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边城浪子沙漠拔剑视频 > 再来镇七十九(第1页)

再来镇七十九(第1页)

昭宗时期(1370~1378年),蒙古汗庭控制着元岭北行省及甘肃、辽阳行省大部分,东部至高丽,西接中亚,南面还有云南,是元朝北迁后最兴盛的时期。昭宗死后,其弟脱古思帖木儿继承帝位,蒙古内部陷于混乱,许多北迁的汉人、色目人纷纷南下投降明朝,明军利用其混乱,各个击破,逐渐摆脱北方威胁。

在西、北地区,明军攻克今als额济纳一带,一直攻到哈密,又攻陷今ngwntq,进至西拉木伦河,迫使元庭和沿边军民北移驻牧。在云南,明廷30万大军出击,元梁王兵败自杀,明统一云南。在东北,明军于1384年控制了女真地区,迫使高丽(今朝鲜,一直与元友好)彻底臣服,1387年进军东北,元军民20万人投降,辽阳行省丧失。最后,明军发动了对元庭的攻击,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突袭元庭,另有数万军民被俘。1388年10月,北元后主脱古思帖木儿汗在漠北土拉河遭到西部蒙古瓦剌贵族支持的阿里不哥(忽必烈之弟)的后王也速迭儿的袭击,脱古思帖木儿被杀。

脱古思帖木儿被杀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从忽必烈开始,其子孙就是世袭的蒙古大汗,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一直与忽必烈家族为敌)的后裔也速迭儿终于在100多年后从忽必烈子孙手中夺回了蒙古汗位。而阿里不哥后裔诸王世代居住于草原,有浓厚的蒙古文化背景,他们的执政,使蒙古政权的汉文化因素迅速衰退。蒙古大汗从此再无汉文的年号和庙号。有一段历史很少被人提及,元朝崩溃时,许多蒙古官员和军卒留在了中原和云南地区,战争中,被俘官兵、百姓也有几十万,这些官兵都被编入卫所(边防重镇),家属安置于内地,同时下令内地蒙古人不得讲蒙古语、穿蒙古服,不准自相嫁娶,必须改用汉姓,强迫实行同化政策,进入内地的蒙古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全部汉化。

1402年鬼力赤篡夺了汗位,因非汗裔,部众不服,其部将阿鲁台杀之,另立坤帖木儿弟本雅失里为汗(即蒙文史书上的额勒锥特穆耳汗),阿鲁台自任太师,专擅朝政(事在1408年)。其后,阿鲁台与雄踞蒙古西部的瓦剌部贵族攻战不已,各自拥立北元汗裔为傀儡可汗;明朝则利用双方矛盾,先封瓦剌首领马哈木等三人为王,继亦封鞑靼太师阿鲁台为王,使其相互抗衡。马哈木子脱欢统一瓦剌各部后,出兵攻杀阿鲁台及其所立之阿岱汗,另立脱脱不花为汗(即蒙文史书上的岱总汗),治鞑靼诸部。脱欢子也先进一步扩展势力,完全兼并了鞑靼,并杀汗自立。也先以异姓贵族篡夺汗位,部下离心,纷纷背叛,不久亦在内争中被杀,瓦剌势衰,鞑靼复起。但各部异姓贵族仍争权夺利,操纵可汗,相互混战。

明朝时期,岭北行省的蒙古族,又回到了单一、脆弱的游牧经济。“北虏散处漠北,人不耕织,地无他产。虏中锅釜针线之日用,须藉中国铸造。铀缎绢布之色衣,惟恃抢掠“,“不能不资中国以为用,在不能够从明朝以和平贸易方式取得所需物资的情况下,蒙古人的生活陷入极大的困难之中。例如,他们缺乏布帛绢缎,“衣用全无,毡裘不奈夏热“;又如,他们缺少铁锅,“生锅破坏,百计补漏之,不得已至以皮贮水煮肉为食“。类似的记载史不绝书,以至于明人也于心不忍,“其瘦饿之形,穷困之态,边人共怜之“。后三娘子与明朝结盟市场逐向蒙古开放。明末清初皇太极通过战争手段逐渐占领明蒙贸易中枢地区,逼迫内外蒙古诸部不得与明朝直接贸易,但是又要保证其能够获得必要的生活必需品,因此通过与明朝和朝鲜的贸易来获得绸缎布帛,再通过赏赐以及贸易方式提供给蒙古;后金又通过与蒙古的交换获得了战争所需的马匹以及其它牲畜、马酪等蒙古特产。崇德三年喀尔喀扎萨克图汗遣人试图与明朝贸易,皇太极亲征到归化城一带,使其被迫远避,另外俘获车臣汗部来贸易的一些人,清廷还为此以出征明宣、大两镇相威胁,不准明镇守官允许阿鲁喀尔喀与明贸易。由于清朝控制了明宣、大边外一带,不准喀尔喀三部与明朝直接贸易,不但使北附喀尔喀的乌珠穆沁、篙齐庆(浩齐特)、阿巴噶等部逐渐来归附,而且迫使喀尔喀三汗遣使求和,与清朝通使贸易,开始依服清朝。后金对eeds、归化城土默特、喀喇沁地方采取了特别的政策。以毛罕事件为契机剥夺土默特部汗对其属民的领有权,当时鄂术布台吉(在明中期曾因为与明朝建立贸易关系而声名显赫的顺义王俺答三娘子的后人)年幼,主要是其乳母之夫毛罕私自允许喀尔喀通过其境与明朝贸易,这位当事人已被杀,鄂木布的罪也不是完全不可以原谅的。但是,清廷还是剥夺了其对属民的统辖权,不久又建立土默特左、右两翼旗,归清廷直接管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便于控制市口。如崇德元年清廷将其遣还本土,就是利用他的名义与明贸易。并要求蒙古诸部用其与明朝贸易所得财向后金朝贡。为保证贸易顺利进行,征伐明朝时清廷也不征调土默特部落参战,给互市贸易制造有利的气氛。eeds部居地偏远,在贸易上无足轻重,清朝为不惊动明朝保护其市口,仍加保留。到崇德年间,该部仍与后来降清的苏尼特、乌珠穆沁、浩齐特一齐被允许继续与明朝贸易和被免除了对明征伐的义务。这算是三娘子为其留下的最后一点遗产。

