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关将近,朝廷的大司农衙门终于有所动作,奉皇帝诏命开始大规模向市场投放粮食。
这一风声很快传到司隶各地,当粮食商人有所反应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朝廷终于展现出了它的雷霆手腕,一昼夜之间,无数的粮食从漕渠运往雒阳周围各地。
对市场释放的粮食总量超过二百万石!
雒阳的消息传播的很快,快到仅仅三天不到,粮食的泡沫就灰飞湮灭,无数的粮商带着价格低廉的粮食无处可去,庞大的亏空使得他们还不上在子钱商人手中的借贷,那些借钱时慈眉善目仿佛一个个佛陀似的的子钱商人,在现在的情形之下,瞬间成了索命的无常。
无耻的子钱商人甚至将利息提到了五倍有余,虽然不至于瞬间破家灭族,但这些商人们赚了多少钱都不可能将利息还完,更别说本金了,如此利滚利之下,汉家一年的税收拿出来抵债都不可能够。
一时之间,洛水前排满了跳河的人。
身为皇帝,是不会管这些的,先前就已经将大体都布置好了,等尚书台回过味来,再如何也怪罪不到皇帝身上来,毕竟他们也是得利者。
而那群如虎似狼的尚书们,会让雒阳那些‘不合法’的子钱商人们明白,这个地方究竟是谁家的地盘。
山林中的野猪都有领地意识,难道这些抱团打榜的油条们会各打各的?
让他们三分利,他们的战斗力可比皇帝一人厉害的多,等杨彪回来了见到雒阳如今这幅模样,也不知道该是怎么一番场景。
随即,北军中侯就收到了尚书令以及皇帝的两道意见有些相左的诏令,尚书令的意思是打击那些在坊市内游走,放贷的子钱商人。
而皇帝不仅要打击那些子钱商人,而且那些子钱商人所签发的单据,朝廷一概不认,概有催逼者,上报北军,抄家灭族,一切收获,北军自取两成!
一听这话,何苗眼睛都红了,一下就明白了该听谁的了,自取两成,这tm谁听了谁不疯狂啊?
何苗已经可以想象,那群丘八们如果听到这个消息将会是何等的骁勇了,见到那些个穿着华丽服饰的人恐怕比见了自家亲爹都热情三分。
而现在,财神爷和无关人等,何苗还是分得清的,何况这个财神爷还是自家人。
至于何颙,你在狗叫什么?!
何苗几乎是看着身边的亲信嗷嗷叫的下去宣读着诏命的。
“二三子何在!”
何苗摇摇头,饮了口茶,慢条斯理的吩咐身边的亲信。
“在。”
“吩咐缇骑接管漕渠,一应货船不得出入,将粮商统统锁拿,不得让他们有所察觉,另,吩咐五百甲士,近些日子踩点的那些坊啊里啊的,全部给本官抄拿了,告诉他们,能拿多少拿多少!”
何苗特地咬住了拿这个字的重音。
何苗为了这几个孔方兄也难得的动了动脑子,声东击西了一茬,自己先让唐瑁包围了漕渠,当人们的目光转到这里的时候,早就被斥候摸排清楚的据点早就已经被打完了。
至于朝廷会有什么反应?
无非就是弹劾那一套,何苗以前也吃过不少弹劾,但还不是安然到今天?
。。。。。。
尚书台
难得在极度和谐的日子看见一群常年伏低做小的尚书们在今天跟吃了枪药一样,一个跟一个不和。
“臣尚书朗昧死进言。。。。。。”
啪啪一顿将另外一个尚书一顿喷,甚至为了子钱商人的事还用上了典,拿着当年汉景朝廷借贷的故事向皇帝陈明利害,就差说一句请斩某某了。
被骂的人也不含糊,一通回怼,皇帝看的欢乐极了,皇帝是感谢这些人的,没有这样的气氛,皇帝也做不成这些事情。
之所以这群人还能保持理智,也是因为那个‘臭名昭着’的桓典还在这禀报河南事宜,众人少有敢当着他面有所失仪的。
因为他很‘记仇’!
为什么说他记仇呢,因为用强项来形容桓典很显然是有些不恰当的。
桓典,字公雅,在颖川教授《尚书》,有数百名门徒。
初被推举为孝廉并担任郎职,不久,正遇上国相王吉因有罪被杀,朋友亲戚没有人敢到他家去。
惟独桓典放弃官职为他收殓尸体将他埋葬,并服丧三年,背土堆成坟,又为他建立祠堂,按礼仪做完所有事情之后才离去。
因为得罪了宦官,他在御史任上七年都没有碍到迁升,后来到京城之外去担任郎官,孝灵皇帝崩,大将军何进掌权后,素慕桓典名望,引为幕僚,参与谋划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