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这姑娘是我和牙行的朋友喝酒时人家给介绍的。是清白人家的姑娘。家是霍山的,离这里也不算太远。前些年家里遭了疫病,父母都没了。姑娘被亲戚家里领走了,现在成人了,人家就急着想把她嫁出去。曹公简短回答道。
您见过这姑娘吗?梅英耐着性子问道。
我去见了,姑娘长相还说得过去,毕竟是在亲戚家生活,寄人篱下,看着胆小不爱说话的样子。合生也到了娶亲的年纪。我把合生的情况给人家说了,那家人也挺满意。曹公讷讷地说道。
梅英明白,父亲实际已经答应下这门亲事了。
这是你走后才说的。也是赶巧了嘛。我心想溪六的婚事都定下来了,也该考虑合生的了。你看,要不你再去好好劝劝合生?曹公试探着问梅英。
我还是去见见这姑娘再说。强说也没用。梅英觉得挺犯难。
那是最好了。不行的话这几天咱抽空再去一趟。曹公听了顿时松了一口气。
曹公让人带着梅英到了霍山的姑娘家。
姑娘的舅舅在家,正在院子里晾晒粮食。
哎呀,现在正是晒秋的时候,家里有些乱,曹姑娘莫嫌弃。舅舅第一次看见山外来的姑娘,衣着鲜亮,干净爽利,落落大方,甚是惊讶。
待听清梅英来意后,舅舅脸上赔着笑催着舅母道:别愣着,快去叫人回来。
上次曹公走了再没有信儿,还以为……舅舅搓着手迟疑着说。
上回父亲喝了酒,回去好多事情说不明白,现在差我特意来再相看相看。您别见怪。这是大事,不能太草率了。梅英沉着地应道。
一会儿姑娘被舅母从地里叫了回来。进来时抬眼迅速扫了一眼院子里的人,然后腼腆地低下头,站在舅舅身后一声不吭。
一看就知道是常年在地里干粗活的,大手大脚,皮肤黝黑干瘦。但眼睛清亮干净,透着一股子稚气。身高与溪六差不多。梅英仔细打量了姑娘一番。
你们忙着吧,我就和妹妹说几句话。梅英淡淡地说。
舅舅憨厚地点头道:那你们说。外面晒了粮食,我们去翻一翻。
你几岁到这里的?还记得你父母家是哪里的吗?梅英轻声问姑娘道。
七八岁上。姑娘的声音细小,似乎很紧张,顿了一下才答道:丁冲的,离这里有二十几里路。
还记得为啥来这里的吗?梅英继续问道。
爹妈病死了,弟弟跟伯伯走了,后来也死了。姑娘的声音极低,像是在说别人家的事。
你叫什么来着?梅英心里抖了一下。
麻妹。姑娘怯怯的,声音又低又细。
我家弟弟比你大四岁。可是一条腿瘸了。你知道吗?梅英抬高了些声音,似乎想给麻妹壮壮胆。
知道。舅舅说了。麻妹缩了一下脖子,又赶紧答道。
他除了这个没有别的毛病。读过书,会做茶。嫁给他,你愿意吗?梅英心里有股说不上来的滋味。
只要你们不嫌弃我。我什么都会干的。麻妹此时抬起头,眼里没有一丝犹豫。说完满脸羞红,赶紧低下头看着脚下。
梅英点点头。出门找麻妹的舅舅。
我家家境你们也知道吧?现在也只是勉强过生活。你们若愿意咱两家就抓紧时间把喜事办了。彩礼啥的我们会按规矩一样不少,不会亏了你们对她的养育之恩。但婚礼肯定从简。我弟弟的情况你们也清楚,我们把媳妇儿安安生生娶进门,日子是他们自己过。我们也没有啥亲戚朋友。如果行,您愿意,我就回去把这事儿张罗成。我爹爹把这事都托付给我了。梅英开诚布公地把自己的打算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麻妹的舅舅。
舅舅低头默默思量了好一会儿才说:虽然不是亲闺女,可也养了七八年了。以后这里还是他娘家,你们对她好就行。按规矩给彩礼就行。
梅英一听也是厚道人家。
既然如此,我回去订好了日子就正式上门提亲,把婚事办了。说着从腕上脱下一只银镯子递到舅舅手里。这算是曹家与你们的定聘礼,别嫌弃。
舅舅接过来拿在手里仔细看了看疑惑地问道:这个贵重吧?
您放心,货真价实,是不会唬你的。也别让她太辛苦了,我们来接人的时候也得体面些。
临走时,梅英握着麻妹的一只手说道:妹妹得爱惜着点儿自己。
梅英站在村口回头看了一眼麻妹家的方向,隐约看到麻妹仍然站在那里看着她。
她忍不住朝那边挥了挥手,麻妹木木地站在原地没有任何回应。梅英心里涌起一阵儿怜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