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燕山樵夫的书法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例行公事而已,倘若换了另外主帅马操、李操、宋操,也会照杀不误,杨修必死无疑,绝无半点生路!由此看来,杨修之死,并非冤枉,而是因其炫耀聪明、举止轻狂,而咎由自取!

三、下属如何在上司面前展示自己的学识才华?汲取杨修冤案的教训,在下以为这里面应该有个度,太过则引火烧身、招祸;太浅又不能充分显示自己的才华,明珠暗投,不易为上司发现重用。当下属的学识才华与上司相当,或明显超过上司时,一但为上司发发现查觉,危险可能就要降临到你的头上了。象伯乐那样惟才是举、惟才是用的上司,的确有之,但毕竟鲜见,有些上司的心胸狭隘自私且妒忌,当其发现在下属中出现才华与自己相当。甚至超过自己时,其内心一般都是处于戒备状态,会把他视为对自己名誉地位权利构成潜在的竞争对手,因此,为了自己名利地位的稳固,许多上司在对下属的提拔任用上,往往是喜欢宁用言听计从、俯首帖耳的奴才庸才,而绝不会重用人才,如此方能彰显出自己的领导才能与领导智慧来。倘若提拔了杨修式的人才上来,岂不形同引狼入室,每日有如芒刺在背的感觉?看来,杨修当初若不被曹操杀掉,假若活到今天,在今天的局长、厂长、经理那里也未毕会受到欢迎,得到重用。在那些忌贤妒能的上司手下工作,你若自认还算是个人才,准备在仕途或事业上拼搏奋斗一番,有所作为的话,最好还是良禽另择高枝明主,去寻找适宜自己生存发展的土壤,另图发展空间始为上策。

四、是否应管住自己的嘴巴?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敢于纳谏、从善如流的明主毕竟太少,喜听恭维赞颂之辞也是人性中的一大劣根性致命弱点。杨修的被杀,显然是由嘴巴引来的横祸,其教训是惨重的,其启示是颇耐人寻味的。祸从口出,嘴巴竟会导致杀身之祸,在下从中读出了古代智者所说“慎言”二字的沉重份量。在心胸狭隘、忌贤妒能的上司面前,管好自己的嘴巴舌头,守住自己心灵的大门,关键时刻,沉默是金,也许是最好的人才自我保护的护身符。不知对否?

杨修被杀,给后人们留下的重要启示:在用人机制上,提拔选用人才?还是提拔庸才奴才?仍极具现实意义!

人才济济,国运昌盛的基础,国家强盛的动力!

13 聊聊儒学的六大软肋!

近一时期,一些专家、学者、媒体在积极倡导学习、研究国学,一些网站也开辟了国学频道或相应社区版块,向世人大力宣传、推广国学。华夏大陆似乎形成了一股“五四”以来新一轮的国学热潮;据媒体报道,国内、海外兴办的孔子院校已近百家。向现代化疾速奔走的人们,现在又突然回过头来,纷纷从已霉潮的历史故纸堆里,开始挖掘寻找起令国人引为骄傲自豪的国粹来,令人好生困惑。

说起国粹,不能不提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里,儒、道、佛三位一体,它们三家毕竟是支撑中国传统文化的龙骨,是国学中极其重要的不可分割的五脏六腑,当属国粹中的精华,精华中的精华。

两千多年前,孔子老先生所创立的儒家学说,经后代弟子、大儒们的不断完善、补充、发展,终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文思想理论体系,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理论,可谓博大精深,影响了两千多年中国文化思想史的发展,并对周边一些国家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汉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学提升为国家宗教地位之后,儒学多为后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追捧,儒学理念由此开始一步步登上政治舞台,真正与政治紧密结缘;唐朝以后,又与科举制度紧密联姻,形成密不可分的儒学、科举一体;对儒学的追捧推崇,到了宋、明、清几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儒学理论中,有着许多积极进步的成分与理念,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教无类······等等,无论在哲学、文化、教育、道德、伦理等方面,均有着积极进步的价值与重要意义,儒学在中国历史上曾发挥过不可估量的作用,对构建社会道德价值观,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巨大浸润作用,甚至影响左右过历史的发展进程,成为公认的国学中的国粹,也是其它本土文化都无法替代的国粹,儒学做为国粹中的精品,当之无愧。儒学,做为国粹,因受封建历史条件的局限,它必然良莠并存,精华与糟粕同在。不可避免地存在负面效应,存在诸多不可否认的致命软肋!

