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澈看着这几个选择,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选择一,明刑弼教。
意思是用刑法晓喻人民,使人们都知法、畏法而守法,以达到教化所不能收到的效果。
直白点就是大开杀戒,这是老朱前世的做法之一,制定严格的刑法,用惩罚来让官员敬畏。
可事实证明,这种做法的效果非常一般。
这边人头滚滚,那边还是照常贪污。
尸未移而人为继踵。
治愈重而犯愈多。
一切的杀戮仿佛毫无意义。
也正是这过重的杀戮,才让后世很多人贬低老朱,认为朱元璋是草根出身,没什么文化,行事太过于偏激。
甚至说朱元璋出身寒贱,寄迹僧流,村落文盲,秉性猜忌,内心极端自卑,总担心被那些嘴碎的知识分子们讥讽,也深恐那帮打天下的勋贵们反过来对他老朱家不利,导致他的权力欲望陷入竭斯底里之状,同时对舆论、对文人、对功臣们则时刻提防,一有风吹草动就先除之后快。
然而这样的看法,实在是将老朱这个千古一帝给看得太轻了。
十余年的戎马生涯,不仅锻炼了朱元璋的眼光和见识,更让他有了洞察人心之能,此外还让他的文化水准提升了很多,早已不是当初的村落文盲。
史书记载他起事之后,书不离手,废寝忘食,这也是他能迅速成长起来的关键。
而朱元璋所统一天下之后,所要面对的情况,其实要比很多人想象中的要严重很多。
在元朝的统治之下,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统治特权,采取了分化的民族压迫政策,他们将天下人分为四等。
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
四等人在政治、法律和经济上的地位,都有不同的规定。
毫无疑问,这带有明显的种族歧视成分。
不过和满清又有些不同,蒙古人采取的是“放牧制”,将权柄放给那些汉人地主官员,让他们来帮自己收税。
只要税收足够,作为贵族的蒙古人,根本不会管你如何残害百姓,如何压榨底层人。
这也给了地主阶级、富商家族、汉人官僚足够大的自主权,他们除了低人一等之外,能做的事情简直不要太多,手中权柄更是前所未有的膨胀。
对于他们而言,元朝的统治,反而是最好的。
这也是哪怕到了明朝末年,依旧有很多富商怀念当初的元朝统治者,从而勾结外族,不断资助满清入关,试图让自己再次拥有当初的地位。
因为元朝的统治,社会的阶级分化产生的矛盾可谓是非常的严重。
社会上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部分人已经彻底的远离了人民群众。
贪墨成风,腐败横行。
读书人满嘴仁义道德,心里想的全是自己的生意。
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朱元璋不杀出个郎朗乾坤,那留给后人的,将会是一个烂摊子。
有一句话叫元以宽仁亡。
不过。
他们的宽仁对待的并非是百姓。
而是贵族、下层官吏,以及那些地主富商。
至于百姓的死活,统治者们从不会理会和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