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玛。父王,这是夔州谭总戎的启本。上面注了火急。”
四川省重庆府的大明大总统西王府内,也换上了一身“太平天国”风格的风帽加黄袍的吴应熊,正跟在老爹吴三桂身后转悠。在吴三桂的王府政事堂内,还拥着一堆人,正听着老头子指手画脚的分配任务。
“从五华山运出来的银子到哪里了?复兴大明的事儿可费银子,接下去咱们还要东征,还要北伐,哪儿哪儿都要花银子,可万万不能有失五华山的银子是咱们的根本,一定要看好了,沿途要多派兵马保护!”
“汉中府的秋粮收购的怎么样了?四川这边千里白地,根本拿不出粮食来供大军北伐,明年春天要出兵,就只能指望汉中了告诉方献廷,不要怕花钱,寻常的田主家里面谁没个三年五载都吃不完的米面?花钱买下就是,如果光给钱还不行,就再给他们一个举人功名。总之,明年的祁山之战关键就是粮草供应!”
“孙延龄求封定南王,还要本王出兵广西帮他打老婆?这个家伙来添什么乱?本王马上就要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了。哪有功夫帮他打老婆?而且打老婆这种事情,哪有让外人帮忙的?让他自己去解决!至于封王的事儿,等他把他老婆制服了再说!定南王只有一个,他有,他老婆就没了!”
“什么?我弟弟吴三畏和鳌拜一起当海贼了?搞错了吧?吴三畏不是我弟弟。什么?这个吴三畏是我爹在外面养的外室所生?这倒有可能,我爹他惧内!那就先当他是本王的弟弟吧。给封个水军大都督!”
好容易等吴三桂精神头十足地把要紧办理的事情都分派完了,吴应熊才把刚刚收到的夔州总兵谭弘派人送来的启本递上。这段日子,吴应熊的精神很萎靡,一下子仿佛老了一二十岁,和他那个越活越精神的老子吴三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而让吴应熊萎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他家破人亡了。老婆被圈,儿子被杀,女儿和小老婆都被人霸占,真是太惨了!
二是他在吴三桂身边显得有点多余!他打小就在北京当人质,一言一行都得非常谨慎,也养成了他唯唯诺诺的习惯,而且吴三桂也没办法培养他的军政才能,造成他文不能治国,武不会打仗。
相比之下,他的兄弟吴应麒的表现可就太亮眼了!虽然吴应麒性格粗鲁,不拘小节,很容易得罪人。但是荣溪桥之役的表现实在太突出了——他带着两千五百人愣是挡住了清军两三万人的猛攻,将四五万人的清军一切为二,为之后的大观镇围歼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凭借此战的军功,吴应麒已经是吴三桂阵营中当仁不让的第一将!
甚至已经有人把荣溪桥之战和李世民指挥的虎牢关之战相提并论了。
而更让吴应熊感到绝望的是,吴应麒的儿子吴世琮比他爹还要杰出,不仅领兵打仗的能耐一点都不弱于其父,而且还为人谦恭,礼贤下士,有长者之风。
吴三桂更是委吴世琮以重任,命其屯兵汉中,筹备北伐!
而吴应熊的养弟,吴三桂的养子吴国贵再被吴三桂派去贵州督军之前,还私底下找吴应熊谈过,劝他退一步海阔天空。本来吴应熊也没想过当皇上。如果康熙肯把他的老婆孩子都还给他,他倒是很乐意去昆明养老,一大家子人在五华山上其乐融融不好吗?
可是现在他算是知道什么是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了!
他要是有权,至于落得现在这样家破人亡吗?
所以这吴应熊在抵达重庆后也开始积极起来,开始努力扮演吴三桂的左膀右臂了。不过吴三桂好像也有点瞧不上他,不让他插手军国重事,只让他负责不大要紧的方面,譬如招抚夔州府那边的大小军阀——夔州那边的地形非常琐碎,水土又比较养人,所以割据成本很低,容易滋生称霸一方的土司豪强。
而吴三桂也没太重视这些人,就让吴应熊遥领夔州府事,负责招抚夔州的地方势力只要这些地方势力肯跟着反清,哪怕不派一兵出境,清军也不可能逆长江而入夔门了。
至于通过夔州进军湖广在吴三桂看来,也没什么可行性。一路上山高林密的,后勤保障还非常困难!而且出夔门进入湖广后,也还是处处险阻。历史上诸葛亮他主公刘皇叔不就走的这条道,结果被陆逊堵死在长江边上的大山里了?
