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凯,你想拿下香山、新会、新宁、新安、顺德、东莞、海丰、归善等县的知县?”
“怎么?巴六叔,很难吗?”
“难!太难了!世凯,你把这事儿想简单了。”
“我可买下了六个候补知府,十二个候补知县的缺大不了我让六个候补知府去低就,署理知县,这总行了吧?”
“没那么简单,真没那么简单。”
正在肇庆府城中的两广总督衙门的后花园里摇晃着脑袋和王忠孝对话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黑脸儿书生”,生着一部连鬓胡子,一对眼珠子还有点凸,看着有点像戏台上的判官。
这人姓巴,名刚山,是王辅臣的结拜兄弟,原本在甘肃那个苦瘠之地当知州。后来王辅臣得了康熙重用,又是练新军又是当两广总督的,他也跟着沾光,被王辅臣举荐当了肇庆知府。
“少东家,巴太守(明清知府的尊称之一)说得没错,香山、新会、新宁、新安、顺德、东莞六县都是广府下辖的州县,依着广东官场上的惯例,广府下辖的州县正印官要上任都得先拜一拜平南王,如果平南王他老人家不见。那这个官可就当不成了。而海丰、归善两县依照惯例,是广东巡抚的题补缺。”
接着巴刚山的话往下说的是总督衙门的大师爷姚启圣,前天在孔四贞那里,他并没有把委派知县抢地盘的事儿揉开了说透——他知道王辅臣对这种事情没多大兴趣,而王忠孝一肚子坏水,多半早就有了对应之策。
昨天下午才和王吉贞他们一块儿赶到肇庆的周昌接过话题道:“二公子,晚生在内阁当供奉时也听说过这个规矩,在广东这边,肇庆的十一县一州的正印官得制军点头才能上任。广府十四县正印官上任前要先拜平南王。而惠州府九县一州的正印官要上任,都得广东巡抚点头。”
已经买了个候补知府的于得水则笑着说:“二公子,要不然咱先拿下肇庆府的十一县一州吧卑职已经查过了,现在高要、阳江、封川三县的知县都出了缺,德庆知州也出缺了,令尊完全可以做主。卑职要不就署理一个德庆州?”
听了于师爷的话,王忠孝就笑了起来:“老于,你早就瞄上了这个德庆州了吧?”
于得水笑道:“还给您说着了。广东的知府大多是请旨缺,我这个候补知府要补上可不容易,还是低就一下吧。”
王忠孝笑道:“要低就要别德庆州啊!署理香山县不香吗?德庆州虽然是州,但怎么都比不了香山县啊!”
这个德庆在后世是个县,香山那可是两个地级市加一个特别行政区!
“拿不下,”巴刚山摇摇头,“现在的香山知县潘宏可是平南王府的包衣人而且香山县是请旨缺,他是由平南王举荐,皇上下旨后才上任的。”
“那又如何?”王忠孝一笑,“赶走了就是!”
“赶,赶走?”巴刚山一愣,“怎么赶?世凯不是说咱们暂时不反吗?”
王忠孝笑道:“不用咱们出面去赶。”
“那谁出面当这个恶人?”
王忠孝没有回答,只是笑着说:“恶人很快就会来的!”
他接着又转移了话题,问:“巴六叔,咱们的维新书院和精武堂办得如何?今儿能去瞧瞧吗?”
巴刚山道:“维新书院办得很红火,书院就在城内,在包龙图所创的星岩书院旧址内。因为有来自浙江的大儒授课,还是总督衙门官办的,又有姚师爷带着总督衙门里的六科房大师爷们讲经世致用之学,所以有不少广府和肇庆的书生慕名而来,现在已经收了上百个学生了。”
清朝因为大兴文字狱和“考公当官太难”的缘故,各地都遭了摧残,民间办学的热情也很低。比较低级的私塾还好些,那种高等一点的书院,除了有官方背景,否则都是查文字狱的重灾区!
而文字狱查一查总会有的!就算没有《天下为公论》、《天朝田亩制度》这样的猛料,来个“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或者没避开康麻子、麻子爹、麻子爷、麻子太爷他们的讳,照样可以定个文字狱。
所以各地民间高水平的书院纷纷关门大吉,读书人想要提升自己的学识眼界,那可就太困难了。
不过肇庆府新开的维新书院那可是有两广总督背书的!
谁敢查,那得问问王制军麾下一万六千绿营兵答不答应?
“至于精武堂,”巴刚山又说,“第一期的生员都已经在队伍上任了把总和小参军,第二期的生员刚刚招齐总共招了三百六十人,眼下正在随队训练。”
“招的都是些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