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金百通官网 > 第9部分(第2页)

第9部分(第2页)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论学习(2)

《养性延命录》对健康的习惯提出这样提示:“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走如风。”除了重视健康,养成类似的习惯也非常重要。不仅教学生文化知识,更应该教会他们健康知识、生活常识及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习的目的是一种知识的储备,也是即时的学以致用。即时的学以致用,可以使知识立即变现,也可以为知识储备,建立更好的贮备条件。储备的知识有浪费的可能,但即时知识却可以让人立即受益。

教育如果一味追求成绩,必然导致学生学习负担加重,也会给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学习是一门寓教于乐的艺术,应该重过程,轻结果。否则培养出来的,就有可能是亚健康、书呆子及仓库型人才。虽然轻结果,但也不是不要结果。成绩毕竟是检验教师的教育水平、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真程度和学习态度的一个重要方式。问题是如何掌握这个度,才是至关重要的。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为什么要学习?这是一定要讲清楚的问题,不但要讲,而且要经常地讲,科学地讲,人性化地讲。清晰的路,总比凌乱的路好走。

孩子在学校老师管,在家里父母管,属于孩子的自由时间很少。和孩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些成年人的教育几乎成了一个盲区。中国有一句谚语说:“学习是一项伴随终身的宝藏。”虽然成年人具有自学的能力,但仍然有些成年人需要适当地引导,以及适当的学习环境。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是说,人的寿命是有时间限制的,而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就完蛋了!庄子说的是有一定道理的,成年人已经走过知识储备阶段,进入将知识兑换成效率、兑换成金钱、兑换成幸福快乐的阶段。当储备的知识需要补充新鲜营养时,有选择、有鉴赏的撷取,就显得很关键、很重要,就像运动员需要科学营养的膳食一样。

知识是一种原料,能把原料变成产品的人,是学习成功的人。但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后放进脑袋的知识,就像农民打来的粮食,放进锅里的米,而思考则像火,没有火,米能成为饭吗?知识也一样,不经过思考它还是原来的知识。同样,只思考不学习也不行,这就像用火在烧一个没有加入米的空锅,也是空耗时间。学习是需要思考地学,用心地学,才能更好地吸收,更好地理解,也才能使知识转化成能量,转化成生产力。就像爱迪生把知识转化成电灯,孔子把知识转化成《论语》。我们还可以把学习知识比做燃料,而把思考比做汽车,我们给汽车加100升燃料,汽车行驶了一段距离,再走还需要再加燃料。学习和思考也一样,当我们把知识用完时,必须补充新的知识,思考(思考就是产生智慧的过程)才有效。学,思考;思考,再学。它们不断交替的发展,人,才能得到切实的进步。

这和“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异曲同工。孔子说人超越了自己知识和地位的位置,处在一个优越的环境,就吸引和逼迫人去学,学习之后,知识和思想境界也随之发展了,地位也随之提高了。仕和学交替的上升与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似乎是在说三个环节:上进心、环境与努力。没有上进心,就不会与仕为伍,就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甚至随波逐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至关重要。母鸡不能把石头孵化成小鸡,这里的努力就是内因,没有内因的配合,外因再好也是徒劳的。

总之,学习对人的帮助是林林总总的,人对知识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的。人应当把知识当作一头牛,把它骑在胯下,赶它到我们想去的地方,切不能让牛牵着人的鼻子走,那比守着金矿(知识)饿死的人更可怜。

论感觉(1)

北风冽冽刺骨寒

欲近温暖需向前

若要停步举双手

前功尽弃逐炊烟

饥肠辘辘夜难眠

祈饱三餐战艰难

酸甜苦辣味百全

五彩缤纷美诗篇

如果一定要挖掘出人类的本质的话,有一个词似乎合适,它就是“感觉”。归根结底地讲,人也是物质的一种变种,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物质,而升华成物质中的神灵,正是因为这种“感觉”划清了人与其他物质的界限。一旦抽去人身体中的这种“感觉”,人与其他物质的界限就会消失,而还原成货真价实的物质。

或许有人会问,动物也有感觉,动物岂不和人类一样?事情正是这样,如果不是人类捷足先登,如果没有人这种物质中的神灵作为动物的参照物,动物也就会代替人类而成为物质中的神灵。人与物质相比,独领风骚的是“感觉”,人与动物相比,略胜一筹的是“理性”。人携理性与感觉两面大旗,也就组成了所谓的精神。精神与物质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名词。物质奉行一种踏踏实实的、沉着稳健的作风。精神却很猴急,有些像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忘记了身份,也忘记了祖宗,不过它毕竟有这种资格。

现在要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离开感觉,理性还会不会存在?例如把手伸进火炉,没有感觉到烫或疼,人还会迅速把手缩回来吗?也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感觉这个报警器,人也许会逐渐变的残缺不全,而最终导致毁灭。因此很多时候的对与错,首先是凭感觉而产生的理性,也可以说理性最初也许只是感觉的一种错觉,亦或感觉的一种现象。当然也不排除当初的小家伙如今已经长大成人了,它已经能完全独立,已经不再需要别人照顾。甚至已经能反过来对“感觉”指手划脚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时儿子可以管老子,奴才可以谋杀主子。不正常的变成正常的,有时才显得正常,正常的变成不正常的,有时也才显得不正常。不过老子毕竟是老子,儿子多大能耐,也得管老子叫爹。感觉毕竟是感觉,理性多大本事,它也得为感觉服务,否则就炒它鱿鱼。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如果不亲自感受了饥寒交迫的日子,很难想象能写出这样感人的诗篇,因为“风雨不动安如山”最早正是诗人本人的愿望。寒冷和饥饿是两种显著的感觉现象,杜甫有了寒冷的感觉,也就有了“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渴望。有了这种渴望,也就产生了创作的灵感,也就诞生了伟大的诗篇。有理由相信,感觉正是产生伟大诗人,以及伟大诗篇的原动力。现在人们终于有了“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巢穴,由于缺少外界的刺激,丰富的感觉神经也许正在萎缩。有了以车代步的安逸,却颓废了少年时期的凌云壮志。人们身上日益膨胀的脂肪,也许阻隔了感觉与外界的联系。但切不要忘记,给感觉晒晒太阳,领感觉走进春天,不要让原动力失去动能。

在所有感觉的敌人中,财富当属屠杀感觉的刽子手,因为人在掠夺财富时,必须要把感觉神经磨钝,否则他就受不了那种刺激。一旦刽子手将一个人的感觉斩尽杀绝之时,这个人也就变成了所谓的神或所谓的魔鬼了。孩童之所以感觉敏感、感情丰富,正是因为他们尚未经历感觉遭受涂炭的过程。所以孩童的友谊较成人更容易建立,孩童的快乐来源也更为广泛。所以用出卖感觉的方式获取财富,应该说是得不偿失的办法啊!

人类追求财富的初衷,正是为了给感觉修建一座舒适的宫殿。但在追求财富的征途中,却把感觉典当给了魔鬼,而使感觉沦为奴隶而备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