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白金汉宫的倒影 > 第2部分(第1页)

第2部分(第1页)

1636年,苏格兰爆发了反对国王的大起义,查理一世派兵镇压未果,还被打得落花流水。苏格兰起义则成为革命的导火线。迫于庞大的军费开销,查理一世无奈重新组织议会大选。1640年11月3日,那些让查理一世头疼的议员再次登上了政治舞台,大显身手,革命的序幕正式拉开了。

这些议员一上台便着手削弱查理一世的力量,他们先从查理一世的宠臣下手,将查理一世的左膀右臂斯特拉福德伯爵和劳德大主教送上法庭,准备以叛国罪起诉二人。鉴于斯特拉福德伯爵的所作所为无不是在遵照查理一世的吩咐,下议院便通过了一项名为“褫夺公权法”的法律,并在1641年4月,冲破查理一世的阻挠,处死了斯特拉福德伯爵。紧接着,议会趁热打铁,颁布了《三年法案》,规定每隔3年都要召开一届议会,国王要解散议会或终止会议时,必须先征得议会的同意。同时,国王还必须撤销王室法庭,放弃专卖权,如果开征赋税没有得到议会的许可,将被视作无效。

查理一世非常懊恼,自己手中的王权又被削弱了一大块,然而,他的霉运还没有结束。1642年1月,查理一世刚准备离开下议院,现场的一些议员突然颇具挑衅意味地高喊“特权!特权!”。伦敦市民听说这件事后,大受鼓舞,将王宫团团围住。查理一世见势不好,只得匆匆逃跑并慌慌张张地调集外省军队,向议会进军。

此时,1641年的《三年法案》发挥了作用,查理一世迟迟没有下达解散议会的命令,只是号召议会中那部分支持王室的议员从议会中脱离出来,组建与现有议会对立的新议会。1644年,一些投靠国王的议员在牛津召开了王党议会,成为查理一世的附庸。不过,这些人并没有如查理一世所期待的那样发挥什么作用,只有英格兰东北部和西北部等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向查理一世提供声援。而那些资本主义经济生机勃勃、富裕发达的地区,大多投靠了议会。国王和议会谁强谁弱,人们一望便知。查理一世得罪了太多人,支持议会的人也许未必对议会有多少好感,但毫无疑问,他们痛恨国王。

第一章 革命年代的王权复兴(3)

由于缺乏经验,内战爆发之初,议会一度陷入被动。眼看议会的部队就要被国王的大军吞噬,议会中突然出现了一位军事天才——奥利弗·克伦威尔,他的出现改变了战场上的形势。克伦威尔当选议员时只有29岁,精明能干。克伦威尔手下的士兵不是饱受查理一世宗教政策迫害的清教徒,就是身处社会底层的自耕农,这些人早就憋足了劲头,要让查理一世下台。他们勇猛善战,打得王军落花流水,战争的局势很快发生了变化。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得知内战爆发后,也自发地组织起来,投身到推翻国王的行动中来。

由于战功卓越,克伦威尔被议会推举为新模范军的正、副司令。1646年,新模范军势如破竹一路杀到查理一世在牛津的大本营,迫使查理一世逃往苏格兰。而逃往苏格兰实在不是明智之举,苏格兰起义是内战的引线,苏格兰人早准备好给查理一世些颜色看看,他们将查理一世抓了起来,交给了议会大军。

内战终以议会的胜利告终。议会没有异议地掌握了行政、立法、司法、军事、财政、宗教等大权。王室法庭荡然无存,国王和王党分子的土地,落入议会的腰包。骑士制度被废除,地主也不用向国王尽封建义务,封建土地制度悄然瓦解。

内战结束了,英国的局势却没有完全稳定下来,议会中人也因政见分歧势如水火。有的说保留君主制有利于社会稳定,有的说天赋人权应成立人民共和国。最后,议会分成主张保留国王的独立派和主张建立一院议会制的平等派。克伦威尔就是独立派的骨干。

