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听到曹彬的计策,沉吟片刻,微微点头,觉得此计可行。
如果能够说服潘美临阵倒戈,归顺宋国,便可以对吴国造成重创,是逆风翻盘、决定成败的关键。
哪怕最后不能说服潘美重新归顺宋国,但只要他迟疑了,按兵不动了,或是被吴国怀疑他通敌了,那么,就起到离间计的效果。
当年宋国攻打南唐,就是用来这一计策,使得李煜中计,要杀了林仁肇,可见离间计的威力。
赵匡胤觉得,只要苏宸能够调开潘美,不让他继续担任统帅,那么宋军的压力就会减弱,反败为胜并不困难了。
“好,朕亲自写这封信!”
赵匡胤跟潘美也认识多年,他觉得过去待潘美不薄,没有对不起他的地方,如果以昔日交情和君臣大义来劝慰,争取这位昔日后周、大宋的名将,还是有一些机会的。
毕竟他跟潘美的交情时间,比潘美跟苏宸的时间长很多,他相信: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昔日的故友、君臣关系还是有份量的!
于是,赵匡胤洋洋洒洒开始写亲笔信,对潘美一番关怀和劝降。
曹彬在旁说道:“官家,您写您的,我也写一封书信,站在老朋友的立场,好好劝他一番,可不能明珠暗投,就真要站在吴国那一方!我们大宋才是中原气运所在,只有大宋才有统一天下,止兵偃戈的机会,吴国是南方王朝,没有这个龙脉气运,他帮助吴国,就是倒行逆施,实属不智。”
“而且,官家您不方便说的话,臣可以更直接,就让潘美临阵倒戈,发动兵变,带着十万吴军投降,再把吴国军营的火器给我们拿过来,供我们研究,以后有了火器,对付契丹的骑兵就更有利了,收回幽云十六州,消灭北汉,指日可待。”
不得不说,曹彬想的很美好,觉得潘美会被说动,毕竟大宋有潘美的祖宅,以及亲朋好友,曹彬觉得潘美肯定会怀念故土,身在曹营心在汉!
其余宋军将领听完,也觉得有道理,认为潘美会被说服,这样一来,吴军的威胁就会减弱了。
片刻后,赵匡胤、曹彬的书信都写好了,就准备派人给潘美大营送去。
曹彬点头道:“官家,这件事交给臣的人去办吧。”
赵匡胤点头,曹彬办事,他还是放心的。
曹彬走出大营,找来一位文官谋士,对着他说道:“你担任使者去一趟吴军大营,去给潘美送去书信!另外,准备一些斥候,想办法给吴军大营散播消息,就说潘美将军心念故土,正在跟宋军将领私通信笺,随时要归降宋国,这样,迫使潘美做出应对,离间他跟吴军将领的关系,哪怕潘美不会来降,也会影响吴军团结,相互怀疑,军心一散,就会被我宋军击破!”
被点名的这位谋士名为李文仲,是军中的功曹,负责整理军务账目等,此时担任使者,前往吴军大营送书信。
现在没有了淮河阻碍,吴军大营距离宋军大营,不过百里距离,策马两个时辰便到了。
这里大营稳如铁桶,潘美对行军打仗很在行,安营扎寨也很有讲究,布置严密,提防着宋军前来偷袭。
李文仲只带了几名随从,禀明来意,正所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所以,守卫发现这几人没有威胁,便在一组侍卫队的看押下,带到了中军大帐。
“见过潘将军!”
李文仲在账内看到了潘美,跟几年前没什么变化,气度威严更甚了。
潘美看了他一眼,询问道:“宋国使者,你过来所为何事?”
李文仲从怀内掏出了书信,说道:“过来给潘将军送书信,这是曹将军的亲笔信。”
他没有说赵匡胤的书信,担心潘美避嫌不看,所以,他只提曹彬将军。因为两国交战,双方将领写书信求战、相互挤兑、挖苦等,甚至舌战辩论一番,历来都有,潘美也没有感到奇怪。
而且,潘美跟曹彬是老朋友,心想他派人送书信过来,也能理解,无非是一些客套话,感慨人生多变,或者劝降之类的话题。
“呈过来吧!”
潘美让侍卫过去拿来,他接到手里,打开信封,发现里面有两张书信,先看了一封曹彬的书信,只是莞尔一笑,不论曹彬辩解什么,劝他什么,利诱什么,潘美都不为所动。
当翻开下一张,却发现这信竟然是赵匡胤的亲笔信。
“这是?”
潘美心头一惊,虽然他已经不是宋国的臣子,但是毕竟在赵匡胤手下干了十多年,有十年的君臣之义,潘美作为儒将,对旧主还是有些尊敬之情,看完书信内容之后,也有些感触。
只可惜,覆水难收,就如同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一般,潘美已经归顺吴国,而且被苏宸如此器重,哪怕苏宸暂时还不是君王,但只要攻克入汴京,便能够称帝,成为吴国真正的皇帝,统一南北了。
这是吴国许多将领、大臣心知肚明的事情,所以,潘美也在等那一刻。
但现在赵匡胤却是以宋国皇帝的身份,跟他套近乎,忆往昔,谈感情,甚至许诺许多的恩赐等,的确难以让人不动心。
潘美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
一旦走错,不但自己的人生完了,连家中妻儿都会有危险。
更何况,当初潘美投降吴国,那是没有办法,自己被俘虏了,一直被关押着,直到他家人被安全接来,潘美才选择归顺,实在迫不得已,无损大义。现在让他主动背叛吴国,那性质完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