

“那谁会买报纸呢?”孔颖达也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不知世事的人,又问到关键上了。

“自从有了活字印刷,全国各地都开始兴办义学,识字的人已经多了很多,像长安,就算只有半成的人识字,这半成中哪怕也只有半成的人购买,一份报纸起码也能卖出几千份吧!”李承乾耐心解释道,“还有,在报纸上可以开辟出一处广告栏,那些商家为了让自己的东西为更多的人知晓,自然也要花钱在这报纸上登广告,做文章,这样一来,这报纸也就有了稳定的收入,可以安置那些落第的士子了!”

“那如果报纸上披露一些不利于朝廷的事,比如说,由人蓄意供给朝廷,那又怎么办?”

“舆论是把双刃剑,因此剑柄要握在朝廷手中!”李承乾得到了这个提醒,也是一惊,思索道,“本宫回去后,会向父皇建议,专门颁布一份有关出版行业的法规,包括各家所著的学说,都要加以限制,以免有人利用这些舆论工具作出不理智的事情来!”

“既然殿下已经有了对策,老臣必定会支持殿下的!”孔颖达很快拍了板,反正也不是坏事,又有诸多好处,太子有作出一番成绩的意思,作为臣子,自然要全力辅助才是。

一老一少正在商量这报纸的细节,孔颖达家里的门房小跑着过来,递上一份名刺:“老爷,有荥阳郑家和范阳卢家的人来拜见。”

孔颖达接过名刺,看了看:“殿下,都是这一科的士子,殿下不妨也见见!”

“那就听老师的!”李承乾点了点头,也想看看如今世家子弟的状况,毕竟,朝廷并不希望世家太过强大。

“学生卢修(郑昭)见过孔祭酒大人!”来的居然还有个熟人,孔颖达笑呵呵点头:“不必多礼!”

“咦,苏兄,你也来拜访祭酒大人啊!”郑昭眼尖,一眼就看见了准备脚底抹油的李承乾。

“呃?”孔颖达很是一愣。旁边李承乾摸着鼻子,干笑一声:“老师,前几日我微服出宫,化名苏慕然,认识了这位郑公子!”

孔颖达脸色一变,当下说道:“太子殿下,千金之子,不坐垂堂,白龙鱼服乃是大忌,殿下忘了当年孙伯符之事吗?还有几年前殿下酒楼遇刺,至今为何依然一意孤行呢?”

李承乾艰难的咽下一口唾沫,心中腹诽,就知道会这样,早知道,就算把那郑昭掐死都不能让他过来,口中只好道:“老师教训的事,本宫知错,日后定不轻率出行!”我准备好了再出行好了吧!李承乾心中恶狠狠道。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殿下切记才好!”孔老夫子摸摸胡须,很是满意李承前的认错态度。

李承乾连连称是,至于心里是如何想的,自然不会让这倔老头子知道。

“啊,苏兄,啊不,是太子殿下!”郑昭张口结舌,话都说不利落了。

一把扶起就要跪下行礼的二人,李承乾看向一脸傻笑的郑昭,不禁感慨起来:“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

第二十一章 报纸

有了郑昭那个大嘴巴的宣传,李承乾的诗才了得算是传出去了,如今长安城内,谁不会说一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吟上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还有那“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什么的,就没资格说是读书人。转载  自  李承乾已经是文坛的冉冉升起的一颗闪亮的新星,被一大堆人崇拜佩服,引为偶像。

郑昭很得意。他居然和太子殿下称兄道弟,而且太子殿下两次赋诗,他均在现场,亲眼见证了太子殿下的才思敏捷,英明不凡。

孔颖达和颜师古也很得意。太子的学问都是这两个人教的,居然教出了一个大才子出来,如何让他们不得意。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同样很得意,出名的是谁啊!是他们两个人的儿子,融合了他们两个人的优秀基因(当然,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基因。),这才这么优秀,说明自己也是很优秀的嘛!

李泰很不爽,他一直自诩为才子,在士林中颇有声望,如今,却让一个从小背书都不算出彩的李承乾超了过去。最重要的是,他一直以来依靠的就是一帮子文人,如今,这点优势都让李承乾压下去了,他还怎么去争那个位子!

李承乾也很不爽,他的不爽来源于几个弟妹。他的名头传进了宫后,首先是长乐,说她都要出嫁了,做哥哥的都没有写首诗给她,实在是太不够意思了。李承乾想想也是,当下就半开玩笑的乱凑了一首:“吾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无人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把个长乐兴奋得满脸通红,登登登跑回去显摆了,然后豫章、李治、还有兕子都跑了过来,要求这个诗人哥哥一定也要给自己来上一首才算完。这简直是要人命的事,豫章还好,已经是豆蔻年华,说上一首:“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长安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也就罢了,可是,那两个小屁孩,说他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