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古自问自答:【不能。】
【自古忠言逆耳利于行,谗言顺耳利于心,谢无念故意做出这样的言行,就是想误导萧临渊,引导他一步步堕落。】
就像一个搅屎棍一样,有意无意语言诱导一下。
就凭谢无念那三寸不烂之舌,脑袋又灵活的不行,要是自身定力不够,或者一不小心昏了一下头,可不就一脚踩进谢无念挖的坑里了嘛。
【但好在,咱神昭大帝压根不吃他这一套。】古古声音笃定又带着佩服。
【以及,历史上有一次萧临渊在朝上问,该由谁来负责修建渠道的时候,谢无念说了一
个又一个人,也就是咱神昭大帝睿智,听出了他在刻意糊弄,于是最后一逼问,他又重新改口推荐了江利。】
【真真假假,实实虚虚,从他嘴里说出的话你还得过心想一下,不然很有可能被他骗。】古古咂舌,不禁感叹,【真得亏是咱神昭大帝聪明,不然换个皇帝遇到这么个丞相,不被坑的亡国呀?】
【综上种种因素,也就是为什么称他是绊脚石的原因。】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相反的称号也被安在了谢无念的头上,古古小幅度的摇了摇头,表示困惑,【但同时,他也是萧临渊这位帝王,忠实的追随者。】
【很矛盾吧?明明立场对立的两个人,却又说谢无念是萧临渊的追随者?】
接着古古就举了例子,【昭元二十年,神昭大帝南巡至邬州奉城,这里曾经是战败国邬国的领地,后来,国家战败,一国之地就被改名成了邬州。】
【但时隔多年过去,此地仍旧有一些叛逆分子作祟,想要造反复国的,于是就趁着神昭大帝南巡袭击队伍,并且,他们集结起来的人马还真不少,足有上千。于是,南巡变成了亲征。】
【要命的是,神昭大帝当时南巡并未带太多军队,双方在人数上不相上下。但没关系,只要皇帝遭遇叛军的消息传出,相信周边的驻军肯定会第一时间赶去营救。】
【朝中听闻此事后,也确实调动了邻州兵力前去救援,最后却是等到谢无念带兵亲往,南巡的乱子才被平息。】
古古说到这儿,众人的心不禁悬了一下,也纳闷为什么还要谢无念亲自前去?
古古很懂此时众人心里的疑惑,也说道:【大家是不是疑惑,为什么还要谢无念这么一个文官亲自跑去救援?】
古古也没有卖关子,【真实原因不得而知。但据史书记载,当时邬州的乱子一直持续了一个月,若不是谢无念及时领着援兵赶到,只怕萧临渊真要阴沟里翻船,命丧南巡路上。】
虽然当时真正的原因不可查,但也不是毫无猜测的。
古古表情严肃,说道,【谢无念手中诸多势力,以南地世家势力最为强盛和稳固,在南地根基深重,几乎整个大宸南方各州都在谢无念的势力笼罩范围之内。】
【我们不妨大胆的猜测一下,这场叛逆分子突如其来的造反,有没有他们在暗中支持?】这个他们就很有指向性了。
【第二,为什么等到谢无念带兵赶去萧临渊才获救?此前周边该赶去的援军呢?都去哪儿了!】
【如果最后谢无念没有带兵赶去,那结果又是什么?】
是不是萧临渊这个皇帝就命丧叛军之手了?
可这真的只是那些叛军为了复国做出的事吗?中间若无诸多势力相帮,他们是怎么集结出这么多人马的?救援皇帝的援兵为何迟迟不到?
为什么还要劳烦谢无念亲自去一趟?
【或许一场简单的叛乱,并不值得谢无念亲往;但若是南地诸多势力联合,刻意针对萧临渊布下的这场杀局,那能
终止这场计划的人就非谢无念不可了。】
因为那群人只听他的话,皇帝的命他们不放在眼中,但谢无念的命令,他们却不能不顾及。
【我们现在很多人都这样猜测。并且,若是谢无念在察觉到这背后的一切时,他仍愿亲自来救,则证明,他并不想萧临渊死。】
也还有一种可能。
【又或者,是他自己提前布好的一场局,但不知怎的,最后又反悔了,于是亲自去救萧临渊。】
【但不管原因是哪个,最后的结果都是,他救了萧临渊。】
【两人的赌约在前,变法在后,这个时候的他无论如何都可以趁机杀了萧临渊,但他却没有这么做,背后原因不得而知。】
【并且,根据一些专家们对这段历史的研究表明,谢无念手中的势力,曾经在昭元三十年开始了慢慢转型,但也有不少人家被神昭大帝给打掉。】
【比如谢无念手下的那三十七氏门,对于朝中要求的土地改革制度、还有一些法度上的改动,他们整体是呈一种配合的态度的,为什么主播这么说呢?
因为根据流传下来的一些史书记载,人文故事,还有野史等书上透露出当时的社会环境,都是一种世家中人开始不行了的样子,还有就是当时朝中清除的官员人数都开始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