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哥,啷个了哟,啥子事不高兴呢?”杨志祥问道。
“这不为钱烦啊,马上项目上马,两三百人的吃喝拉撒睡的,难啊。”张泰愁眉苦脸的道。
“我当什么事呢,不就是钱嘛,小事情,小弟来想办法,我们家可是开银行的哟。呵呵”杨志祥为了完成这样的“大项目”,特别是昨天看到效果图后,忙不迭的开始“出卖”自己家的产业了。
对啊,有这样一个三少爷在,嘿嘿,搞点钱还是问题吗?
“太好了,我就用我那价值二十万德国机器,为抵押,你看在你们家可以贷多少出来?”张泰一听这话,马上就转过弯来。
“这事,你还得和我大哥谈,呵呵,不过我看怎么也能贷个五六万吧”杨志祥道。
张泰瘪瘪嘴,五六万?你也太小看我了,那些机器,可是出这时代至少三十年啊,还不说我那些成熟的操作、管理经验,用好了,不管是品质还是数量,能给你翻出几十倍的效益来,还不都是分分钟的事情啊。
“行,这下我就放心了,不然靠我剩下的这点钱,可是玩不转了,关键是买材料和机器花费太多了。”张泰解释道。
“晚上我就给我大哥写封信,明天你就到城里,和我大哥商量着办吧。”杨志祥道。
张泰想,这里自己也忙得差不多了,何况还得进城看看去,不但可以把贷款搞下来,还能把原材料和基本的销路给搞定了。
下午第一批船运的钢材到了码头,张泰和杨志祥两人,忙吩咐着让人帮着搬到工地上,然后又拿了些稻草编扎成的“保护膜”覆盖在上面,免得下雨被淋湿了。张泰也想拿出点编织袋,塑料薄膜什么的,但是这也属于前物品,忍了。
----------------------------------------------------------------
………【第二十八章 聚兴诚银行】………
第二十八章聚兴诚银行
第二天一早,张泰怀揣着杨志祥写给他大哥的信,骑着那辆烂摩托,进入渝州城来到“聚兴诚”银行的大楼前。这是一座三层楼砖木结构的房子,青砖绿瓦,铁栏铜门的,看起来还蛮威风的样子。说起来和张泰租的那间当库房的门面,就在一条街上,都算是在市中心区了,隔得并不太远。
望着“聚兴城”三个金光闪闪的三个大字,张泰心想:MD,搞金融的就是比搞实业的牛啊,看看人家这三个大字,龙飞凤舞的,牛x。
走进一楼大厅,人不是太多,大多是一些衣冠楚楚的家伙,还有几个洋人。现在的渝州城的银行大多是为中、大型规模的商人和洋人服务,一般对于普通老百姓的存取业务,不是很重视,所以很多传统钱庄的业务,现在还是很兴旺的。
和一个业务员模样的人交谈了一下来意,张泰就被领着来到三楼的经理室。渝州杨家是西南的富商,涉及的产业包括银行业、盐业、农产品贸易等。家里有三子一女,长子杨志儒,次子杨志武,三子杨志祥,小女杨静怡。杨老爷子年纪大了,算是退休在家,银行产业交给老大管理,次子杨志武负责盐业等其他家族产业。
这天正好杨志儒和杨志武都在“聚兴诚”银行的办公室里,商谈着关于渝州现在占领者黔军师长王文华劝捐的事情呢。一听说小弟介绍的客人来到了,连忙叫人带着张泰上楼来。
张泰一进门就开始打量着二人,杨志儒四十出头的年纪,个头不是太高,微微有些福,头也有些白了。杨志武就显然比他哥精神多了,三十二三岁的年纪,一身西式装扮。张泰觉得这哥俩的身份应该调个个,西式的杨志武应该来管理现代化的银行,而老派的杨志儒应该去经营传统的盐业。
张泰在打量杨志儒他们,杨家哥俩也在打量张泰,他们是要看看,这把自己小弟?去给他打工,连到督军府上班的事都给推后了的家伙到底是谁。他们对张泰也是好奇的,康心如虽然名声不响,但是好歹人家父亲在四川当过知县,而且其本人也在银行圈里混过,杨家哥俩也是听说过康心如名字的,连现在康心如都在张泰手下办事了,加上自己小弟的事情,他们不得不对张泰重视起来。
张泰一米七四的个子,显然在此时的渝州,算得上高个了,一身考究的新派毛料西服(报喜鸟牌、国产的),脚上蹬着蹭亮的鳄鱼皮鞋,短短的头亮闪闪(摩丝的效果),显得派头十足。
双方友好的握手致意,互通了姓名,久仰恭维之声四起,搞得很和谐的样子。
喝了一口手下人端来的绿茶,张泰才整整西服简单说明来意,并且拿出杨志祥写给杨志儒的信,才坐下端着茶杯继续喝茶,等着哥俩看完信后再说。
杨志儒很快就看完了来信,随手递给了杨志武,然后说道:“张老板,你来意我明白了,三弟在信中说得也很清楚,但是不知道张老板到底想借贷多少呢?”