年号废弃

在中外蒙古史学者的论著中,屡见“北元“一词,但是长期以来,对于这一史学概念的使用范畴却众说不一。争论的焦点就是“北元“是指1368-1388年这20年间的蒙古还是指1368-1635年这260多年间的蒙古。传统说法是1402年鬼力赤杀坤帖木儿汗,为北元时期结束的时间(《明史·鞑靼传》)。关于这个问题,蔡美彪先生和曹永年先生曾作过深入探讨,认为“北元“应适用于脱古斯帖木儿败亡而止,即1388年,此后大元国号已取消,仍称蒙古。

大元国号的废弃一定意义上意味着蒙古政权放弃了争夺中原的目标,转为立足于蒙古本身。

“北元“(1368年-1388年)仅代表一个时期的结束,其后进入《明史》所说的鞑靼时期(为明人所称,蒙方一直以蒙古自称)。但是从成吉思汗开始的“大蒙古国“政权仍然继续,鞑靼政权长期沿用元朝时代的汉制职官(如也先官职为太师淮王),至满都海夫人时才基本取消。“大蒙古国“政权延续至1635年察哈尔部为满洲的后金-清所灭亡。

故大蒙古国(1206年-1635年)依照中国名称的划分,可划为蒙古(1206年-1271年)、元朝(1271年-1368年)、北元(1368年-1388年)、鞑靼(1388年-1635年)。有时“元朝“可泛指从1206年至1368年这段时期。

历史沿革

北元分裂

也速迭儿夺得汗位后,许多蒙古贵族和大臣不承认其合法性,蒙古开始进入政治分裂期,蒙古分裂成为东西两大集团,明朝人分别称东部蒙古本部为鞑靼,西部卫拉特蒙古为瓦剌。

瓦剌蒙古原居大漠西北,在东部蒙古遭到明军重创后,瓦剌迅速兴起并开始东进,到也先太师和脱脱不花汗时期(1433~1452),瓦剌蒙古控制了整个蒙古地区,其势力西至中亚、东达朝鲜边境。瓦剌成为东部蒙古和明朝共同的敌人。

1449年,发生了著名的“土木堡之变“。瓦剌蒙古在太师也先率领下进攻辽东,明英宗在太监王振怂恿下仓促出征。8月,50万大军在土木堡(河北怀来东南)被也先包围击败,英宗被俘。10月,也先挟英宗围攻京师(bj),明兵部尚书于谦力主抗战,并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新君,组织军民死守京师。也先久攻不下,遂遣使与明朝议和,送回英宗,双方恢复通贸互市关系。

后来,瓦剌内部出现矛盾,1453年,也先自称“大元田盛(天圣)大可汗“,也先本非元裔,得不到蒙古贵族承认,后被杀死。瓦剌势力衰落,东蒙古逐渐占据大漠南北地区。

东部蒙古贵族势力复兴后,还是一片混乱,汗位出现过多年空缺。1475年,永谢布首领立脱脱不花幼弟满都鲁为汗,在黄河河套地区驻牧。满都鲁封巴颜孟克为孛罗忽济农(副首领)。后因别人挑唆,满都鲁汗派兵征讨孛罗忽济农,后被永谢布人所害,孛罗忽济农子巴图孟克被其臣下携归抚养,侥幸存活下来。他是成吉思汗家族忽必烈世系中唯一幸存的男孩儿,在此后的蒙古史中,他将扮演重要角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