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岁时来仪 > 第六十三章 大雪三(第1页)

第六十三章 大雪三(第1页)

入冬后天寒,王锡琛便不许两个女儿再去医馆里帮忙了。

静仪身子弱,贞仪则要照料静仪——这是王锡琛的交待,但贞仪心里明白,父亲这是知道她近日一直忙于折腾钻研月食之象,故才让她一并留在家里。

这一年的大雪节气十分地“名符其实”,从一候至三候,半月间大大小小下了四五场雪。

一整个冬日里,贞仪几乎每日都在书屋里忙着翻阅典籍、整理手稿、画图列式、记录想法,静仪则和橘子安静地呆在小炉前看书烤火,顺便烤一些红薯。

橘子喜欢吃红薯,但不能吃多,否则等猫出恭时,便不好拉出软硬适中的完美便便。

洛哥儿常常也跑来书屋吃红薯,静仪便读诗或读故事给他听。

年节将至时,淑仪回娘家送年礼,三岁的善姐儿外套着一件毛绒绒的鹅黄马甲,小小的身子一摇一晃,咯咯笑着在寄舫书屋外的雪地里跟着静仪和洛哥儿玩雪。

淑仪站在德风亭中,见静仪身上披着的裘衣是贞仪从前穿过的,便唤了静仪来跟前,弯身柔声问:“要年关了,大姐姐让人给静儿做件新的裘衣可好,静儿爱穿什么颜色的?”

静仪却摇了头:“大姐姐,不必多做,家中好些裘衣可穿呢。”

淑仪还要再劝,却听小妹妹认真地说:“阿姐常说,夏一席而凉,冬一裘而温,无求奢于口服,而身裕如也!大姐姐,衣裳能御寒即可!”

淑仪原是不想让小妹妹委屈了,却听到这样一番坦然坦荡的话,一时又是意外又是窝心,看了一眼书屋内,戳了戳静仪的额头:“你呀,也同她学痴了可如何是好。”

在旁观者眼中,如今的贞仪确实同“痴了”差不了多少。

除了照料家中与静仪之外,贞仪全部的时间都拿来同学术打交道了。

这两年间贞仪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好者,有些是算学社里的,有些是钱与龄来信引见的,其中还有两名女子,只是年纪都比贞仪大得多,贞仪与这些人时常互通书信交流算学,也时常有人慕名来信向贞仪请教难题。

年关至,钱与龄又回了金陵,钱家人历来热衷交游,钱与龄常在家中举办诗会茶会,受邀前来者无分男女,贞仪偶然从中结识到了几名对天文略有研究的文人,一时不禁大感欣喜。

一个人的见解总归会有局限,贞仪不惧表达,哪怕她心知有些想法并不成熟,但唯有交流才能碰撞开拓出更广阔的边际,捂住眼睛耳朵嘴巴,无处看无处听无处说,才是最是可怕的事。

贞仪时常冒着雨雪去钱家,王锡琛看在眼里,偶尔会想,若是瑾娘还在世,如今倒不知要忧愁到何等地步,只怕是寝食难安的。

贞仪无意议亲,但也少不了上门提亲的人家,只是始终没有能让王锡琛满意的,他有时会觉得这是否也是一种天意?或许他可以将女儿留在身边更久些,或许他们一家三口能避得过这世间种种规则的锋刃。

经历了这样多的事,他已不奢求能光耀门楣大富大贵,也无意无力再续弦生子,只想平淡安宁地守着一双女儿度日……如今这样的生活就很好了。

看着为喜好而忙碌的贞仪,王锡琛偶尔甚至会觉得做个女儿家也好,天文历法并不被朝廷鼓励学习……而无法入仕的女儿家注定局限多,途径少,声音弱,便也不至于因这份喜好招来别有居心的针对。

王锡琛对天文了解不多,对贞仪走到了哪一步也并无概念,因此从某些层面来说,他的想法便难免简单了些。

这一年是乾隆五十八年,西方大不列颠王国派遣使团远渡重洋,以为大清皇帝祝寿之由,想要展开一场帝国之间的平等交流。

但已年过八十的大清皇帝无法平视夷狄之国——天朝上国何其尊贵,荒服之外,无非番属,悉我从仆也。

这场交流注定不会顺利愉快,而其中的政治曲折是贞仪远远无法触及的存在。但随着以乔治·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入清,一些西洋抄本辗转流传开来,其中几篇与天文学相关的论述流入了金陵,贞仪见之,视若珍宝。

从其中一篇论述上不难看出,地圆论在西方是早已公认的事实,而贞仪失落地发现,自己身边许多人,连同大伯父在内,仍无法相信脚下踩着的“地”竟是圆形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