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内幕(1)
来自什切青城堡的两位德国公主已经正式作为主人之一在克里姆林宫安顿下来。
她们母女继续受到女皇陛下的恩典和各方面的关照。
约翰娜的大面积套房和院落里派进了专供她个人使唤的8名内侍宫女和年轻的侍从,还有管家、厨师和保卫人员数名。这时候的约翰娜对这种超规格的待遇已经不感到心里不安了。相反,她渐渐心安理得起来。连日来,她不断应邀参加各种宴会、舞会和礼节性活动,到处是豪华而热烈的场面倒使这位未来大公的丈母娘有了些怠倦。
她觉得单是参加这些活动就跟女皇陛下差不多忙了。
与母亲相反,索菲亚在获得比母亲更优厚的待遇以后,把自己当作是在经历一场考试。毕竟还没有举行正式的仪式确立她与彼得大公的婚姻关系。因此她在参加任何一场活动时都小心谨慎,以清醒的头脑对待一切,审视和处理在她面前不断闪过的各种人物。
她很注意观察和了解每一个接触过的廷臣和贵族们的情况,进尔掌握他们的过去和现在的人际关系,弄清他们在各方面的来龙去脉。在这个时期里,她告诫自己对任何人都不要过分信任,也不要轻易冷落他们。
她不大讲话,更不愿意就实质性问题表明态度。她把自己当成了新来的观察家。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业已懂得:假如她有朝一日在这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皇宫里为所欲为、呼风唤雨的话,她现在必须甘当小学生,向别人学习,以此洞悉克里姆林宫的奥秘。
索菲亚首先十分用心了解的不是她的未来丈夫,而是她未来的婆婆。对于这位女皇,早在什切青时就有了感受了。现在佩戴在她胸前的这个服饰华丽、胸部丰满、长着一对又蓝又黑眼睛的女皇肖像其实早已就对她有所牵劝了。
她母亲不知用了多少话语一再教导她要十分崇敬这位肖像中的君主。因此可以这么说:在未见其人之前,伊丽莎白已成为她心目中的偶像了。
可惜的是自打进了克里姆林宫之后,从旁人的一些窃窃私语中她似乎感到,女皇或许不是那么高尚而又令人崇敬。
从表象上看起来,她的确是一个美女,一个有智有勇的不同凡响的女皇。但一些人的私下议论已表明:女皇也是一颗多情的种子,寻欢纵欲无度,同床的情人满天飞。从宫廷的廷官显贵、外国使节,到车夫、歌手、仆役、军中人士等,只要可能,都可以上她的龙床。
这一点已人所共知。
漫长而复杂的俄罗斯历史使索菲亚深深陷入迷惘中。
18世纪的俄国,在女皇的统治下长达66年之久。
从1725年彼得大帝逝世到1741年伊丽莎白·叶丽扎维塔政变登基,短短的16年间,俄罗斯的皇宫里曾发生了5次政变。
5位沙皇大多来去匆匆,转瞬即逝。其中女性沙皇就出现了3位,即叶卡捷琳娜一世、安娜·伊凡诺夫娜和现在这位漂亮而又荒淫的伊丽莎白。
这位作为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女儿,一当上女皇便大力恢复彼得大帝的传统,注重海军建设,发展教育和艺术事业,分别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创办了全俄第一所大学及艺术学院。在这一点上,女皇是有发展眼光的。
但宫中的群臣所更强烈感觉到的却是女皇的另一面:她通常的主要精力不是花在有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政务大事上。也就是说:她是拿正业当“副业”,以“副业”当正业。她的大多数时间是用在频频举办化装舞会、宴会和不同范围的娱乐活动中。
有两个大臣在聊心里话时不慎让索菲亚听到,说女皇有关国家的正式经济计划可以不看,但每一台文艺晚会和舞会的参加人员、项目表、节目单等,她是必须要过目的。有的甚至还挥笔批示。于是,克里姆林宫经常通宵达旦地歌舞饮宴,俄国宫廷实际上变成了一座奢侈无度的不夜城了。
据说这位女皇特别喜欢“艺术家”这个美名,不仅亲自挑选歌手,而且亲临现场为他们指导排练。她还不惜挥霍国家巨资把自己的宫殿装修一新,还到处收集价值连城的名人字画、古董等艺术品收藏,有的用来装饰她的宫室。
有一个有不满情绪的内务官员悄悄对索菲亚说:“亲爱的公主,您将可能接任的是一个负债累累的政权了。因为俄国的国库里差不多没有一个银卢布了。”
又一个军官对索菲亚说:“我们上月拿到的军饷,是用废旧大炮改铸而成的铜币。刚领到手时,我发现铸造的余热还未散尽。”
女皇统治下的经济是否真的已经严重到这种地步了,索菲亚当然还不清楚。但从那些只言片语听来的评介之中,已感受到其中许多真实可信的成分了。
女皇在她自己扮演的角色中,已经使自己变成了一个懒散与固执、*与残忍、虔诚与*相混合的怪女人了。
她把这相矛盾、相抵触的奇怪特征莫名其妙地糅合在一起了。
有一点使宫中群臣们又是不解:女皇虽然荒淫无度、讲究上等服饰、爱好美味佳肴,但却也十分虔诚地信奉上帝、敬畏鬼神,崇拜圣像。
她头发和眉毛的要求是黑色,甚至连发髻上用来装饰的羽毛也要黑色的。因此她经常染发和染眉毛,唯恐它们黑得不彻底。她所佩戴的各式珠宝,也绝不允许其他女人与之相同,一定要略胜一筹。为此,宫中的许多达官显贵们的夫人在她的面前是不敢张扬服饰的,弄不好会招来大麻烦。
人们在公认女皇学识比较渊博的同时,还看到了她粗俗不堪、缺乏教养的另一面。就语言来说,她是多面手。她不仅会讲一口流利的法语、意大利语和德语,对本身的俄国语言文化似乎也很有研究。她曾多次发现呈递给她审阅的歌单上有了错字。她毫不客气地指正使文娱活动组织者汗颜。但同样是她,竟在公开场合动辄出口伤人,有时甚至像泼妇似的张口骂人,骂得还非常难听。
洞悉内幕(2)
出于女人所特有的某种仁慈的考虑,在她刚刚当上女皇不久便废除了死刑。就在人们为女皇的慈善心怀而深为感动的同时,女皇却又大开杀戒,动用了更残忍的行刑手段处置了相当一批反对派。一些有违她清规戒律的大臣们被她模拟世界上最高刑罚严加惩处,她甚至还亲临现场,以观看别人受刑而自得其乐。有好几个经过此类刑罚后依然不死的大臣们,她还是不放过,下令流放到西伯利亚。
索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