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帝国的朝阳 > 第90部分(第3页)

第90部分(第3页)

“若是真有地方卖,这街上又岂会有那么多小乞丐?”

话音落下的时候,宋玉新已经站起身来朝着门外走去,边走边说道。

“我还在上海呆五天,若是徐堂主想通了,想帮这个忙,人直接送到北洋公司租的码头仓库上就行,那地方你比我熟,好了,我这便不耽误徐堂主的的时间了!”

丢下这么一句话,宋玉新便直接走出了包间,全不管对方是否答应,在三人走出饭店的时候,唐荣俊却像再按奈不住心下的不满,连声说道。

“宋先生,怎么能这样,这,这不是……”

“这不是买人嘛?”

接过唐荣俊的话,宋玉新无奈道。

“这几日,你也随我去过那些教会学堂,还教堂办的孤儿院,效果怎么样?”

他的反问让唐荣俊顿时一哑,效果如何?自然是不佳,学堂里的学生大都不愿投考所谓的同文学院,十几所教会学堂愿意投考者不过数十人而已,至于教会孤济院中的孤儿亦大都无此意。现在仁川那所还未开工建设的东亚同文学院想招人,可却无人愿意报考,这是事实,而另一方面,统监府又希望通过建立学院,以需要培养自己的人才。

“宋先生,同文学院,远在朝鲜,我曾想过,如果能设于上海,想来招生自然无虑,而且大人那边,不也同意在上海、汉口以及天津设立同文学校吗?”

同文学校相当于欧美的中学,通过免除学费、生活费等方式吸引学生,待其接受两年教育后,再以报考的方式考进设于仁川的同文学院,实际上就是同学学院的“预科学堂”,总比直接招学生赴千里之外的同文学院读书更容易招人,待两年的预科之后,在老师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们自然更愿意前往仁川。

其实,作为留美幼童,唐荣俊比其它人更清楚国人为何不愿意远赴“海外”读书,当年他赴美读书,不也是如此吗?一是家人不舍,二是视海外为蛮地,大家自然也就不愿前往了。

“同文学校是要办,可这同文学校,又能招多少学生?咱们中国这么多读书人,有几人愿意习西学?可大人那边需要的成千甚至上万精通洋学,具备洋才之人,可朝廷那边讲究的却是八股文章!咱们即便是免学费、供伙食,又有多少人家愿意把子弟送进同文学校?愿意读书的人家又有多少人家不想着小孩光宗耀祖?”

虽说是个读书人,可宋玉新却对八股文章没多少好感,这也许和他屡试不第有很大的关系,亦不抵触洋学,更因深知国人读书秉性的原因,深知那同文学堂,办来办去无非就与教会学堂一般,每年不过招数十人,百多人罢了,全不够府中之用。

“你瞧这路边的小乞儿,虽都未曾读书,可若是进入学堂,得明师教导,习以洋学,虽不至成为满腹洋才之士,但却是粗通洋学,自可为府中所用,而且……”

话声稍顿宋玉新无奈的苦笑下。

“这是大人的主意,按大人的话说,咱们办不成学校,就先办所孤儿院吧!”(未完待续……)

第48章 引进(第一更,求月票)

一片工地,与月尾岛隔海相望的东仁川,此时就是一片庞大的工地,工地上到处可以看到忙碌的身影,数以千计的来自山东、河北等地的劳工,按照欧洲城市规划师的规划,搭建着城市的框架,尽管框架看起来依还有些简陋,甚至只是用重达数吨的石滚碾压出的简易夯土道路,但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一座城市正在崛起。

在港口上,数万方从鸭绿江运来的木料堆积于港上,锯木厂将其锯成工地上需要的木料,而在框架中规划的工业区内,诸如火柴厂、皮革厂等小工厂、作坊的木制厂房林立着,尽管这些工厂的规模不大,但于某种程度上来说,变革却正是始于这些不起眼的小事物,在特区工业区内,纺织厂的红砖厂房已经耸立起来,而与纺织厂相隔不远的便是北洋细绵土厂,一座大型的水泥旋窑正在进行着安装。

金融是工业的永动机!

置身于细绵土厂的工地上,看着那座水泥旋窑,唐浩然真正意义上理解了这句话的含意,在朝鲜银行第一笔高达三百万两的贷款到位之后,资金空前充沛的自己才能将许多只存在于规划上的工厂加以建设,就像这座水泥厂,最初规划投资不过只有十万元,日产量不过只有2000桶,而现在新的设计已经定购,待投产后日产量将超过五千桶。

水泥瞧着不起眼,可却是特区建设的必须,是修筑厂房、兴盖楼房为必需之物。至于桥梁闸霸河工海塘各项工程。更离不开水泥。而按照特区规划处来自德国以及比利时的建筑工程师估计,在未来十年内,特区需要五十至一百万吨水泥,即便是采购最便宜的日本水泥,亦需耗费多达上千万元。面对如此庞大的一笔开支,唐浩然自然不会坐视钱利外流,于是这细棉土厂才会作为特区第一批现代工厂,获得公司的投资。也许。即便是增加设备、提高产能的细棉土厂年产量只有三万多吨,但至少在未来三四年内可以勉强满足特区的需要,随着技术的成熟,将来还会进一步提高产能。

“昆德先生,工厂什么时候才能投产?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置身于工地中,瞧着那正在安装的旋窑,唐浩然有些急切的说道,这不能不急,现在各方地方都需要水泥,甚至因为大同江即将冰冻的缘故。为了冬季的顺利施工,就在昨天。公司甚至不得不从日本购买三千吨水泥,以供南浦以及平壤附近的煤矿、运煤码头使用。

每一吨水泥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只要一想到,日本人挣到的银子,唐浩然便是一阵肉痛,可这也没办法,现在整个远东除了日本货,最便宜的水泥就是澳门青州产的,可相比于日产水泥,足足贵了两成多,而且两者质量相近,若是加上运费,便能贵出近三成。

“唐大人,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最迟明年四月工厂一号炉就可以投产!”

昆德郑重其事的说道,那怕是在两个月前,他也不相信一座日产千桶细棉土的工厂,可以在半年内投产,可在这里却变成了可能,准确的来说,是眼前的这位唐大人把一切变成了可能,而他的办法非常简单——投入足够多的人力!而且早在其定购设备时,即按照设备商提供的图兴建厂房,首先建成厂房地基,在厂房墙面尚未完工地,房内地面已经完工,就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