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湍急的时代,淡泊从容成为一种奢侈。以前,也许丈夫一个人工作就能养家,现在已经很难了,一般夫妻二人都得工作,做太太的不想工作也不成。
环境不会因为人的思想负担而改变,不妨调整心态,提高EQ。不夸大也不盲目,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做好自己。
看一本书,只要其中10%的内容是有益的,这次阅读就成功了,对书中内容,则需要做出独立判断。至于太黑暗的东西,既然管不了,就别管它了,重新努力找一个亮堂的去处好了。世上的事,有做得到的,也有做不到的,做得到,就努力坚持积极争取,做不到,就达观地放弃。
西方世界有很多优秀的商业小说或传记,对商业社会进程的推动起到不可多得的作用。你怎么看待这种作用?也有人说中国缺少商业故事,《杜拉拉升职记》是难得的一本。你认为自己算不算中国商业小说的一位启蒙作者?
李可:我希望我写的东西,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思考高度,同时,对人们的生活能有一些现实的意义。这是我对自己的写作要求。
说实在的,我不太热衷纯理论性的研究,我信奉的是科学技术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最终实现其价值:)
关于推动商业进程,相对于西方的商业小说或传记,经济学家对推动商业进程的作用才是主导的——首先是以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奠基石,他倡导自由经济和“看不见的手”;后凯恩斯推陈出新,他是强调国家宏观调控的第一人;咱们的革命导师*,则把经济学引向政治领域,非常牛!不服不行呀。
现在许多年轻人,对09年的失业率关注度很高,坊间也都流传09年日子难过,裁员增加。在之前,国内企业的裁员经验不多,所以恐慌得似乎更厉害一些,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或者来调节?
李可:第一,裁员应该主要是在中小企业发生。出口型的企业尤其困难。
第二,所处的行业也决定了裁员的概率有多大。与基础建设相关,与刚性需求相关行业是相对安全的行业。
第三,员工所处的职能在企业中有多重要。离实现利润的核心环节越远的职能越容易被裁减。
李可看经济危机(4)
第四,员工本人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是否一致。
第五,员工的能力。
对比上面的五大风险因素看一看,就能评估出自己的风险有多大,也能知道往哪个方向努力了。即使过去做得不够好,现在马上去做也不晚。
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左右不了行业和企业的兴衰。
能做到的是树立正确的主流的价值观,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以求往好的行业流动,往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流动,往核心业务部门流动,别无捷径。这个过程需要计划、行动和毅力,同时也需要达观。
杜拉拉的原型是很多人关注的重点,包括你在书中所讲的DB是哪家真实的公司都很多人猜测,就好像《浮沉》似乎是说微软一样,这本书是你的自传吗?有多少真实性?
李可:稍微关注一下《杜拉拉》的读者书评,会发现很多人都表示书里那些事儿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杜拉拉是综合体,DB是虚拟的公司,《杜拉拉升职记》则是一本小说,它的好处在于它表现了职场的典型心态、常见困难以及经典的解决方案,否则怎能像你像我又像他:)
书籍作家搞神秘的这两年也不少,比如像慕容雪村,以前做公司高管的时候,也不露面;像《藏地密码》的作者何马,据说身家过亿,至今也不露面,你对这种“大隐”现象怎么看待?是怎么想的?
李可:我觉得不见得是为了搞神秘,价值观的取向不同罢了。
好比有人和你说他没有时间所以不能参加小组会,其实,每个人每天都有24小时,他没有这点时间,是他认为另外的事情比小组会更重要,他要把时间花在那件更重要的事情上。
有一个假设,假如你明年失业了,你会怎么办?
李可:我的情况也许不具备典型的参考意义,因为估计提问的读者八成是比较年轻的人群,而我已经工作了比较长的时间,并有幸经历了中国经济辉煌的黄金十年。
建议是及时反思为什么会失业;然后扬长避短,并适当修补短处;至少不重复相同的错误,为新工作做好准备。
举例说,有的人因为文凭不够,升不上去了,那他就得想明白,是不是很想升?想升,就必须拿下文凭;有的人因为和老板闹矛盾被炒了,要想明白,既然自己不是老板,今后就得首先当好下属。
对于大学生,你的经验应该在学校提早做哪些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