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供不应求,真的一点也不奇怪。
“现在每天能出多少件成衣?”夏臻随口问旁边背着手在巡逻的于永攀。
可能是最近干成了几件事,于永攀的神情明显有些膨胀。
从他的表情就可以看出来。
“不多,只有二十来件。”于永攀语气肯定地回答。“如果多加会班,就会更多一些。”
这边采用的是计件制,做得多赚得多。
大家都是熟手,所以速度已经非常快了。
主要是棉大衣加工很复杂,就算有人裁好布料,只要缝制就行,一天依然做不了多少。
“也不少了。”对这个数能,夏臻不是特别清楚,毕竟他对制衣不算精通。“或许后面会越来越快。”
可惜私人小作坊,有人数限制。
如果可以招一百来个工人,那产量就多了。
“我打算再搞几个类似的作坊。”两人离开那边,于永攀再次开口。“到时用别人的名义开,可以避免出问题。”
这是他和姐姐商量后的解决办法。
现在衣服这么好卖,这样的产量肯定不行。
以后姐姐在别的地方开店,同样需要建大量的作坊。
“如果嫌这样麻烦的话,明年可以考虑在鹏城特区开一家制衣厂。”夏臻知道特区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到时再找一个港台商人,以合资企业的名义办厂,就是运输会麻烦一点。”
现在不像前世,有高速公路和高铁。
从鹏城到沪店里,前世最多三天,就能把货交到手里。
现在一个星期,都未必能到得了。
好在他们做的是中高档服装,卖的价格高,利润也高,倒不怕增加一些运费。
“你如果有兴趣的话,我肯定跟你一起干。”于永攀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又担心出错,于是希望跟他一起干。
在眼界这一块,他觉得连姐姐都未必比得上夏臻。
父母更不用说了。
或许他们在机关干得得心应手,但是在经济方面,就完全落伍了。
“我跟你们一起干?”夏臻没想到他会邀请自已,愣了一下后,又爽快地应下来。“我肯定有兴趣,只怕你家里未必会答应啊!”
这是注定赚钱的项目。
自已现在人微言轻,还没资格在鹏城开这样的合资企业。
如果于家愿意拉上自已,那最好不过了。
“为什么不答应?”于永攀语气肯定地回答。“钱是赚不完的,项目也是做不完的,与其不断开新项目,不如跟你做更稳妥——”
他现在最大的体会,就是夏臻不管做什么,都不会失败。
一方面跟他眼界有关,另一方面,则是他事前做足功夫,不像有的人,容易头脑发热,盲目去做一件事。
姐姐为什么选择复制他的小吃店和定制裁缝店,还不是因为相信夏臻?
“那我们一言为定。”确定他是真心邀请自已,夏臻直接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