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青云路之江湖恩仇 > 第42章 定亲(第2页)

第42章 定亲(第2页)

徐子谦继续追问:“若为官,则明德之道如何施行?”

赵青云沉吟片刻,答道:“若为官者,需以德为先,以律为辅。治国先治己,爱民先正心。”

徐子谦捋须一笑,颇为满意:“不错。看来你的学问已有长进,继续努力。莫忘仕途艰难,正心诚意方为根本。”

赵青云郑重点头:“学生谨记师父教诲,必不敢懈怠。”

这一年里,赵青云的生活分秒必争。他既用心学习儒家经典,熟读四书五经,又不放弃剑术训练。他深知,只有文武双全,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无惧风雨。

不论是徐子谦的学问点拨,还是周凌风的剑术教诲,他都用心铭记,并化作前行的动力。而与宋怀玉之间的默契与支持,也让他在枯燥与疲惫之余,多了一份温暖和希望。

转眼马上就到年关。腊月初,寒风凛冽中,赵府迎来了久违的欢声笑语。赵文清修书回来,说趁着府衙批下的半个月休沐假期回家,接到信后,一家人欢欣雀跃。赵母早早便命人备好热汤暖房,赵父亲自到门口迎接,连赵府的仆从也喜气洋洋,忙碌不停。

赵青云见赵文清一身风尘仆仆,便大步上前,笑道:“文清兄,久别重逢,可想煞我了!快快进屋,外头冷得很。”

赵文清见到赵青云,满脸笑容,拍着他的肩膀道:“青云兄,你如今风采更胜从前,这段时间勤学苦练,果然没白费!”

两人相视一笑,一同走进堂屋。

赵母早已备好一桌丰盛的菜肴,炖好的腊肉、香气四溢的黄酒,还有一盘盘热腾腾的点心摆满了桌面。赵父笑着说道:“文清难得回来,今天这一桌,咱们可得好好叙叙!”

一家人围坐桌前,气氛轻松而热烈。赵母夹了一块腊肉放到赵文清碗里,心疼地说道:“看你瘦成这样,兰陵县的工作可有这么难吗?”

赵文清叹了口气,略显无奈:“母亲,工作确实不好做。张敬泽仍在暗中掣肘,不少事情推行不下去,我的命令在县衙中常被阳奉阴违。府衙又偏袒于他,实在是令我束手无策。”

赵父眉头紧锁,放下酒杯问道:“张敬泽那人本性难改,但兰陵县百姓苦不堪言,这些情况你有无继续上报?”

赵文清点点头:“上报过几次,但府衙官官相护,总以‘地方团结为重’为由压下。我虽想继续抗争,却难敌上级的压力。”

赵青云听得心中不平,忍不住问道:“文清兄,为何朝廷对如此腐败的现象不闻不问?如此下去,这天下如何太平?”

赵文清苦笑:“青云兄,治理一县已如此艰难,治理一国又该有多复杂?朝廷中有张维平那样的权臣把持,府衙到县衙层层盘剥,百姓受苦的不止是兰陵一地。”

赵青云沉默片刻,目光坚定地说道:“文清兄,我虽未踏上仕途,但早已下定决心。若能有幸身居庙堂,我定会以百姓为本,绝不让这般腐朽之风继续蔓延。”

赵文清拍拍他的肩膀,感叹道:“有你这份志向,我甚是欣慰。青云兄,仕途不易,你需谨记,步步为营,方能有所作为。”

家宴在暖意融融中结束,赵母见赵文清多日未归,特意让仆人将他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温暖。

当夜,赵青云回到书房,点起一盏油灯,独自坐在案前沉思。窗外的寒风呼啸,他的脑海中却翻涌着白日里赵文清的感慨与无奈。

“文清兄遭遇如此掣肘,我以后入仕,是否也会步他后尘?”赵青云轻声自语。片刻后,他摇了摇头,握紧了拳头,心中暗暗发誓:“我赵青云既立志为天下百姓谋福,便不能被这腐朽官场同化!哪怕前路险阻重重,我也要闯出一片光明来!”

年节将近,赵府张灯结彩,一派喜庆气氛。赵文清看着弟弟赵青云与宋怀玉两人之间日渐升温的感情,心中不由得感到欣慰。趁着全家人围坐在堂屋闲聊时,赵文清开口提议道:“父亲、母亲,青云和怀玉两情相悦,不如先让他们定亲吧。青云弟弟来年还要赴京赶考,等他考取进士,再回来迎娶怀玉,这也是一件美事。”

赵父闻言,抚须大笑:“文清啊,你这主意不错!怀玉丫头是咱们赵家的福星,青云能娶到她,是他的福气。”

赵母更是眉开眼笑,拉着宋怀玉的手道:“怀玉啊,你父母早逝,你也是个苦命的孩子,咱们全家早把你当成自家人了。今日若能先把亲事定下,我这做舅母的也算放下一桩心事。”

宋怀玉羞红了脸,轻声说道:“父母早逝,舅舅、舅母待我如亲生女儿,我……我听从大家安排。”

赵青云正襟危坐,郑重说道:“义父、义母,怀玉是我一生所愿,我赵青云此生定会善待于她。但求义父义母允许我们先定亲,待我考取功名,再光明正大迎她过门!”

赵母感动地点头:“青云啊,有你这话,我和你义父就放心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