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后宫干政,估计朱媺娖这情况就算放在历史上,那都算厉害的了。
现在明廷朝臣已经自发形成了一种习惯。
崇祯皇帝自然是万岁爷,但他其实不管事了,现在有什么事情要办都是去找太子朱慈烺。
但真正要下决策的,却是隐在万岁和太子身后的神女殿下,任何事情只要她点了头,不管万岁爷什么想法,朝臣自然就知道这件事必须执行了。
比如分田均亩,清查户籍,开设学堂,各地建大厂区以及神像。
同样道理,如果万岁和太子要做一件什么事,而公主殿下未点头的话,下边的朝臣那是想破头也得拖延时间,直到上边达成一致也就是公主点头之后他们才敢干。
用当代衍圣公的说法,这叫‘令出二门国将不国’,对于这种老酸儒来讲,眼看一个女子压过了当今天子,他不急才怪。
朱媺娖随手拿起一颗草莓放进嘴里,边吃边道:“就是你想的意思咯,衍圣公要我们远离朝堂,把朝政大权还给父皇和兄长”
她有些哭笑不得的道:“我明明从来没想过和兄长争权,也不稀罕做什么女皇,能不露面的事情我都不露面的,就这还被他们给惦记上了”
“别搭理他”王岩翻了个白眼:“他这种人就是孔子说的那种小人,没饭吃了就骂娘,吃饱喝足就捣乱。”
“你等下啊,我查下他是啥人”
不查不要紧,这一查之下王岩差点气到自己。
孔胤植,孔子的六十五世孙,明熹宗天启二年由明熹宗天启皇帝获准袭封衍圣公崇祯三年(1630年),晋太子太傅。
还当过朱慈烺的老师,不过这没什么,关键是下边这段描述。
顺治元年九月初一,孔胤植表示自己愿意归诚清朝,上《初进表文》:
万国仰维新之治;乾纲中正,九重弘更始之仁,率土归程,普天称庆。恭惟皇帝陛下,承天御极,以德绥民……
为了活命,他是极尽卑躬屈膝阿谀奉承,率领孔家集体投降,关键是他作为这一代衍圣公,那可是天下士子表率,他投降就代表着大清得到了天下学子的拥护,有了民间法理上的正统。
到了顺治二年,孔胤植又率领族人率先剃发,并向清廷上奏了《剃头奏折》。
在折子里,他向大清皇帝阐明,如果想要收服明朝百姓,就要先改变他们的着装尤其是头上的辫子,只有剃了头才能从心里与大明切割。
大清皇帝听取了他的进言,在全国下达剃发令。
流传到现代的‘正月剃头死舅’据传也是从这里引出---大明百姓正月不剃头要‘思旧’,思念旧国,传着传着变成了正月剃头死舅舅罢了。
言归正传,王岩查完之后对朱媺娖道:“这家伙是个软骨头”
“你信不信,咱们真要离开了,大厂区没有产出,他还得出来闹事”
“而且我估摸着,他起这个头,源头也不在你干政的问题”王岩关掉网页:“上次在南京抓了那么多官,我就知道他们背后盘根错节的关系会开始发力,倒是没想到会从衍圣公这里开闹”
说完看屏幕里的小公主该吃吃该喝喝,一点没放在心上,显然自己说的这些她已经想到了。
“你打算怎么办?”
朱媺娖想了一下笑着开口道:“昨天和兄长谈了一下这件事,现在冒出来的人还不算多,就算把他们收拾了也只是皮毛之痛,疼不到骨子里”
“衍圣公都发话了,各地学子肯定会闹起来的”
“我打算等一阵,等他们闹大了,全都抓起来让他们去南京城头上看看,看一下贪官究竟是什么下场”
这些人说白了就是南京那帮贪官延伸的关系网罢了,他语气有些冷:“才过了几天好日子,他们就按捺不住想要闹事。”
“这么喜欢闹的话,干脆把他们留在城头上,陪那些贪官过几天吃饱喝足的好日子,我倒要看看他们到时候会是一副什么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