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龙的传人张明敏 > 第13部分(第1页)

第13部分(第1页)

应了这门亲事。公元535年,冼夫人和冯宝结婚。大约冼夫人那时有十八岁。

冯家原是北方人,虽然几代为官,但俚族首领不大听从他的号令。自从冼夫人嫁给冯宝以后,就约束本族,嘱咐他们服从地方政府的命令,不许违法扰民。她亲自和冯宝一起审理案件,哪怕是亲族犯罪,也要依法处理。从此,俚族首领也都遵守法令了。

梁朝末年,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侯景之乱”。侯景到处烧杀掠夺,长江下游地区受到极大破坏。一些地方官也乘机想要割据称雄。高州(今广东阳江西)刺史李迁仕就积极招兵买马,准备叛乱。他派人召冯宝前去,想利用冯宝的力量。不过,这个诡计瞒不住冼夫人。当冯宝正准备出发时,冼夫人对他说:“刺史无缘无故不会召你去,一定是骗你和他一起反叛朝廷。”冯宝说:“你怎么知道呢?”冼夫人分析说:“梁朝召刺史去救援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刺史称病不去,却大造兵器,集合人马,而且叫你去。你如果去了,他就会留你做人质,调拨你的部队。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你还是不忙走,看看形势的发展再说。”

过了几天,李迁仕果然反叛了。他派大将杜平虏领兵北上,想截阻梁朝始兴(今广东韶关东)太守(一郡行政最高长官)陈霸先支援建康的部队。冯宝得到消息,立即告诉了冼夫人。冼夫人又为他出主意说:“杜平虏是员勇将,他走了一时回不来。李迁仕是个无能的人,干不了什么大事。不如乘机消灭他。不过若是你亲自去,必然会打起来。倒不如派人送去厚礼,说你一时离不开,让我代你去参见。他听了一定高兴,就不会有防备。”冯宝依计而行。

冼夫人带领一千多人挑着担子,声言去高州送礼。李迁仕听说,非常高兴,派人来侦察,果然都是挑担子的,就不设防了。洗夫人的人马进了城,立即袭击李迁仕的官府。李迁仕仓皇应战,大败而逃。那时,杜平虏也被陈霸先击败,洗夫人乘胜同陈霸先会师。回来后,她对冯宝说:“陈霸先不是寻常人,很得众心。我看他一定能平息叛乱,你要好好地从物资上支援他。”不久,陈霸先抓住了李迁仕。到557年,陈霸先称帝,建立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

陈朝建立的第二年,558年,冯宝死了,岭南地区的各少数民族的首领纷纷起兵割据,烽火遍地,人民不得安宁。陈朝也无力出兵。冼夫人跑了好几个州,说服起兵的俚族首领停止割据活动。许多州重又安定下来。她还派九岁的儿子冯仆带着俚族的首领去朝见陈霸先,陈霸先封冯仆为阳春(今广东阳江西北)太守,并表示对冼夫人的问候。

陈朝时候,岭南的广州刺史欧阳纥势力很大。569年,他发动叛乱。为了想争取俚族的支持,他派人召来冯仆,要冯仆共同起兵。冯仆急忙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母亲。冼夫人不顾儿子的险境,坚定地表示:“我为国忠贞,已经两代,不能为儿子就负了国家。”她立即发兵保卫边境以抵挡叛军的进攻。同时率领俚族的首领们前去迎接朝廷派来讨伐叛乱的将军章昭达。章昭达得到冼夫人的支持,内外夹攻,很快击溃了叛军。欧阳纥被活捉。冼夫人从狱中救出了儿子。冯仆因冼夫人的功劳被封为信都侯,官至中郎将,转任石龙(今广东化县东北)太守。陈朝又派使者册封冼夫人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

589年,隋朝灭掉陈朝,南北重新统一。不过,隋军的力量一时还达不到岭南。岭南地区的几个郡就共举冼夫人为领袖,号称圣母,保境安民。不久,隋文帝的儿子杨广,让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陈后主写信给冼夫人,告诉她陈朝已经灭亡,要她投降隋朝。冼夫人接信后,召集俚族的首领,把这事告诉他们。这时冯仆已经死了。冼夫人随即就让孙子冯魂,迎接隋朝派来安抚岭南的韦洸(guang光)进广州。岭南地区就成了隋的统治范围。隋朝封冯魂为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原意指非三公(丞相、大尉、御史大夫),而给以与三公同等的待遇;隋朝时为高级散官),封洗夫人为宋康郡夫人。

