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杀鞑子的事儿已经急成这样了?
听了刘一虎的话,吴应熊真是有点儿感慨了,杀鞑子那么危险的事情,现在居然变成了人人争先恐后的事儿了!
看来这个大清朝。真的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啦!
想到这里,吴应熊也来了劲儿,看着刘一虎就问:“刘将军,你们现在有多少能战之兵了?”
刘一虎憨厚地笑了笑,道:“回禀世子爷。额们的队伍膨胀很快,不算那些只能凑数的老弱,单是精壮战士就已经有扩充到六千人了!”
“六千?有那么多?”吴应熊吃了一惊,“你们是怎么招兵的?”
六千精壮这个数目搁在里,戏词里,檄文里,那是一点不多的。但是在如今这个全国人口也就几千万肯定不过亿的时代,六千精兵真的不算少了。吴三桂拨给吴应熊的六个卫下面的精壮加一块儿,也还不到三万,平均每个卫还不到五千人。
而且这六个卫只是归吴应熊节制,并不是他亲领的,每个卫都有各自的“大将军”、“上将军”和“将军”——根据吴三桂制定的军制,吴家军的嫡系,也就是“三十卫”的首领都称“某某卫大将军”或“某某卫上将军”,副首领则称“某某卫将军”。
其中称“大将军”的,都是有资格出任方面主帅的大将。现在只有吴应麒、吴国贵、吴世琮、夏国相、胡国柱、张国柱、郭壮图、李本深、马宝、王屏藩、郑蛟麟等十一人拥有“大将军”的名号。
现在刘一虎、李来顺已经拥兵六千,理论上都超过吴家军的一个“卫”了,吴应熊怎能不吃惊?
刘一虎也不瞒着吴应熊,“老老实实”地回答道:“世子爷,额们在澧州设了石门和澧州两个军府,照着唐朝均田制和府兵制的法子,把澧州的土地都分给贫苦农人。凡是家里头出个壮丁入府当兵的,就多给他们一份土地,同时还另给粮饷。光是澧州一地,就有不下三千贫苦汉子投了军!再加上额们从夔东带去的好汉,六千之数可能都不止咧!”
“什么?你们把澧州的土地都分了?”吴应熊大吃一惊,“澧州的田主能答应?”
刘一虎一笑,“不答应就送去重庆府帮世子爷您垦荒!”
“不答应就送重庆垦荒?还帮我垦”吴应熊一愣,“他们要不去呢?”
刘一虎还是一点不隐瞒,笑道:“不去就杀头啊!”
“就杀头?伱们也太凶残了吧?”
刘一虎还是笑吟吟道:“这怎么叫凶残呢?那些田主家的丁壮本就比普通农户要多,只要肯入府当兵,一个壮丁多分一份土地,多来几个不就够数了?即使还差一点,额们也会给他们记了账,等打下常德、荆州,再给他们补上就是了。如果不肯交出土地,也不肯当兵,那就是对西王对世子爷您不忠!为富不忠,难道不应该杀头?”
其实这貌似忠厚的刘一虎并没有全说真话。澧州的富户想要不去重庆府垦荒,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献出子侄入伙。而且就算入了伙,也免不了要交出家里面超过限额的土地。但是李自成的确会给他们打个白条将来地盘多了,再从别处给他们找补回来。
这么一搞,凡是不想去四川“喂熊猫”的澧州富户,多半只能献出子侄入伙儿了。
至于入伙之后肯不肯出力打拼。李自成是一点都不担心的,他当年做流寇头子的时候,也没少裹挟百姓!
况且现在的天下大势明显有利于反清,加入进去说不定能混个开国小功臣咧!所以肯献出子侄的那些澧州富户,多半都是真心站队到反清阵营一边的。
至于那些铁了心要和反清义军作对的,除了少数没跑了的,大多都跑去荆州的湖广总督衙门(现在湖广总督衙门不在武昌,而在荆州)请兵了。
“为富不忠。”吴应熊想了想,“熊脸”一沉,“该杀!”
他现在经历了家破人亡,心态已经有点扭曲了,杀性也起来了。
“世子爷圣明!”刘一虎和吴应熊之间居然找到共同语言了。
吴应熊点点头,又道:“六千精壮倒是不少了,不过打仗也不能只靠人多,还得有器械、甲胄、粮饷、训练。这些都足够吗?”
“这些都不大够。”刘一虎一副无所谓的笑模样。他倒是个造反乐观派!
“都不够?”吴应熊一愣,“那你们怎么打?”
“不够有不够的打法,”刘一虎解释道,“末将就是为此事而来的!”
吴应熊眉头大皱:“那就说说吧。”
刘一虎道:“末将和李将军商量出一条计策,可以将荆州府、襄阳府的鞑子和绿营都引到澧州。只要他们从江北过来到了澧州,咱们就用三四千精锐坚守澧州城和石门城。余下的在城外游击,专打他们的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