儒学第一大软肋:极力推崇、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和社会秩序。“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等等。按儒家理论,每一个人出生后,其社会地位就已自然形成,并且终生不得逾越,否则便是不仁非礼,甚至是犯上作乱。儒家这些理念,也正是最受历代封建统治者所迫切需要和欢迎的。对此理念,皇上、宰相、大臣们无不击掌欢迎赞赏,儒学再不好再迂腐,至少不会对当朝权力构成威胁,连潜在的威胁都没有。它的要求、理想与追求,是通过温和的读书修身等和平手段,来获得实现的。瞧瞧,要是陈胜、吴广、刘邦、洪秀全、李自成这等乱臣贼子,当年都老老实实地捧读四书五经,成为铁杆儒家门生,他们还会举旗造反吗?天下岂不永远太平,龙脉永传万年?但皇上老儿们并不犯傻,虽然把孔老夫子追捧到高入云霄,频频加封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但对孔氏家族后裔的任用上,却出奇的吝舍,极少给与其拥有实权的重要官职。孔氏家族的后裔子孙们,自然心知肚明,彼此心照不宣罢啦。

儒学第二大软肋:学而优则仕,倡导官本位,对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的腐蚀、毒害极深,流毒甚广。儒家近乎病态、甚至变态的迷恋权力、崇拜权力。鼓吹读书为仕,走上仕途,是儒家弟子们读书的终极人生目标,也是儒家最高的政治理想。“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由颜如玉”。当然,书中还自有乌纱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为一代宗师,孔子老先生,在这方面身体力行,亲自做过表率,带领弟子,驾辆破旧牛车,饿着肚皮,周游列国,兜售他那套克己复礼的学说,推销自己,希望捞顶乌纱戴戴,过过当官的隐,实现恢复周朝礼制的政治抱负。他自己曾夸下海口:“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意思是说,假如有人用我来治理国家,一年时间就差不多会有起色,经过三年便会很有成效了。遗憾的是各国的国君们,都不买孔老先生的帐,弄得孔子挺没面子。有段时间,孔老先生情绪特别低落,曾一度萌生了流亡海外的念头。孔子见当官为仕彻底没戏,只好乖乖地回到鲁国老家,开起私家书院,教授弟子,广纳学子,希望在有生之年再多挣些牛肉干。用老百姓的话说,儒家的弟子门生,是一伙抱着四书五经到处专营的官迷!平时,口辩滔滔,侃侃而谈;战时,却营营苟苟,百无一能。

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时,儒家弟子们为实现其梦寐以求的求仕做官理想,往往舍大仁大义,唯官至上,唯官是图,唯官是从,也是儒学的最大致命软肋。有奶便是娘,无论统治者通过何种手段,无论是同族还是外族,无论通过武力或阴谋夺取权力后,儒家弟子们都会率先承认并维护其权力的合法性,为登自己日后登上仕途而表示臣服。儒家弟子们在满清入关后的表现,得到了最直观的印证。因此,儒学理念特别受到同族、外族统治者的欢迎,成为统治天下、“德化天下”的最佳的“麻沸散”。

儒学的第三大软肋:严重鄙视劳动、工商、科技。孔子本人平日嗜好饱读诗书外,其余的爱好便是美食与音乐。受宗师孔子的影响,儒家严重鄙视自然科学、农业、手工业、商业,尤其歧视体力劳动者, 对科技和手工业,认为是左道旁门、奇技淫巧,一概加以藐视排斥。《论语》中曾有如下记载:“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在儒家所推崇的四书五经中,对发展 国家民族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几乎绝口不提。儒学这种轻视甚至鄙视发展经济的理念,对以后各代朝野的影响及后果,都是灾难性的;特别是对后来的科举考试影响巨大,直接影响到朝廷所录用、选拔的人才的标准和质量,考试的科目都是儒家的经典及所推崇的四书五经,导致了统治阶层对经济、科技、军事的整体漠视与排斥。

儒学的第四大软肋:歧视妇女。“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儒家严重歧视占人口半数的妇女,将其视为与小人同等社会底层族群。提出了男子可以随意纳妾,女子却要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教。“饿死是小,失节是大”。“女子无才便是德”。两千多年来,竖立在华夏大地上一座座彰显女性贞洁的牌坊下面,都埋藏着一个个美丽鲜活的女性生命。儒学礼教,是压在妇女头上的一座大山!

儒学的第五大软肋:倡导奴性,提倡盲目顺从为美德,唯命是从,克制欲望,压制个性化的独立思考。“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对人所萌生的万千种不良欲望,通过内省、自律、自制来解绝,达到独善其身的境界,从而净化整个社会。其实这只是一种良好、天真、善良的愿望而已,人的种种贪欲及自私丑恶行为,酷刑、峻法的严惩都难以节制,仅仅靠自律来加以克制,岂不与虎谋皮?如果人人都能自律自省自制,天下岂不早已同此凉热、天下大同了。

儒学的的六大软肋:倡导愚民政策。“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与其提出的有教无类的初衷,自相矛盾,显得极其虚伪。对待暴力、丑恶,鼓吹采取温和的化解方式,“君子动口不动手”。用现代的解释,就是用和平方式化解矛盾。面对外族入侵、血腥屠杀,儒家的对策及反抗,显然都十分软弱无力,犹如羊对狼讲仁讲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远不如毛主席当年提出的十六字方针英明、实用、科学。