韦洸到达广州的第二年,番禺(今广东番禺)的少数民族首领王仲宣起兵反隋。岭南的各族首领大部分响应。他们围困了广州城,韦洸战死。隋朝又派裴矩来安抚岭南。冼夫人听说立即派孙子冯暄(xuan宣)带兵去救援。冯暄和王仲宣的部将陈佛智是好朋友,就故意拖延不出兵。冼夫人知道了大怒,派人把冯暄抓起来,关在狱里。又派另一个孙子冯盎出兵讨伐陈佛智。冯盎取胜,杀了陈佛智,进兵到广州城郊,同隋朝的援兵会合,共同打败了王仲宣。洗夫人亲自披着铠甲,骑着高头大马,打着锦伞,率领骑兵,护卫着裴矩巡抚岭南各州。各州的少数民族首领都前来拜见洗夫人和裴矩,岭南重又安定下来。那时洗夫人已有七十多岁了。隋文帝听说冼夫人的事迹,又惊又喜,就封冯盎为高州刺史;赦免了冯暄,封他为罗州刺史;还追赠冯宝为广州总管、谯为国公;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并设置谯国夫人将军府和将军府的官吏,给她印绶,如有紧急情况,可以调动所辖地区的六州兵马,不必等待朝廷的命令。隋文帝表彰她的功绩说:“夫人一心为国,深明大义,令孙冯盎又斩获陈佛智,击败叛军,立了大功”,还送给她许多丝织品。隋文帝的皇后也送她许多首饰和宴会服装。冼夫人把这些礼物都放在一个金匣子里,连同梁朝、陈朝皇帝送她的东西,分别藏在库房里。每到过年过节,她都把这些礼物陈列出来,对她的子孙进行教育:“你们要尽心为国,我经历了三朝,都是以好心对待汉家朝廷,这些礼品就是我忠心报国的证明。希望你们见物思人,也都这样做才好。”

后来,隋朝派到番州(今广东广州)的总管(地方高级军政长官)赵讷(ne)为人贪财暴戾,拚命压榨百姓。俚族等各族人民活不下去,纷纷反抗逃亡。冼夫人派人到长安去见隋文帝,指出赵讷的罪状,并说派这种人到番州为官是不能团结好少数民族的。隋文帝立即派人调查,查出赵讷许多贪赃受贿的财物,将他依法处死。隋文帝又令冼夫人安抚各族人民。洗夫人拿着诏书自称使者,亲临十几个州巡视,宣布隋朝对各少数民族安抚慰问的意思。俚族人民重又归附了隋朝。隋文帝高兴地又一次嘉奖了她。那时洗夫人已经八十多岁了。

隋文帝晚年,冼夫人逝世。隋朝赐予许多丝织品为她送葬,谥她为诚敬夫人。两广地区包括海南岛在内,在她去世后都建立了洗夫人庙,有些地方,一个县就有十几到二十几处。人们以此来缅怀洗夫人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建树的功业。

二十六、各族的“天可汗”

──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王宏志

在今天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五十多华里的九嵕(zong宗)山主峰上,有一座庞大的陵墓,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太宗的“昭陵”。昭陵周围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山前满种着庄稼,遥望古老的陵山宛如座落在一张宽阔的碧毯上,更显得高耸入云,气势磅礴。在唐代帝王的陵墓里,昭陵是最高、最大的一座陵园。不仅唐太宗本人的主体陵墓宏大,而且还有许多陪葬墓。陪葬墓除了嫔妃、王子、公主的以外,还有不少功臣高官的墓。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功臣高官中,有好几座少数民族将领的陵墓。象突厥处罗可汗的儿子阿史那社尔,铁勒部的哥论易勿施莫贺可汗的孙子契苾(bi毕)何力,突厥酋长执失思力等,死后都陪葬昭陵。这种现象在以往是罕见的,可以说是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一个侧影。