就在独立派和平等派吵得不可开交之际,查理一世的残余势力再次集结起来,发动反扑,二次内战腾然而起。但是这次内战很快就结束了,查理一世再次成为人人唾骂的国王。1649年,下议院绕过由贵族组成的反对审判国王的上议院,自行通过《成立最高法庭议案》,并组成了一个由一百五十多位德高望重之人参与的法庭对查理一世进行审判。数日之后,在成千上万人注目下,查理一世身首分离,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自己人民推上断头台的国王。

曾有位诗人这样描绘查理一世迈上断头台的情景:

他的所做所想都不平常,

在那个值得纪念的广场,

(他的)眼睛坚定地凝望利斧的光芒。

他没用粗俗的诅咒,

请求神明搭救无助的君权。

只把大好头颅横放在斧下,

就像平时上床。

查理一世死了,下议院紧接着又废除了没用的上议院,废除君主专制,于同年5月19日,昭告全英,从这一天开始,英国将以共和国的姿态傲立于世。

革命至此似乎结束了,君主制已然倒了,英国人好像是可以在新的制度下平静地生活了。但事实上,英国共和制的基础相当脆弱。王党势力尚没有消失殆尽,新政府并不清楚要用怎样的政策收买人心,那些让平民百姓感到愤怒的政策,如消费税,仍然照常征收。大多数人并没有感受到共和制的好处,对它的未来非常悲观。伦敦的士兵和手工业者发动了示威,英国西南的一些城镇发生起义,爱尔兰的反殖###动如火如荼。

议会见此,只好再次找来能征善战的克伦威尔,克伦威尔毫不犹豫地将屠刀挥到爱尔兰人头上。战后,人们倒吸一口凉气,爱尔兰的人口比从前少了一大半。平息了爱尔兰起义,克伦威尔又率兵平定了苏格兰的叛乱。两次战争下来,克伦威尔那意气风发的革命军一下子变成了残忍暴虐的侵略军。而克伦威尔本人,也借着打胜仗的得意之势,成为英国的大独裁者,他解散了议会,并精心挑选了一些亲信,组建了以军官为主体的“英格兰共和国议会”。克伦威尔自命为护国主,并告诉大家,护国主是终身任职,同时执掌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的陆海军大权。当时,飞机还没有发明,如果当时有空军的话,克伦威尔也定会将空军大权一握在手。

第一章 革命年代的王权复兴(4)

克伦威尔宣布,护国主有任免官吏、赦免罪犯、立法的权利,议会法令必须经护国主过目,行政权归护国主和国务会议。不过国务会议的成员都由护国主一手任命,护国主是世袭的,克伦威尔死后,护国主将由克伦威尔的儿子接任。克伦威尔俨然是一个没有王冠的国王,英国的共和制从此徒有虚名。

社会制度的大变革,从来都不容易,总难免经历一些反复和波折。英国共和制后有克伦威尔的独裁,法国大革命后有拿破仑一世称皇,中国在清王朝覆灭后,亦有不少复辟称帝之事。但是落后的制度始终无法逃脱被摧毁的命运,在历史的洪流前,个人野心迸发的力量,微乎其微。

克伦威尔独裁期间,英国于海上打败了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又相继夺取了法国、西班牙的殖民地。然而,克伦威尔的独裁梦最终在1658年破灭了,这一年,克伦威尔去世了,功名荣华,烟消云散。

克伦威尔的儿子理查成了新一代护国主,理查没有克伦威尔那样摄人心魄的执政能力,但他却很清楚权势的另一面充斥着杀戮和阴谋,于是很快便识趣地放弃了护国主的名号。理查轻松了,英国却陷入没有主心骨的状况,各派势力展开角逐,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没有人发现,一个叫乔治·蒙克的军官,正悄悄和查理一世的儿子,流亡国外的查理二世联系,蒙克和查理二世签订了《布列达宣言》。蒙克帮助查理二世复位,条件是查理二世必须宽恕杀害查理一世的人,并给英国人宗教信仰自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