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百姓中有个嘴巴坏的,顿时堵了她一句,&ldo;你要投河怎么不去?那码头又没栏杆,河面又没盖盖子。&rdo;
百姓们哄堂大笑,那婆子想哭都哭不下去了。
同村只觉丢人,赶紧把她扯了起来。
贞淑郡主总算松了口气。
当初就是这样一哭二闹三上吊,逼得她无所适从。
那些乡亲只觉丢人,讪讪的想要离开。
而此时,美娘却当着众人,温言道,&ldo;各位乡亲,我知道你们日子艰难,否则也不会这么来回奔波,寻我帮忙。但有句丑话,我不得不说到前头,救得一时急,难救一世穷。我就算好心帮你们,可若是你们自己不争气,苦活累活,什么都不愿干。就好比一个好手好脚的人,跑到街上乞讨,谁乐意施舍?&rdo;
围观百姓纷纷点头,&ldo;这话说得很是。要反过来想想,你们若有穷亲戚,净拿些不值钱的东西,非换你家好粮食,你换不换?&rdo;
那些乡亲急了,&ldo;我们如何不肯干活?只是我们那地里,就只长这些东西,我们心里也着急的!&rdo;
美娘道,&ldo;你们真若肯干活,那就有法子了。我可替你们说情,上汉王府借贷去。钱是没有的,那利息你们也付不起。但可以贷些家里急需的东西给你们,比如果树种子,小猪小羊什么的。但到了来年年底,等你们卖了钱,却要照当初的市价还给汉王府。你们愿不愿意?&rdo;
那些乡亲一听着要借钱,就有些怕了。
&ldo;万一遇着年成不好,那些果树结不出果,或是猪羊死掉了,那可如何是好?&rdo;
美娘道,&ldo;若有这些意外,自然可以宽限。但首先,得你们自己先想好,要种什么,或是当地能养活什么,再去找人谈。我能答应你们的,就是跟汉王殿下求情,不收或只少少的收些利息。&rdo;
围观百姓到底是在芜城这样的经商大城讨生活,听得连连点头,&ldo;这才是正理。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想不花钱就白借东西,天下哪有这样好事?
林姑娘素来厚道,她肯做担保,必然不会坑你们。但你们自己也得担些风险,若是什么都怕,那也不必出来借贷。老实回家受穷一辈子,也是活该。&rdo;
乡亲们转头商议起来,有个胆大的便道,&ldo;我们那儿的板栗虽大半不好吃,但有几棵树,却能结出好果子。上回那什么郡主不是说,可以改良品种么?那能不能请个会种板栗的师傅回去,教教我们?&rdo;
美娘道,&ldo;这个主意很好啊!师傅的工钱先由王府出了,回头待你们出了果子,也是得还的。&rdo;
又有人道,&ldo;我们那不好喂猪,倒是可以养羊,从前就有人家养过。我能借几只小羊羔子么?&rdo;
当然可以。
乡亲们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越想越觉得事情可做。
顿时又挑着担子和麻袋,要乘船赶回去商议。
美娘把人叫住,&ldo;你们大老远的扛着东西过来,若再扛回去,实在太辛苦。这样吧,把这些货都送到我家去,叫管事给钱。至于多少,随你们说了算,好歹也得让你们赚几个路费回去。&rdo;
乡亲们连声推辞,&ldo;姑娘肯帮我们说情出主意,就是极好的了。哪里还好意思让你贴钱?&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