唐太宗(599-649年),名李世民,唐朝第二代皇帝,公元626年至649年在位。他在我国古代的帝王里,称得上是杰出的一个。他的杰出表现之一就是对少数民族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朝初期,北方的突厥汗国还很强大,时常出兵南下骚扰。627年,也就是唐太宗贞观元年,东突厥的颉利可汗乘唐太宗即位之初,亲率十万大军,直逼渭水,驻兵便桥之北。唐太宗当时正以全力消灭地方的割据势力,对突厥的进军采取守势,尽可能维持和好关系。不过,他也认识到在突厥进兵的情况下,不能退缩,越退缩,越对唐朝不利。为此,唐太宗召集禁军,出拒突厥。他自己首先身披甲胄,跨上御马,带着大臣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出长安城,抵达渭水。颉利可汗在营中听说唐天子来了,立即上马出营,也来到河边。唐太宗见颉利到来,就隔水责他负约。不一会儿,唐军陆续到来,一时旌旗蔽野。颉利见唐军军容整齐,面有惧色。唐太宗让军队退下布阵,独自留下来同颉利对话。大臣萧瑀(yu雨)恐怕唐太宗轻敌,就在马前劝谏,要他回去。唐太宗事后对萧瑀说:“突厥所以敢倾国而来,直抵长安城郊,是以为唐朝内部不稳,新皇刚刚即位,没有力量抵御他们。我们如果示弱,闭门自守,颉利就会纵兵大掠,我们就不好制服他们了。所以我轻骑先行,以示对他们的藐视;又摆出军容,表示我们决心一战。这样做是颉利意想不到的,他就会失去主意”。“制服突厥,在此一举。你不信就等着看吧!”果然,没过多久,颉利就派人来请和。唐太宗又亲临清水,与颉利可汗相会。他们两人就在便桥上,杀了白马,歃(sha霎)血为盟。唐朝赠给颉利许多金帛;颉利答应不再进犯唐朝,随后,引兵而去。

629年,关中丰收,生产得到了恢复;唐太宗的统治也已初步巩固。那时突厥地区连年遭到霜旱天灾,牲畜大量死亡。颉利加重对各部的勒索,各部纷纷叛离。唐太宗认为时机成熟,就在这年冬天派大将李勣、李靖带领十几万军队出击突厥。第二年,追击突厥至阴山以北,俘虏了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

唐太宗登上顺天门,召见颉利可汗,当面数说了他不断背盟,恃强好战,“掠夺百姓的五大罪状。最后又对他说:”不过自从便桥会盟以来,你没有大规模的入犯,所以我可以不杀你。“颉利可汗感激不杀之恩,哭谢而退。唐太宗把颉利和他的家属安置在太仆寺,厚加款待。颉利可汗仍然郁郁不乐。他不住房屋,在院子里搭了帐篷。经常同家人悲歌哭泣,形容消瘦。唐太宗知道了,就改任他为虢(Gu6国)州(今河南灵宝)刺史,并对颉利说:”虢州地近山区,麋鹿野兽很多,可以游猎。“颉利不愿前去,唐太宗就又任他为右卫大将军(禁军的高级武官),赏赐了大量田宅。后来颉利病死,唐太宗按照突厥风俗施行火葬,还在灞水东面为他筑了高大的坟墓,并让颉利的儿子终身袭其父职。

大破东突厥以后,唐朝在东突厥的故地设置了许多羁麋州府,任用东突厥贵族作都督(地方军政长官),并按照他们的习惯,规定职务可以世袭。这些州府名义上要接受唐帝国的册封,定期向中央朝贡;但不向唐交纳赋税,仍然保持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在这些州府之上,设都护府,其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代表中央行使主权,管理边防和处理民族之间的事务。这样,我国北部边疆出现了空前安定的局面。在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太宗也是采取设置羁麋州府的办法。

