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是清穿文,但是满清祖宗就是火葬的!说成汉族人不喜欢火葬还情有可原,儒家是自始至终都反对火葬。
【早在商代之时,华夏已经有了火葬,当时是少数民族政权使用。先秦典籍中也保留了有关火葬的大量数据,记录了当时的羌、氐、仪渠民族的丧葬形制】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火化尸身并存放遗骨是佛教高僧死后的安葬执法,当时民间有贫民无力举行葬礼选择火葬。】
【五代以来,火葬在汉地流行开。隋唐唐朝时期佛教影响力加大,民间火葬普及,但是唐朝官方以儒家为主,是反对火葬的。】
李世民微微皱眉。
他并不是反对火葬,也不是不喜欢佛教,单纯是对任何一个宗教单独坐大都会担心失控。
大唐宗室信奉佛教的不少,但是对外依然宣传的是道教才是大唐国教,在朝堂和太学又是重用儒家,儒释道三家并用,就是为了平衡。
天幕这意思,难道是说火葬比较好?
那万一让佛教失控怎么办?
【到了后唐时期,唐庄宗在兴教门之变中驾崩,不得已采取火葬;后唐末帝为了避免尸体被敌人污辱,最后选择了自焚。帝王的后妃和太后,最后也不得不在异地他乡采取火葬。】
【另外《唐律疏议》中记载,如果在行军途中士兵病死不能及时把尸体送回家乡,也会选择焚烧火葬。可见唐朝因为环境制约,火葬也是无奈之下的从权之策。】
李存勖:"后唐?这唐庄宗该不会是朕吧?"庄宗是庙号,李存瑁现在才到登基的第二年。
他完全不会想到,昔日自己骁勇善战,被称为唐末将领中的“十三太保”,刚建国三年就因为叛乱而死。
更想不到,自己会死的如此狼狈和仓促。
被称为后唐末帝的李从珂心中大恸:“无力回天!无力回天!”
天幕剧透了又能如何,已经迟了,他现在甚至已经被包围,连换个死法的时间都没有。当初他背叛后唐皇帝兵变上位,可曾会想到,自己也会被自己的将领背叛!李从珂疯狂一笑,听到外面传来纷杂的脚步声,知道叛军已至,拿起火把,点燃了宫中的一切!
【宋朝时期,火葬在民间世俗已经比较普遍了,现代在云贵川福建等地都发现了宋代火葬墓。这其中有
个重要因素,比如北宋时期处于人多地少、节省钱财、卫生疾病等原因,南宋因为偏安一隅,墓地不够,人口规模达到上限,地狭民众,活人和死人争地,死人没有地方埋葬,火葬便开始普及。】
【不过官方尊儒,多有禁止,士大夫也指责火葬毁坏身体,但是对于民间客死他乡不得不采用火葬以及少数民族火葬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
【火葬最早便发现在契丹民族,元朝时期,蒙古人当权,火葬颇为流行,还出现了比较特别的现象:一是道士使用火葬,二是畏兀儿人效仿汉人,将骨灰包裹成人的模样。】
【至于清朝,在入关之前也是实行火葬,入关后受到汉人和儒家的影响,才改为土葬。但是因为草原民族普遍采用火葬,有些官员死后依然采取火葬,火葬也随着满清入关在全国风行】
朱元璋:???他大明呢?天幕就这么不待见大明,直接把明朝略过去了?
“父皇,明朝跟唐宋差不多,民间普遍,官方不支持但也不会太多管,可能……”朱椟刚解释两句,就被朱元璋用死亡视线注视,声音越来越小,最后直接消声。
好吧,是他杀了,父皇又不是不知道,他出身民间,又不是没见过民间火葬。
只是时下依然认为,穷古人家才火葬,体面人家都会尽可能土葬、厚葬。老朱甚至还要殉葬,大量的殉葬,不也正是想要死后继续过得奢侈享受?
不是不懂,只是不想懂。
【我们现代也普遍采用火葬,除了经济省事——也不省钱,毕竟墓地也不便宜!还有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卫生,预防疾病。】
【假如皇帝们都火葬,哪还有后面盗墓的什么事!假如清朝入关后依然火葬,康熙和乾隆哪至于死后在地下水里游泳。
只能说,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哦,你们是漂着也要走完。】
再次被提醒着被迫想起尸骨水上漂的玄烨和弘历,双双郁闷。
【除了军阀喜欢盗墓,有些皇族也会有奇怪癖好,会亲自去盗墓】
【比如西汉广川王刘去,晋代葛洪在《西京杂记》中记载,广川王“国内冢藏,一皆发掘”。刘去几乎盗尽了广川国内的所有墓葬,最有名的是魏襄王墓,晋灵公墓。】
西汉广川王刘去听到天幕骂他丝毫不以为意:什么盗墓,我不过是找找剌激
。毕竟,他做过的荒唐事多了去了,区区一个盗墓,哪里有他杀人烹肉来的刺激。
刘彻大为羞耻:“这个混蛋刘去,玷污我大汉刘家名声!”最重要的是,还玷污他的名声。
天幕前面还夸他老刘家的好,结果这就来了个拖后腿的。刘去,是汉景帝的曾孙,也就是说还是刘彻小辈,这个广川王还是刘彻封的。
历史上刘去是在汉宣帝时期因为荒淫无道各种罪行被废,迁出封地,于迁移途中自杀。因为天幕提前揭露了他的罪行,刘彻决定亲自动手。自己授予的封地,自己拿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