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财帛动人心,其实权利更加如此。之前,我的梦想就是当一个闲散王爷,每天过着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的小日子。
但是很多时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大唐好不容易在陛下的带领下有了今天的局面,我不能接受他往后倒退。
如果将来雉奴登基了,那么当初跟着楚王府的那些作坊,那些商家,那些产业,肯定都会受到巨大的冲击。
不说大唐会不会大幅度的往后退步,继续往前进的步伐肯定是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李宽结合李世民刚刚的态度,谨慎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这个时候,使劲的在那里说李治的坏话,肯定不是最好的方法。
不管怎么样,大家都是兄弟,李治还是非常受到李世民疼爱的。
不断的贬低对方,只会让自己也落入下成。
“真也是在纠结这一点,不过眼下这个局面,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朕心中已经有了主意了。回到长安城之后,朕就会从宗室子弟当中选取一位过继给五弟,接替你的位置。
当然,楚王这个封号,可能不大适合给他,朕会另外的封一个亲王的封号。
你也随时做好准备,将来朕寻找合适的时机,会昭告天下,立你为太子。”
李世民说完这话之后,整个人都松了一口气。
这个纠结了他几年的事情,眼下终于有一个阶段性的着落了。
剩下的无非就是需要一些时间和流程的事情而已。
在后世,李世民和李宽今晚的夜谈,被史书上称为“洛阳夜谈”。
虽然没有人知道这个洛阳夜谈的实际情况到底如何,但是史书中结合李宽登基以后的一些话语,大概的推断出了当夜的聊天内容。
很多史学家都把这一天当成是大唐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这意味着大唐开始从李世民时代,进入到了李宽时代。
而这是一个真正盛世华章的开始。
……
长安城中,留下来监国的李治,心情一点也不好。
虽然这个监国的重任看起来很不凡,但是长安城到洛阳也就是一天的路程,真的有什么大事的话,根本就轮不到他来做决定。
朝中的大臣宁愿等着洛阳传回来的消息,也不会听李治的决定的。
李世民其实也没有想着要让李治做什么决定。
只不过是按照流程的在自己离开长安城的很时候,留下了太子来监国。
“太子殿下,老臣对您一向是特别佩服。外人都说楚王殿下厉害,那是因为楚王殿下成名比较早,所以大家对他的了解多一些。
但是其实陛下的诸多龙子当中,老臣觉得太子殿下您才是最聪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