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就有谣言传出:孙策为了给先父报仇,曾经以传国玉玺为质,从袁术那里借兵。89kanshu现在孙策已经是江东之主,想要换回玉玺,袁术却赖着不肯归还。
袁术听闻这个谣言后大吃一惊。以玉玺为质,向袁术借兵之事,知道的人并不多。现在有这种流言传出,袁术相信定是孙策所说无疑。
袁术急聚长史杨弘,主簿李丰,大将张勋、刘勋等三十余人商议道:“我借孙策兵马,让他去报父仇。未成想他却图谋我的州郡,想要夺了吴郡,在江东自立门户。我应该如何图之?”
主簿李丰上前进言:“主公可遣使赍书孙策,让他攻伐关羽。如果孙策肯来,到时再夺孙策兵权。如果他不听号令,只能起大军伐之。”
袁术听后又问计于杨弘。
此刻杨弘也无良谋,只能赞成李丰之言。
于是袁术修书一封,派使者前往丹阳去见孙策,让他到汝南攻伐关羽。
孙策见了袁术的书信,赶紧向周瑜、张昭、张纮等人问计。
周瑜稍微一琢磨,然后说道:“这定是袁术想夺兄长的兵权。”
孙策听后一惊,急忙问道:“如果现在交出兵权,我之前的努力就尽皆东流了。不知我该如何应对才好?”
周瑜笃定的说:“关羽乃世之虎将,有他在汝南搅扰,袁术定不敢东顾。兄长正好趁此良机成就大事。可以先回书好声答应于袁术,以慢其心。然后再倾力攻伐严白虎和王朗,尽快夺取江东。到时兵精粮广,据长江之险而守之,袁术便技穷矣。”
孙策听后大喜,于是厚款来使,然后回书以慢袁术之心。
等使者返回寿春,呈上书信之后,袁术向群僚问道:“不知孙策这又是何意?”
长史杨弘说道:“如果孙策愿意听候调遣,现在早已经赶回了寿春,又怎么会回书故意含糊?这是他奸巧之言,孙策定然不来矣。”
袁术听后大吃一惊,他说道:“这孙策再叛变。那真是门外有虎,内室又进狼矣!猛虎尚可据之于外,这饿狼实为心腹大患,不可不先图之。尔等有何良策?”
杨弘也觉得袁术之言在理,于是献计道:“孙策见过使者之后,定会倾力攻伐严白虎、王朗。以求抢先占据江东,好拥兵自重。主公可以遣纪灵、桥蕤两位将军,领大军去江东平乱。到时孙策兵少,又没有根基,则回天无力矣。”
袁术听了十分担忧,他皱眉说道:“如果纪灵、桥蕤领大军去了江东,到时关羽领兵来犯,我又该让谁来抵挡?”
杨弘自信的说道:“主公权且安心。关羽新夺汝南,他如果不率军镇压,定然又会生乱。纪灵、桥蕤两位将军尽可放心撤军,关羽为了镇守汝南,必不敢引兵来犯。等平定江东之后,再徐徐图之也不迟。”
袁术听后大喜,遂依杨弘之言。遣使者令纪灵、桥蕤撤军,前往江东平乱。
纪灵、桥蕤二人得到消息后,不由得连呼可惜。眼见汝南局势不稳,到时关羽进退两难,这次就能大获全胜。没想到江东又生变乱,白白错过了这个大好时机。
两将接到命令后,知道江东之事紧急。他们也不敢在此耽搁,于是下令拔寨起营,领兵缓缓撤走。
见袁兵撤退,张飞向关羽建议道:“二哥,不如我等趁此时机,在后面掩杀一番。定能让袁术损兵折将。”
许褚、太史慈听后也连连点头,都眼巴巴的看着关羽,等待他下令。
关羽心中计较了一会得失,然后摇摇头:“如果弄巧成拙,耽搁了纪灵、桥蕤前往江东。等孙策真成了江东之主,据长江之险守,袁术便无计可施了。那时他定会派纪灵、桥蕤领兵返回汝南,和我等继续鏖兵。那之前一番设计,也就全部白费了。”
诸将听关羽这么说,不由得连叹可惜。
关羽看了太史慈一眼,心里寻思到“和演义中不同,现在没有子义帮忙,孙策统一江东的步伐,定然会慢上几分。再加我这次设计,有了袁术的阻挠,孙策能否成事尚在两可之间。这对我们的大业十分有利。”
纪灵、桥蕤撤走后,关羽先遣使回陈县报捷,然后就同诸将撤回了平舆。
汝南境内各县,见到袁术大军已经撤走,也息了各种心思。
关羽率军抵达平舆时,刘备、陈宫早已在此等待。等赏劳三军之后,刘备急忙找关羽议事。
在府衙后堂中,刘备急的来回踱步,摇头叹道:“天子失了计较,诏令曹操去雒阳。不过月余,曹孟德就夺了权柄,将天子銮舆迁劫到陈留去了。”
关羽听后也松了一口气,他思量着“曹操真是奸诈。他如果把献帝迁到鄄城,袁绍为了控制献帝,定会和他争夺。他知道大哥不会有这样的心思,就把献帝迁到陈国附近。到时大哥怕伤了献帝,定然不敢轻举妄动。他在陈留就相当于有了十万精兵。”
想到这里,他看了眼满脸惶恐的大哥,暗忖“不成!大哥现在一心要做忠臣。把大哥留在天子左近,就给了曹操指使大哥的机会。既然这样,现在就找个借口,把大哥留在平舆。”
刘备不知关羽所想,只当他在苦思解救天子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