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皇宫密谈,君臣对话“仆散卓,你以为这一次的和谈,该如何去谈?”
片刻之后,完颜雍缓缓问道。来此的路途中,他便在暗想陛下单独找他是为了何事,想来想去,定然是与宋使一行人有关。因此,听到完颜雍相问,他略做沉思,便是恭敬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这一次应该以和为主。”
“哦?”
完颜雍轻咦一声,“为何以和为主?最近可是有不少人再朕耳旁说,那大宋羸弱,我金国只需提一支铁骑南下,便可以将那江南之地据为己有,若是依你说以和为主,恐怕会遭到不少人反对吧。”
听到完颜雍的话,仆散卓不仅不慌,反而心中更是有底。若是陛下并不赞同他的意见,直接反驳便是了,又何须绕一个圈子?很显然,皇帝心中也倾向于以和为主,只不过,却是不知道该如何让一众臣属赞同而已。想到这里,仆散卓便是信心十足的开口说道:“陛下,请恕臣放肆,两国对比,的确是我强敌弱,但是我大金还没有一口吞掉南国的力量,不久之前的泗州之战便已经表明了这一点。南国虽弱,可是却依旧有反抗之力。”
“若是我们大军南下,以陛下之威,想要强攻宋国,也自然能够取胜。只不过,我大金恐怕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以臣所见,至少目前来说,我们以沉重的代价拿下南国,并不划算。”
抬头小心的看了完颜雍一眼,却见完颜雍对他的话不置可否,也并没有想要说话的意思,他便是继续说道:“陛下虽有尧舜之志,但是毕竟承位时间尚短,因此,国内根本算不上安定。陛下下旨安民,这一年有余的时间,国内民众的动乱的确大大减少,可是臣统计过,大小依旧有将近二十处之多。”
“这些反叛之军,多则数千,少则数百,携裹乱民,哪怕是陛下极快平息,也会对百姓产生不小的影响。所以,臣以为,现如今我大金所需要的,并非是极速扩张,而是应该先将国内尽皆安定下来。待到国内上下一心,届时不管是那南宋还是西夏、蒙古之类,我大金铁骑所向,何人能挡?”
说完后,仆散卓便是停下来等着完颜雍的回应。好一会儿,完颜雍方才说道,“仆散卓,你所言不错。除了你说的这些,包括那上京的高存福,有谁不知?只不过无人敢明说而已。”
“现在我金国看似强大,但是内忧外敌却并不少。普通的造反且不说,高存福乃是心腹之患,若是不将其彻底铲除,朕心中难安!”
“除此之外,不久前西辽出使西夏,虽然暂时不知道这两国谈了什么,但是,朕却听到了消息,西辽有一支军队暗中进入了西夏境内,其目的不问可知。另外,蒙古诸部落虽然是群雄割据,但是,战力却是强大。其中,吉利吉思部落、斡亦刺部落、八刺忽部落、汪古部落等,尽皆以极快的速度吞并着周边小部族来壮大自身的力量。”
“若是他们一直内战还好,可如果形成一个统一的大部族,那将会成为我大金国最大的敌人。”
完颜雍所言不错,数十年后,当蒙古族统一的时候,便直接成为了周围所有国家的噩梦,不管是金国、大宋还是西辽、西夏,都尽皆被这个庞然大物所吞噬。“所以,在即将面对这些强大的敌人之前,我们大金国内,必须先行消除所有隐患。”
“我们与宋国,的确是敌对关系。可是,其实在朕心中,这宋国反而是唯一一个不需要我们花费太多心思的国家。”
“中原王朝很奇怪,若是无人欺压的时候,他们内部便会是一团乱麻,自己人造反攻打自己人,甚至是直接掀了这王朝,也丝毫不奇怪。可是,当有外敌入侵的时候,哪怕是这个国家再弱,也会有人站出来。哪怕明知是死,也要为国而死!所以,这个国家看似羸弱,但是却正是因为他们偏安江南对于外患并不太担忧。”
“若是我大金的军兵,真的威胁到他们的生存,他们奋起反抗,使得我大金战败,朕绝不会有半点奇怪。”
“因此,与其花力气或者付出极大的代价去针对南国,反而不如任他自乱。如此一来,至少我金国南部边境短时间内将稳如泰山!”
“陛下真知灼见,一针见血,臣佩服!”
仆散卓恭敬说道。“呵呵……”仆散卓的话让完颜雍自嘲一笑,“真知灼见么?这却不见得。你看朕这满朝文武,有哪一个不是聪明绝顶之辈?朕所说的这些,他们真的看不到吗?”
仆散卓闻言,尴尬的笑了笑,能够踏足朝堂的岂有庸人?“这……也许是诸位臣僚有所顾忌吧。”
“啪!”
完颜雍身旁桌子上的事物,直接被他扫落在地上,“顾忌?朕看不是顾忌,是算计!就算是包藏祸心也不奇怪!”
仆散卓神色大变,直接起身跪倒伏在地上。完颜雍却视若不见,只是继续寒声说道:“满朝文武,有哪一个没有自己的算计?那夹谷莫的家族,与蒙古部落暗中往来生意已经不知多久,朕的右元帅掌握大军陈兵边陲,却是趁机屠杀百姓为军功,皇城民众造反!他们,真的以为朕是傻子不成!”
“朕的这朝堂之上,一个个杀过去,也许有冤枉之人,但是,绝对不会有杀错之人!”
“好了,你起身吧!朕也只是在这里发发脾气而已,难道,朕还真的能够将他们全砍了脑袋不成!”
此刻完颜雍这个枭雄脸上,竟是显出几分无奈。“臣,惶恐!”
仆散卓再度叩首,而后方才战战兢兢的站起身来。“仆散卓,明日,朕下旨,宋金两国和谈开始,便以你为主!其余人选,你自行斟酌!不过,你记住,不要直接将朕的底线显露出来,朕还想看看,到底有谁会再跳出来。朕磨一次刀,终归要见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