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于是恭敬的递上经文,皇帝看了他一眼,“你知道我的身份?”
老和尚俯身欲拜,皇帝制止了他:“知道就知道,不要大张旗鼓。”
随即看起了这部汉传佛教经典之一,即便是现在,也只有一半的译文,而且极为晦涩,远不如后世出土的译文版本。
“开篇就错了,百余年前所用译文,如何译经,诸经品者,意为诸经文部。
凡十二部经,总括其要,别为数部,四部阿?含佛去世后,佛徒阿难所传,卷无大小,皆称闻如是处在。
究畅其说,是后五部沙门,各自钞众经中四句六句之偈,比次其义,条别为品,于十二部经,靡不斟酌,无所适名,故曰法句。”
老僧修行也算是到了头,怎么听不出其中的典故,大义?
于是喟然长叹一声,俯身大拜,赞曰:“今闻上师说法,吾师在世不能及,法句为老僧毕生所译,今得见佛法,夕死可矣!”
皇帝接着道:“还差一经序,不如由我为大和尚代笔,如何?”
老和尚大喜过望,请皇帝提笔。
皇帝却看向唐姬,道:“吾闻婆娑世界有三圣,释迦牟尼,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二圣已归婆娑世界为主,唯独观世音菩萨在凡历劫。”
老和尚默然垂首,看似惋惜,其实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其中的典故,因为音译的问题,这俩菩萨甚至还没传进来,否则白马寺也当供奉着西方三圣了。
即便政治觉悟再不高,也看出皇帝的意图了,正如高皇帝一言敕封天帝的故事,皇帝封神也不是稀罕事,明帝因为做了个梦梦见神人,才有了佛教东传的故事,如今想要封一个观世音菩萨,也只是一句话,而他需要做的,就是上报大鸿胪,然后为观世音菩萨做好背书工作。
皇帝看了眼唐姬,道:“盖闻观世音者,阿婆卢吉低舍婆罗,阿弥陀佛左胁侍,‘观自在’‘观世自在’,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在西姓妙,在汉姓唐,历劫百世,证大觉。。。。。。”
皇帝悠悠看着老和尚慌忙记录文字语句,接着道:“经偈曰: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随后才是那一篇着名的心经。
老和尚慌忙记录着高深的佛经,心里对于皇帝佛子的身份有了些猜测,于是愈发诚惶诚恐,唯恐怠慢君王。
唐姬在侧抹了抹睫毛上挂着的小珍珠,看着谈吐如佛陀一般的皇帝,心中的情绪激荡起伏,难以平复,在西为妙,在汉为唐,不是说她又是说谁?
如此情郎,怎敢辜负?
皇帝没注意唐姬,待老和尚记录完毕,皇帝又拿起来翻看了几遍,这才满意的点点头,转头对唐姬笑道:“观自在菩萨,可受万世香火,飨食不绝矣。”
老和尚权做没看见皇帝的行为,郑而重之将心经收好,对皇帝行礼。“上师佛法,近乎道矣,请为白马寺诸僧说法。”
皇帝摆摆手,指了指右边空着的地方,道:“三世佛中有过去,现在,独缺未来,法脉不张,不可说法。”
老和尚闻言无奈的叹气,脸色比掉了钱还要难看。
对于皇帝的话也并未有过多的想法,毕竟就算是大汉前些代皇帝,对佛也是恭敬有加,不敢亵渎的,更不说要占一尊佛陀的位置了。
他理解没理解的也不重要了,皇帝知道,心经一出,佛法的另一个时代就要到来了,心经不仅把般若智慧说得清清楚楚,还把修行次第也讲得明明白白,讲了如何修行,为方方面面不同根器的人,甚至还为不同根器的人提供了不同的修行建议。
佛无分别心的时代降临,这是比汉化更恐怖的东西,不管你的种族,肤色,国家,只要是个灵长类,甚至连不是灵长类都可以成佛。
汉化需要三代,四代,建立一个陆上佛国只需要在他苦难的时候给予一点微不足道的关爱,好处,轻轻松松就可以做到。
而做到这样的时代,只需要十年,甚至这还是如今这个时代交通不便利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