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长安城内风波不断,一切事皆因这李太白而起。
早些时日,自那第一篇文章出现之后。
玄宗就令人彻查这李太白的底细,让人将他带到自己的面前。
这些日子,顺藤摸瓜,朝廷早已经将李太白的一切信息,全部搜罗完毕。
只不过他的行踪有些飘忽不定,想抓捕归案,还需要一些时日。
如果有必要的话,朝廷甚至会将李太白的家属全部缉拿。
但李隆基并没有这么做。
他要的是李太白,而不是他的家人。
然而。
让李隆基没想到的是,这李太白竟然来到了皇宫外面,主动找上门来了?!
错愕之余,李隆基大手一挥:“招他觐见!”
……
苏澈被宣入紫宸殿中。
这是内朝殿堂,属于偏殿,皇帝通常在这里接见宰相等朝廷重臣,经常会在这里商议国家大事。
在古代,朝会不是每天都开,一般王朝建立之初,皇帝比较勤奋每日都上朝,处理各种政务,到了后来,基本就是五到十天开一次朝会。
皇帝在其他时间处理政务,一般都是召集心腹,在偏殿进行会议。
此刻苏澈被卸了兵器,大步走入殿中,见了皇帝,也不拜,只作揖行礼,便左右看着,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
上方的李隆基见这家伙如此自来熟,顿时有些无语,他不是商人之家出身吗?第一次见到大唐皇帝,竟也不知道害怕和忐忑,反而行了礼后就直接在寻找自己的位置?
这家伙甚至连站着都不想站着!
一般来说,在朝会上,只有三公级别的人,才有资格被赐座。
这李太白一上来就找自己的位置,是把自己和当朝重臣相提并论了?
真是个不要脸的家伙!
李隆基扶额,无语的说着:“来人,赐座。”
宦官连忙将本应该属于朝廷重臣的椅子,搬了过来,放到苏澈的身后。
“谢主隆恩!”
苏澈又行了一礼,随后大大咧咧的坐在了这椅子上。
苏澈见君王之礼,并不是跪拜,而是作揖,也就是鞠躬。
在中国古代,所谓的‘跪拜礼’,一直是存在的。
《周礼·春官·大祝》,贾公彦疏:“一曰稽首,其稽,稽留之字;头至地多时,则为稽首也。此三者(空首、顿首、稽首)正拜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
《公羊传·宣公六年》:“灵公望见赵盾,愬而再拜;赵盾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趋而出。”
稽首礼,是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正坐后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但这样的稽首礼,只是单纯的延伸礼仪,并不是真正的‘跪下’。
因为这种俯伏的动作看着非常像“下跪”,其实是“趴着”,不是“跪着”。
这个时期是没有胡凳的,也没有椅子。
大家都是正坐。
无论君臣,都是正坐。
在正坐的基础上行礼,也就是所谓的跪拜礼,和以后的跪拜,虽然看上去差不多,但实际上还是有些不同的。
臣子向君王稽首后。
君王也要向臣子回礼,这个礼叫空首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