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和之前走私军粮一样的情况。
一开始,他只是少量少量的卖,蛮族出的价格也高。
但渐渐的,窦元武的胆子被养大了,卖的数量也变多了。
蛮族从一开始的来者不拒,什么废旧兵器都要,也逐渐提高了眼界和要求,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开始挑剔兵器的品相,价格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窦元武没法再拿废兵器换钱了,于是目光就盯上了边军新制的兵器,源源不断地出卖给蛮族。
而蛮族得到了大量铁器,自然不可能藏着不用,很快就从上到下地武装起来。
沈家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察觉到异常,并很快弄清楚了蛮族手中铁器的来源——草原上没有铁矿,蛮族根本不可能自己弄出铁器,因此他们的铁器只可能来自大燕内部。
后来的事情,就跟沈玥推测的如出一辙。
沈观山父子开始秘密调查铁器走私一事,也抓到了一些蛛丝马迹,猜测与蛮族勾结之人藏在边军中。
但他们一时半会还没有往窦元武身上猜。
窦元武本就是监军,一直待在沈家父子身边,对他们的许多行为都暗中关注。
因此,沈家暗中调查铁器一事,从一开始就没有瞒过窦元武的眼睛,他很早就有了警觉,抢在沈家之前扫尾斩断线索,沈家查到一点苗头他就立刻断了线索,让沈家始终抓不到真正的重点。
而同时,他和蛮族的交易也断断续续,变得更加隐蔽,如此又平安过了两三年。
但沈家人不是傻子。
蛮族手里的铁器一直在增加,说明边军内部的走私没有中断。
而他们调查几年,每次都是刚查到线索就断了,始终找不到证据,这说明问题极有可能出现在他们身边,有人洞悉了他们追查的举动,在提前扫尾!
沈家意识到这点后,便把调查之事藏得更深,表面上装作已经放弃,实则暗中调查。
双方就像在进行一场不见光的搏斗,窦元武在暗,沈家在明,而他又明确知道沈家不可能放弃追查,因此不管沈家表面做得多好,窦元武都从来没有放松过对沈家的警惕。
直到这时,窦元武其实已经清楚,他踩进了一个泥潭里。
一旦被沈家查到他勾结蛮族,不止是他自己,整个窦家都要被赔进去,所以他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沈家找到证据。
为了以防万一,他甚至早早就做好了杀人灭口的准备。
沈玥推测出的截杀计划,也不是窦元武临时起意想出来的,而是他与蛮族沟通好几年,精心准备的。
光是先前准备工作,就用了整整半年,还要耐心等待机会。
最后,这个机会顺利来临了。
沈家找到了遗失多年的女儿,大喜过望,暂时放下了追查铁器一事。
窦元武本来也信以为真,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他发现沈观山竟然以寻女为借口,派自己的两个儿子查到了窦家的祖籍地。
窦家早年发迹在南方,后来举家迁入京城,祖籍早就没人了,但为了不忘本,祖辈曾住过的窦家老宅还一直保存着,宅子里只有少量老仆打理,窦家人自己都多年没有回去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