东突厥灭亡之后,一部分突厥部众内迁归附唐朝。对他们如何处理,唐太宗认为这是个大问题,就召集群臣商议。一些大臣主张把他们分到内地各州县,改变他们的生活和风俗;一些大臣如魏征等,认为突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迁到内地,会成后患,主张让他们回到原来的住地。唐太宗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对魏征是言听计从的,可是这次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而同意了温彦博的主张。温彦博建议把内迁突厥安置在河南朔方之地(今内蒙古南部乌审旗一带),保全原有的部落,仍由酋长治理,维持原有的风俗习惯,仍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突厥的首领也分别得到任用和安置。这就安抚了内迁的突厥部众。不少内迁的突厥人住进了长安城,据当时统计,有近万户人家。京城内蕃汉杂居,蕃人有的戴汉帽,汉人也有戴蕃帽的,和睦相处,亲热非凡。就连皇太子也常把突厥人召入宫中游玩。

唐太宗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突厥各部首领凡来到长安的,都拜为将军(武官,在大将军之下)、中郎将等官。五品以上的突厥武官达到一百多人,几乎占了朝廷的一半。在朝廷上可以看见突厥酋长带刀守卫,突厥人身着官服。宋朝人也说“夷狄之臣”来到中原的,以唐代为多。唐王朝实际上已成为一个多民族的统治政权。

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大臣十分爱惜。如以智勇闻名的阿史那社尔,率突厥部众内属后,被唐太宗封为左骁卫大将军(禁军的高级武官)。后来在平定高昌的战役中立功,唐太宗还赐予宝刀和丝织品,封毕国公。契苾何力率铁勒部内属以后,唐太宗任他为左领军将军(武官)。他屡建战功,一次随唐太宗出兵,被敌军刺伤,太宗亲自为他敷药。他的母亲和弟弟都在凉州,太宗让他回去探望,并安抚部众。那时突厥的薛延陀部很强盛,契必何力的母亲、弟弟都去投奔薛延陀,部众也有准备去的。契苾何力回去后见到这种情况大惊,表示要忠于唐朝,不愿跟从他们去。他的部众就把他抓去见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契苾何力在真珠可汗面前,拔刀割去自己的左耳起誓说:“哪有唐朝的烈士受屈于你们的,天地日月,愿知我心!”当时唐朝朝廷上误传契苾何力投靠了薛延陀。大臣们都对唐太宗说:“契苾何力人薛延陀,如鱼得水。”太宗说:“不然,何力心如铁石,必不叛我。”后来薛延陀的使者来到长安,讲了何力的情况,唐太宗感动得落下泪来,忙派人去薛延陀,答应把皇女新兴公主嫁给真珠可汗,以换回何力为条件。何力因而得还。唐太宗对少数民族将领能与汉族将领一视同仁,赢得了少数民族将领的尊敬。在唐太宗巩固边疆的战争中,少数民族将领和首领起了很大作用。

唐太宗还大力推行和亲政策。他认为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政权多由后妃操纵。公主出嫁,生了儿子,就是他的外孙。外孙作可汗,不会骚扰唐朝。所以出嫁一个公主,可以保证北方三十年无事。有一次,薛延陀真珠可汗派人带着厚礼来求婚,唐太宗同大臣们商量对策。大臣房玄龄说:“中国新定,兵凶战危,还是和亲为好。”唐太宗说:“对,我是百姓的父母,只要对百姓有利,决不爱惜一个女儿。”于是,唐太宗答应把一个公主嫁与真珠可汗。在这前后,他把自己的妹妹衡阳公主嫁给了突厥处罗可汗的儿子阿史那社尔;把另一个妹妹九江公主,嫁与在朝为官的突厥酋长执失思力。吐谷浑可汗诺易钵入朝,唐太宗把弘化公主嫁给他。吐蕃王松赞干布派人入朝求婚,唐太宗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了他。象这样唐和少数民族联姻的事还很多。和亲政策使唐同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更加亲近了。

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大大提高了唐朝中央政权的威望。东突厥灭亡以后,东北地区的奚、室韦等十几个部和西域的各小国都纷纷要求内属;逃到高昌的突厥人,听说唐朝对归降的突厥人待遇优厚,重又回来归唐。630年三月,西域和北部边疆各族的君长来到长安,请尊奉唐太宗为各族共同的首领“天可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