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显得特别的地广人稀,最夸张的一个乡,据说下头就俩村,每个村就十多户人家。
总而言之,八方县是人少地方大,交通相当不便。
什么基建和公共设施就更别提了,人户少的村子,连井都是三四个村子共用的。
夏安茹昨天还觉得奇怪,为什么大家不多打几口井,这样浇灌也方便些。
不过昨晚吃饭的时候,李大年说一口井,就要二十两,那普通人家,的确是打不起这个井的。
真是地方越小,消费越高,普通人家连挖个私井都成了一种奢望。
没有河道灌溉,也打不起私井,那耕种的事儿就更苦不堪言了。
夏安茹他们走过的这些乡村,耕牛基本没有,据说一个乡能有一两头牛,这个就算是好地方了。绝大部分的人家,都是纯靠人力耕种的。
所以郑大人要买耕牛租借给当地百姓,倒也是个不错的想法,起码这县令,还是替老百姓着想的。
不过哪怕这儿的农民干的辛苦,换来的收益却比南方要少挺多的。
南方稻子,一亩平均产三石,良田收上四石也不是没有,而八方县的麦田,一亩能收二石,就不算差了。
当然,除了麦子,这儿也有种黍米和高粱的,产量跟麦子也相差不大。
总之,就是地大,物贫,农民勉强能吃饱,军户勉强能活着。
商业工业,就更不用谈了,基本属于没有。
夏安茹这种土豆跟番薯都搞不清的人,听丹姐儿介绍了一通,根本不知道黍米是啥。姚蓉说应该就是大黄米,做主粮可能够呛,太过粘糯,用她的话说,吃多了粘肠子。
不过做成黄米凉糕,当点心吃倒是不错。
惹得夏安茹直说,人家这地方都穷成什么样了,有的吃不错了,还啥点心不点心的。
“我就是这么一说嘛!照你这么说,那你收的这些核桃红枣,不也没销路吗?
都穷得一间屋子恨不得八个窟窿了,还吃啥零嘴啊?”姚蓉反驳起女儿来,思路倒是非常清晰。
丹姐儿跟娘俩也熟稔了,说话也不拘束,“我娘说,泰平城里头热闹着呢,那些大户人家,干果点心从来不断的,姐姐和蓉姨可以卖给他们呀!”
“这种人家都要门路的”夏安茹才说了一句,骡车突然就停了。
第169章偶遇崔大人
姚蓉把门推开一条缝,问赶车的儿子,“安阳,怎么了?”
虽然这两天,他们都没遇上过强盗劫匪,但是鬼鬼祟祟的人倒是见到了好几个,姚蓉一路下来也有了经验,所以一有情况,精神就开始高度紧张。
“是齐大人和崔大人!!”夏安阳激动得指着前头,“如果我没认错的话。”
“啊?”夏安茹推开了门,眯缝着眼睛,朝着老弟指的方向看去。
呃果然还是百米开外,人畜莫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