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给我的感觉很奇怪,臣很难形容出来。“
面色更显凝重,典庆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那种感觉,不过可以肯定那位浩然肯定不简单的。
“荀夫子能派他跟非儿一同过来,必然是支持我们的,儒家也一向支持正统,应不会是敌人,将军可好好与他们交流交流。”
<divclass="tentadv">叮嘱了句,乐灵太后对那个外甥孙比较重视,其不仅代表了韩王安的态度,也能代表小圣贤庄和那位荀夫子的态度,对她们都很重要。
当然,如果有机会,她不介意辅助对方成为下一代的韩王,那样对她们魏国也能更有利。
“有什么话便说,将军能被先王托孤,便不是外人。”
见典庆欲言又止,乐灵太后笑了笑,对这位大将军还是很信任的,对方也值得信任,否则也不会被夫君临终前托付了。
“韩国内部的情况很复杂,韩王安虽然是韩王,但却只代表了一方,最多再代表下相国派系,但姬无夜那一派系很难说得准,而且对方做事也毫无底线可言,臣担心……”
忧虑的开口,典庆对韩国那边仍然很是警惕,不单单是因为有姬无夜那种人存在,更因为韩王安本身就不可信,对方也不比姬无夜好到哪里去。
“本宫所需也并非是他们实质上的支持,有一个名义上的就够了,姬无夜虽然在韩国势大,但韩王毕竟不是他,有些事情是没办法摆到明面上去做的。”
乐灵太后显得很是平静,显然早就想过这些了。
韩王安是什么货色她自然明白,那可是一位为了上位能引发一场战争,甚至当年左右司马的死都很有蹊跷。
之后更弑父登位,还屠了一遍新郑城,韩王室更被屠戮了近半。
等秦军打过来的时候,又直接投降了,这等欺软怕硬之人自然不是合作的好对象,她们相互间也只是利用罢了。
此次韩王安在明面上帮助她们渡过难关,她们过后也会帮助韩王安稳定地位,并在针对秦国上进一步统一战线。
无需做的太多,只需要在关键时候表明态度便可,至于会不会真的去做,就得看情况了。
相信那位韩王安也必然清楚这一点,大家都是明白人,有些事情没必要摆的太直白。
“臣明白了!”
见乐灵太后在这方面有打算,典庆便放下心来。
虽然这位太后以前没什么表现,但那主要是因为受到当年如姬事件的影响,先王很忌讳后宫干政的事情出现。
其本身还是很有能力的,也对朝局十分清楚,这才能在先王的安排下快速掌控朝局。
未来几年,在王上成年之前,有这位太后坐镇朝局已经够了。
“本宫到底是个妇道人家,有些事情不能去做,只能提前做些准备,为增儿掌权积累本钱,这方面将军要多多费心。”
神情一转,乐灵太后提醒道,面容上却带着一份忧愁。
现今魏国的情况不怎么好,这些年先是折损了魏武卒,然后大梁城被攻破,王宫都被烧了,周边也被秦军劫掠了一番,上次又折损了三十万青壮,其中还有新训练出来的五万魏武卒。
那次夫君就一病不起,直到上个月撒手人寰。
增儿年幼,自己在朝中也没什么威望,再加上信陵君在暗中虎视眈眈,魏国已经无法主动做事了,更别说去威胁秦国,让其分心。
接下来秦国必然是休养生息,消化这几年夺取的俘虏和土地,等将这些全部消化掉,便是真正大战的开始,甚至有可能会是统一战争。
现在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稳定朝局和国内,辅助培养大军,尤其是魏武卒,为增儿掌权后做准备。
到时候也好去应对那强大的秦国。
“臣必定竭尽所能,太后也莫要太过担心,南方韩国虽然不靠谱,但北方还有赵国,赵国对秦国更为憎恨,可为我们的坚实盟友。”
典庆郑重的应下,旋即劝慰,他们魏国也并非孤立无援的。
“将军莫要将希望放在赵国上,赵王丹的年事也不小了,又先后经历过长平之战和合纵之战的大败,打击也不小,怕是时日无多。”
微微摇头,乐灵太后并未将希望寄托在赵国身上,因为其本身就有很多隐患的,其中最大的一点便是也到了王位交替的时候。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王位交替总是最为虚弱的,甚至新王是怎样的理念也说不清楚,若是个昏君,整个国家都得被带着衰弱。
历史上类似的例子多不胜数。
对于这一点夫君早有预料,甚至派人前往赵国暗中观察那位赵太子偃,得出的结果不怎么好,甚至有点刚愎自用,这样一个太子未来成为赵王后也不知是福是祸。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概率会很糟糕。
除此之外,一朝君王一朝臣也是个问题。
当然,秦国是个例外,尤其是近几代的秦王都是励精图治的明君,哪怕弑父登位的嬴子楚也是个狠角色,现今登位的嬴政更深不可测,更别说还有那位黄天侯的辅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