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华夏选择了粮食。】
【粮食可以填饱肚子,粮食可以酿酒,甚至因为掌握了用粮食制糖的技术,以致于忽视了本土的甘蔗。】
君王和民间的百姓齐齐点头。
没办法啊,粮食才能填饱肚子,青黄不接的时候,榆钱树的榆钱都比水果更受欢迎。
人太饿的时候吃酸涩的水果,那胃里翻江倒海地更难受,还不如吃点树叶嫩芽或者野菜树皮。
就连比较受欢迎的水果桃、李、梅、杏、枣五果,枣子因为甜度高糖分大最受欢迎,其次是桃子,因为个头大能饱肚子被说“养人”。
梅子因为酸,常年被当做醋的替代品;杏子的杏仁氯化物太高,毒性大,李子过敏人群相对较高,严重过敏者可能会致命,所以在民间又有“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
至于甘蔗,种植地有限,不少北方百姓根本没见过。
【世界上的甘蔗种类只有8种,真正的主力有热带种、中国种、印度种三大主力,以及割手密这个外援。】
【从汉朝开始,华夏就开始种植属于自己的中国甘蔗,到唐朝时期完善了制糖技术。主要种植在广东、广西、云南三省,一直到建国初期都是华夏主要的甘蔗品种。】
天幕特意放
出甘蔗品种,
尤其是华夏的甘蔗种。
华夏甘蔗在学术上就是以国民命名为“中国种”,
尽管许多华夏人自己可能都不知道这个名字,也可能根本没见过。
【20世纪初,当欧美提出“高贵化”甘蔗优化计划后,用热带种与印度种育种,培育出了糖分更高、汁水更丰沛的甘蔗,此后加入割手密,反复杂交,反复基因交流,甘蔗一代代优化后,然后侵入华夏市场。
至于华夏自己的甘蔗,或许只存在于老一辈的记忆中了。】
荆咕的语气里带着淡淡的遗憾。
原本古人听到香蕉的故事,以为只是国外有,没想到华夏已经发生了。
华夏的后辈甚至只吃过外国的甘蔗,没吃过自己的甘蔗,这让古人们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们是穷,吃不起,后世明明条件不错了,怎么反而吃不起甘蔗了。”有农人端着饭碗,本来想就着天幕上的食物下饭,可是现在心里不是滋味,突然吃不下去了。
“哪里是吃不起,是吃不到。”邻居陷入回忆,“我那远房亲戚来探亲还给我带过甘蔗,我都吃过,没想到后人反而吃不到了。哎。”
【华夏古代百姓选择粮食和蔬菜,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因为,从很早之前,当华夏民族从采集狩猎的原始社会进入封建时代,一直面临着饥荒。】
欧洲人重视水果,重视葡萄酒,因为需要从谁贵重获取足够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这一点在华夏用蔬菜取代。
所以欧洲人也称华夏人为“最擅长烹饪植物的民族”。
欧洲人处理蔬菜的生吃等简单烹饪手法,就像华夏人对待水果的生吃,带着一种朴素的原始。
【虽然同样是重农,华夏一直保持着重农抑商。商鞅当年变法时定然也没想到,他想得是战时政策,却一直被延续到了和平年间。】
【重农抑商不仅仅打压的是商业,同样还有许多技术的发展。】
水果不如粮食耐储存,让它必须流通才能实现最大利益,有了利益才能刺激种植和研究。
汉朝时期,有了许多水果开始人工栽培,但是水果种植技术的飞速提高,得到宋朝。
【宋朝作为华夏古代最富有的朝代,也是华夏古代科技技术发展最快速的时代,也是华夏古代农业技术和水果发展最快的时候。】
除了《橘录》,还有蔡襄《荔枝谱》,只不过《荔枝谱》的成书有些与众不同。
蔡襄是一位福建人,科举进入朝廷后,与同僚讨论起家乡特产,但是同僚不信。
“福建也有荔枝!”
同僚:“胡说,荔枝明明是广东的。”
“还有巴蜀之地。”
蔡襄:“我们福建人什么都吃,怎么会不吃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