张泰放下茶杯不慌不忙的说道:“其实,按照我自己的计划,虽然度上慢一点,但自己的本钱到是足够的。但这不是省内大战刚刚结束嘛,商路一恢复,市场不等人啊,所以就必须加快建设度,度一快成本当然要增加。我大部分的资金都压在了机器上了,周转一时不过来,听志祥小弟说有这样机会,就过来看看,倒是麻烦两位杨大哥了。”
“哦,你准备开什么厂啊,都有些什么机器?”旁边的杨志武看完信,插话问道。
“两位大哥都知道,作为战败国,德国现在通过出口最新的机器,来换取国内紧缺的各类物资,特别是农产品,我通过德国的朋友,定制了三套德国最先进的机器,包括面粉机、榨油机、打米机等。利用我国广阔的农业市场,生产的出的产品,一部分满足国内的要求,一部分出口德国。机器一共花费二十五万银元,其他的建筑钢材、洋灰、玻璃等一百三十万,一共计一百五十五万大洋整,我敢说,此厂建立后,不光是整个渝州,就是整个大西南,都没有比我机器更先进,设备更齐全,产品更丰富的了。”张泰面带骄傲的说道。(他没有说全国,谦虚了一下,因为在上海还有一个荣家兄弟,人家才是全国面粉业的老大,当然是在产量上的――十几家分厂,每天一千五百多吨产量,是有些牛x啊。)
啊!!!杨家二人惊呼一声,他们原以为张泰不过是小大小闹,最多搞几台日本机器,整点面粉、大米之类的东西,满足下一个小镇的需求罢了,哪里想到规模如此之大,张泰在机器、材料上的投资,都过了当年他们杨家出资成立的“聚兴诚”银行的资本了。
“张老板,那你到底想以什么为抵押,接待多少款项呢?”还是老大稳重点,杨志儒定了定神问道。
“我用德国最新的面粉机器为抵押,不多,二十万的机器,作价十万吧,我就借贷十万大洋,半年为期,怎么样?”张泰说道。
“兹事体大,张老板,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找专业的人士,对你的机器先做预估,然后咱们再谈细节,你看怎么样?”杨志儒谨慎的说道。
“应该的,就按规矩办吧,呵呵”张泰探了探手,表示无所谓,他当然对自己的机器有信心,要不是看在民族资本的面上,自己完全可以找外资银行办理了。
“张老板,不知道你原料的来源有没有联系好啊,比如以后渝州、西南地区的销售有没有考虑啊?”旁边的杨志武说道。
“呵呵,本来这次到渝州城来,一是为了我那些机器的运输,再是解决银行的借贷问题,然后就是准备联系商家,一来解决以后稻谷、油仔、小麦等原料的来源,二来也把以后的销路理顺一下。”张泰心想,呵呵,上钩了吧,我不提出来,你也是闻着腥的猫,自己找上门来。好产品在这个时候的民国,可不愁卖处,哪像后世竞争那么激烈,产能严重过剩啊,现在可是卖方市场呢,做商人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