在打赢了大观镇之战的吴三桂看来,尽快出祁山北进关中,一举把陕甘拿下,那才是夺取天下的正途——历史上他不敢这么干是因为怂,怕八旗天兵。
可现在他已经不怕八旗了,大观镇之战让八旗天兵现了原型……根本就是一群怕死又怕苦的京师纨绔!
所以吴三桂现在方针就是以主力出祁山,以偏师经略湖广。
而且经略湖广的偏师也不走夔门,而是走贵州东出偏沅(湖南西部),先拿下湖南,然后视北伐甘陕的情况再做打算。
不过吴应熊今儿却从夔州总兵谭弘送来的启本(给吴三桂的奏折)中发现了一个出奇兵取荆襄的良机这可是他这个世子爷建立威信的机会,所以毫不停留的就马上送来了吴三桂这边。
吴三桂忙完,精神头有点使过了,坐在那里有点犯困。瞧着儿子捧着谭弘那个墙头草的启本,着实有点不想看。但吴应熊毕竟是他的好大儿,所以还是懒洋洋地接了过来,打开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当下就来了精神:“什么?还有这样的好事儿?”
吴应熊笑着道:“父王,谭总戎启本上说的这个方案,儿臣觉得相当可行而且也不用咱们出大兵,由夔州兵、石柱兵、夔东十三家的余党出兵,咱们再赞助一些缴获的兵器甲胄,再封一些官爵,说不定就能把荆州和襄阳都给拿下。即便不行,也能把湖广清军的注意力吸引到湖北,三弟取湖南就容易了。”
“这个杨来嘉他靠谱吗?”吴三桂又问。
“靠谱!太靠谱了!”吴应熊笑道,“这个襄阳镇总兵杨来嘉是郑成功的旧部,康熙元年被迫降清,心里是不服气的。清廷也不相信他,所以不让他在福建沿海呆着,调去襄阳当了个总兵。儿臣在北京的时候就和他结交过,还颇为投机,知道他心中郁郁。如果儿臣出面招抚他,他一定肯归顺咱们的!”
“他一个总兵也没多少兵,能打下襄阳吗?”吴三桂还是有点怀疑。
吴应熊道:“谭总戎的启本上已经有了对策他想让夔东十三家的人马在澧州、宜昌一带起事,吸引湖广清军的注意力,然后再和石柱兵一起间道赴襄,和杨来嘉来个里应外合!父王,儿臣觉得这事儿可以试试看如果成了,那中原都会震动,如果不成,也能闹出好大的乱子,有利于咱们出祁山和取湖南。”
吴三桂终于被吴应熊给说服了,点点头道:“老大,这事儿就交给你了。为父再给你派一标精兵,让杨溢之领着和你一起去夔州。如果襄阳真能拿下,为父就让伱兼领湖广总督!
老大,为父知道有些人把老二比为李世民。不过在为父看来,玄武门之变其实是个果,这李唐兄弟相残的种子,其实是李渊自己埋下的。他在打天下的时候,把太子李建成拴在身边,而让次子李世民东征西讨,建立威信,结果李世民就尾大不掉了你可明白为父的意思?”
吴应熊点了点头,他知道吴三桂的意思是要赶鸭子上架,逼着他这个当了半辈子人质的大儿去建功立业这可真是太难为人了,他别说和李世民比,李建成他也比不了啊!
可是现在就到了这个份上,他不努力也不行啊!
想到这里,吴应熊就重重点了点头,道:“父王,孩儿明日就和杨溢之一起去夔州孩儿一定不叫父王失望!”
吴三桂已经欣慰地看着大儿子,笑了笑道:“还有个事儿要和你说吴元益从广东捎来了密信,信上说你的次子世璠确定已经脱逃!他怀疑是被王忠孝所救,而你的小女儿小艽也跟了王忠孝。你写封信,回头我让人送去给吴元益,让他找机会交给王忠孝吧!”
“写信?”吴应熊叹了口气,“写什么呢?父王,若世霖没有死在他手里,什么都好说他喜欢美女,我就把小艽送给他也行,当不当大都无所谓。可是世霖是我的嫡子啊!”
吴三桂苦笑道:“这都是康熙的手段。应熊,你还是要好好安抚一下王忠孝,毕竟他爹是两广总督,他还把持着天地会,朱三太子也在他手里!咱们现在还用得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