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范蠡不是秦国丞相吗 > 第四十一章 离齐入鲁(第2页)

第四十一章 离齐入鲁(第2页)

“好,好。请随我来。”

众人随孔俚首先来到孔子坟前。坟有一人多高,坟前墓碑大书“万世师表”。范蠡等恭恭敬敬在坟前摆上香烛,献上水果,齐齐磕头参拜。拜罢起来,但见周围翠柏青青,都有一丈高下,更显肃穆。然后,范蠡一行随孔理来到孔子生前书房。老先生塑像栩栩如生,手持一卷竹简。身穿宽袖长衣,面目慈祥,目视前方,好似正在给他的弟子们讲述。范蠡四人赶紧上香参拜。孔俚上前将众人扶起。范蠡在拜桌上放下一百两白银。孔俚忙将白银退回说:“诸位仁兄仁姐能瞧得起先父,子思已是十分感激,银子却不能收。”

范蠡接过银子,仍然放在拜桌上说:“我曾说过,自开天辟地以来,真正让我打心眼里佩服的人有六位:伏羲教人识字;黄帝教人医病,开创华夏;老子教人哲理,认识世界;鬼谷和南华上人教人智谋,他们是我的师爷师父;再就是孔老先生,教书育人,以仁义为根本。银子虽少,还要烦先生代我们为老先生长明灯续续灯油,非为其它。”

孔俚无奈,只好收下。

紧接着,子思又带大家在孔府内转了一圈。内中多有名人题跋,内中最为显著的是鲁国公的题词牌匾,挂于大堂最前方中间位置。足见圣人也归国主管辖。几人正在议论品评,院公前来回禀,晏席已备,请示定夺。孔俚立即邀请众人入席。范蠡婉谢道:“本为拜祭老夫子,岂可打扰孔府清静!”

孔俚道:“一日两餐,人之常情。何况兄弟正有许多话要对长兄叙说,正有许多道理要向长兄请教。”

席间,孔俚向范蠡请教列国国情。范蠡答以“人心不古,各为其主。”

问其志,答以“民之所思,我当所为。”

问其手段,答以“扶君为伯,天下归周。”

孔俚听了,感觉范蠡志向高洁,将来必有大成,乃衷心向他祝贺。范蠡也借机询问孔老夫子一生事迹。孔俚答道:“先父一生宣扬仁义,主张仁政。然而,周游列国以来,先后到过宋、卫、陈、楚、蔡等国十四年之久,却无一国愿意真正实行仁政。他们各怀私心,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兼并,视对方为仇敌,都是老妇的牙——没一个管用的。先父于是求其次,广收贤徒,大量著述,期望他年影响各国施行仁政,虽死无憾!”

“请恕范蠡冒昧,我认为老先生心存仁义,广有著述,立意深远,如果生在周公年代,必将是大有施展抱负的机会。然当今天下,周王势微,诸侯势强,小国图存,大国争霸,谁还把周王放在眼里!老先生的主张却是无一国真正实行。但先生也不要气馁,人心思治,民心向善,乃是大势所趋。老先生的仁政思想,一旦时机成熟,必有发扬光大的一天。”

孔俚听了,两眼放光,心中如打开一扇窗户,十分敞亮。从不激动的他,此时也不禁完全流露出心声:“人说两眼如炬,先生可当之矣。不仅对当前时势分析透彻,既使对几十年,几百年后的天下大势也洞若观火,非圣人无以致此。”

“先生谬赞太过了,范蠡焉敢与先贤圣人并驱。”

筵席散后,众人来到孔老夫子生前书房。书房极大,大致分为三部分:最大部分为老先生收集的列国书籍;其次为老先生整理、修正过的列国书籍,主要有《诗经》、《尚书》、《左传》《谷粱传》、《公羊传》;最后一部分是孔子和其弟子所著的书籍。范蠡一见到这些书籍,就象三天滴水未进的人,突然有人进献一大杯温茶,渴饮不已。拿起哪卷都不舍得放下,而且其中有好多书是自己从未见过的。

爱书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你把他喜爱的书同金银财宝放在一起,让他选择。他对金银财宝不屑一顾,而一把将自己喜爱的书紧紧抓在胸前怀中。此时的范蠡就是这样。连孔俚向他问话,他都没有听到。孔俚见了哈哈大笑,知道范蠡走进书里面去了。最后还是赵玉竹走到他面前说道:“大师兄,子思先生问你话呢!”

范蠡楞了一下:“先生有何指教,我怎么不知道?”

说的众人又是一笑。孔俚说道:“惜时如金,爱书如命,先生当得。这样吧,先生喜爱哪些书,尽管拿去。我也没有什么好送人的,权当赠品。”

“那可不行,这些都是老先生花费心血得来的,我怎可学盗拓?既然先生有话,我可就以实为实了。”

说罢,范蠡选了《春秋传》三种、《论语》、《尚书》几部没见过的著作。同时放下二百两银子。子思坚决不收。范蠡诚恳地说:“这几部书都是老先生的心血结晶,如果只值二百两银子,那是对老先生的亵渎。我坚持放点银子有两层意思,一是体现对老先生的尊重,二是助力子思先生多刻多发老先生著作,使之发扬光大,尽一点微薄之力。”

话说到这种份上,子思还能说什么呢?

本站网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