从表面上看,儒学去轰轰烈烈,如花似锦,庄重高深,其实,都是历代封建统治者为自己的政治需要,所做的追捧所为,而造成的虚华假象,是一种官场、皇权所认可所宏扬的主题文化,为此所做的官样文章而已。儒学在民间,却显得异常虚弱委顿,以至于有的农夫曾当面嘲笑孔夫子“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另一国粹--道家,则在民间拥有广泛的空间与土壤。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为皮,道家为骨。

研读历史,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而令人深思的历史现象,元朝几乎从开国到亡国,几乎都没有重视过儒学,反而将其与娼家并立为伍,排在了老九的位置上,可见儒家在元朝地位极其低下,但元朝却是当时横扫欧亚大陆、国力、军力异常强盛的大国。还有,秦始皇焚书坑儒,却横扫六合,统一了中国。当初满清入关,意欲一统中原时,也并未怎么尊儒。在国力发展方面,凡极力推崇儒学的朝代,往往事与愿违,反而由强盛逐步走向衰亡,尤以北宋、南宋、明、清为最,教训惨痛且深刻。秦始皇、成吉思汗、努尔哈赤对孔子、儒学都不怎么感冒!

客观评价分析,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儒学缺乏积极创新理念,开拓精神严重缺失,基本上是守旧、复古的封闭性思想道德体系,对发展经济与发展综合国力方面,客观上起到了隐性的阻滞、迟缓作用,它是压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脊背上的重荷。中国近代历史,特别是数百年来,中国为何老是落后挨打,国土被瓜分,割地赔款,原因虽然很多,但深入国人骨髓的儒学理念,显然是脱不了干系的。其实,一个国家是否强盛,科技是否发达,与本国的传统文化是否悠久,并无必然的内在联系,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相反,有些历史文化传统悠久的国度,经济的发展速度及综合国力的提升,却远未能尽如人意,如埃及、印度等。

儒学中的糟粕,犹如一粒粒裹上一层仁义糖衣的摇头丸,长久服之令人为仕途而痴迷、颠狂、亢奋,身体越加消瘦赢弱,渐渐体虚多病起来,一旦与入侵的外族强汉厮打起来,常常是银样蜡枪头,不堪一击,在历史上每每上演国破家亡的悲剧。如果某日外族侵入华夏中原,占了半壁江山,在某座城池的城头上挑出一面开科举的安民告示来,一些儒家弟子会立刻从棺材里爬出来,争相恐后奔过去应试,弄顶乌纱戴戴,光宗耀祖,威风体面一番。这样的先例在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在当年满清的朝廷里、溥仪的满洲国、汪精卫的南京伪政府里,是不乏此类文化儒奸的。

儒学,一壶迷幻老酒,令儒生们迷醉千年!

01 精英乎,草根乎?

七九河不开,*燕未来。走进06年,春寒料峭,寒流频频,气温明显低于往年,好似地球又一次进入了冰河期。与气候截然相反,互连网上却热气腾腾,春意盎然。

在万众瞩目的热切期盼中,徐静蕾的博客,做为新浪倾力打造首推的第一精英名博,点击量终于突破了千万,创下了互联网的又一个神话,为新浪博客攀登上了一个划时代的辉煌顶峰,同时,也为推出名人精英博客,如期收获了验证成功的实例标本,令千万博客草根、草民们,为之景仰,激动万分。

博客的面世,是近几年的事。它的凌空出世,与论坛(BBS)在技术层面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联系。众所周知,网络论坛,是名副其实而又极其阔大的电子公告牌,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张贴、浏览信息,充分体现了思想、信息交流的平等、自由、公正与互动,是一并无任何限制与等级贵贱之分的信息交流平台。平等、自由、独立、倡导张扬个性的草根精神,以及网民话语权的充分自由,在这里得到了最佳的诠释发挥与保障。何谓草根?平民百姓也。大洋彼岸的IT科学家们,在研究推出博客时,不知是否借鉴了中国大陆上世纪分田单干、承包到户的模式,将硕大无比的BBS电子公告板,运用高科技的技术手段与魔力,将其进一步提炼升华延伸发展,分割出千千万万的个人板块,承包到亿万网民的个人头上,成为网民们个人的一亩三分地,使之真正变成了属于网民们自己的自留地、责任田,由此拼接成巨大的个人信息交流平台,为之起名曰博客。推出博客的科学家们,当初的本意,无非是提倡网民个性化的张扬,博客页面的多元化,博客信息的平民化与个体化,思想交流的自由平等化。但是,当他们面对中国新浪网,倾力打造推出的明星精英博客群与骄人的辉煌战绩,不知会做何感想?精英明星们,并不缺少展示个人风采的媒体渠道,为何也争相挤进博客,抛头露面,抢先来番跑马圈地呢?网络媒体始作蛹也。

精英博客群的出现,在商品经济大潮为主流的时代,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网络现象,其现象的本质内核,显然是属于网络经营商的商业炒做范畴,为经济利益所主导驱使。冷眼观之,近乎疯狂的千万点击率,并不会为精英博客的本人,带来任何经济利益方面的实质好处,巨大的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