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议政与上次不同。
显得规矩不少。
没人敢再去挑动新老秦人之争。
眼下王翦老将军新逝,谁在这个节骨眼挑事,不仅满朝大臣不答应,陛下更是会直接降罪,因而这次议政显得庄重不少。
众人各抒己见。
以姚贾为首的官吏,继续支持新田政。
以华阜为首的官吏,则继续抨击新田政之害。
一时间。
两者难分伯仲。
在两者僵持不下时,须发雪白的王绾出列了。
王绾道:
“陛下明察。”
“天下方定,六国复辟依旧涌动。”
“大秦欲安天下,当要谨慎处理土地兼并,若是处置不当,可能使大秦遭至不测之乱,臣是从微末上来的,知晓地方黔首所需,他们并不喜战乱,一生所求,只是块生计之地。”
“但若难寻生计,恐会直接暴动,若被六国余孽利用,恐会酿成大祸,山东黔首亦为秦人,朝廷又怎能坐视不管?”
“臣认为。”
“当推行新田政,以解燃眉之急。”
“臣附议。”隗壮站了起来。
“正值春耕,经过数年川防通漕渠整修,山东各地的农耕都大见起色,失田之黔首现为佣耕,见到田地粮种长势如此旺实,必定心有不满,眼下虽未爆发,等到收成之事,恐难压制心中怒意。”
“黔首失田之怒火,非一时能消解,反倒会越来越烈,只待一点焦油,将其彻底引燃,朝廷却是不能不察。”
“臣也认为。”
“当速速平息失田之事。”
“以消民愤。”
见左右两位丞相都支持新政,百官都不由心头微动。
思忖情势。
李斯觉得自己该说话了。
李斯站了起来。
沉声道:
“老臣有奏。”
“山东之地土地买卖已有数百年,买卖思想早已根深蒂固,非一时能够豁清,朝廷若坐视不管,恐会让买卖之风更加猖獗。”
“再则。”
“大争之世开启之时,天下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国变、君变、官变、民变、法变,最终酿得潮流大变,纵使治道千变万变,但有一样却是始终未变。”
“民众生计!”
“眼下未有激荡发生,确是可以徐徐图之。”
“一法治民,使民无私政之苦,的确为大政今后方向,但山东与关中相悖甚远,一概而论,的确有些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