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杜拉拉大结局与理想有关 > 第6部分(第2页)

第6部分(第2页)

杜拉拉的“Organization Awareness”

杜拉拉的“Organization Awareness”

written by初学者

看完了《杜拉拉升职记》,一本很轻松、流畅而有启发的书,有淡淡的白领气。上周地铁里连续三天都看到不同的女孩在看这本书,可见这本书目前还在快速扩散阶段。

在外企工作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看一本这样轻松自然的书,作者是很有经验的,难得的是没有用那种过来人的口吻教育别人。选择杜拉拉这么一个倔牛似的可爱女子做线索,让小说在一种温和有人情味的气氛中,浏览到了外企生活的图景。甚至几个地域的选择可以作为一种隐喻,比如,广州的出身暗示了“平民”身份,主场景在上海对得起上海这个以外企打工为主流生存的城市,后来派来的罗杰来自新加坡,都很符合多数人的经验。

用外企的话讲,作者很会讲故事,把外企生存的“know…how”很自然地带了出来,很有操作手册的意味,就是混迹多年的老鸟,有时也会发现值得提醒的角度。抛开一般评论所提到的拉拉勤奋、沟通能力、处事态度等方面,其实这本书给人最大的提醒在于让人意识“Organization Awareness”的重要性,这几乎是一个企业生存中无止境的学问。权且把这个词翻译成“组织嗅觉”吧,它往往体现为一种对组织变化的理解力和预测能力。

这个词解释起来,不免要回到小说里面的好多“情势分析”,比如何好德后来为什么不决策,为什么美国要派来一个HR总监,人熟一般是获得“组织嗅觉”的基础,但很多人也许在公司里工作很多年,就是没有获得这个东西,小说里对于后半段业绩下滑的描写,就体现了一种组织变化的一般特点,美国公司的业绩驱动,美国人对中国市场的看法,和对本地经理人的防备,在500强的公司里过去十年不知上演了多少故事,很多人事更迭其实都是可以预测的。一个普通的HR经理,可能不用关心公司的全球战略、竞争分析、本土市场的行业趋势,不过,这些稍显宏观的东西,恰恰就是组织嗅觉,人当然可以像玫瑰、岱西那样总是考虑算计公司,但更大的发展,除了聪明、能干以外,组织嗅觉对经理级别以上的升职必不可少。在书的结尾,杜拉拉的那封信,就是一个组织嗅觉的小总结,很具操作性。

要理解一个普通职位和一个组织本身的关系,比做好本职工作难得多,以下东西算是一点个人体会。

大局观:其实书里也有另外的说法,如果一个员工做自己工作时可以用他上级的眼光来看轻重,就具备这个起点了。如果他的对组织的理解可以到达更高的层次,跨部门的沟通就没问题了,这对自己还有保护作用,如果自己的直线老板有问题,还可以寻求其他机会。

解码能力:听话听音,公司的各种沟通信息的背后,都有一些需要去解码的信息,员工可以从中理解到与自己有关的变化趋势,经济的不景气可能预示组织变更,比如上周就听说某美国公司因为美国衰退,讲他们日本公司的人很多换成了美国人。你立刻就可以想想中国公司是否也有可能。

对规则的理解:岱西这样打小算盘的精明人,忘记了她打交道的其实不是一个抽象的公司和一两个HR经理,而是一个要靠规则运作的怪物,不理解这点,就会发生很多与农民进城类似的双输的结果。最后她破坏名声,以后也没法混了。

有足够的内部信息:公司里的八卦还是要听的,平常的时候可以当笑话,变动的时候可以作为猜测的依据。当然,在较高层次拥有一个消息来源是很有用的,组织信息从来不是对称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外企职场,远虑的关键在于组织嗅觉。

低头拉车,还得抬头看路

低头拉车,还得抬头看路

written by minox

三天的时间一口气看完这本小说,其中很多是通勤时间,欲罢不能。书篇幅不大,但给我不少启发。

首先是好书的标准。面对书店里满坑满谷的图书,却常会觉得失落,感慨无书可读,因为好书太少。怎样的书能算一本好书?李可提了三条标准:能够提供逻辑、生动、有效的信息。

作者说既可以把这本书看作消遣小说,也可以看作职场生存手册,但这本书比以上两类中大部分都卖得好。讲职场生存的书往往太原则,不实用,且面目可憎。只有从实际工作中得来的经验才能令人信服,觉得实用。书中拉拉向李斯特提出要参加培训。李斯特并不认为这个培训有多大用处,他说:“拉拉,事实上,只有10%的知识是你能从培训课程中获得的,还有大约20%则来自于向有经验者的学习,剩下的70%都来自于ON JOB TRAINNING(实践中学习)。这个统计数字说明,实践才是最重要的学习渠道。”

这些鲜活的经验只有以逻辑的形式组织起来才能便于理解和记忆,只有形成完善的体系才能上升到原则,乃至价值观,并且在工作中不断去体验它、修正它,这样形成的原则和价值与来自书本的内容相比,是真正深入人心并能身体力行的,人也在这个不停提炼和完善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知识人做的是什么工作?我想至少可以包括对知识的创新、运用、传播和学习。知识的创新又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开天辟地的工作,当然完全无所依傍的创新是不存在的,但它确实是能够开拓一个领域、引领一个时代的重大创新,比如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如世间锁钥,一扫迷雾,大自然在此书面前透露出最隐秘的面目;二是在前人基础上的重要修正和改进,这是局部创新;三是对旧有知识在理解基础上的组织和勾连,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或者改变旧有体系的结构,这个体系可以解释某些现象,或可以被运用到实际中去,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创新,知识结构上的创新,并且这是与知识的运用联系得很紧密的一种创新。人对体系的完整和形式的优美有一种天生的好感。第三种创新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的。GTD的核心是清空大脑,学会忘记,无压工作,葆有碧波上悠然而船行如飞的心境,要实现这一点,最需要的就是定期REVIEW,省思你的工作和人生,真正做到LIFE BALANCE。

这些逻辑的、有效的信息应该以一种生动的形式表达出来。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文字写出来就是要传达信息的,思想的声音要想传得更远,必须是生动的、有趣味的。王小波强调过有智、有爱、有趣的人生,有趣就是要有意思。小说的文字很平实,内容其实也不乏职场险恶,但笔调轻松,时而显现出些许幽默,透露出温和的智慧。作品基调平实含蓄,拉拉和王伟的办公室恋情也如同韩剧般含而不露、瞻前顾后,作为读者,我既欣赏拉拉的聪明和矜持,又为他们现实的顾虑感到无奈。

其次是对职场的思考。书名《杜拉拉升职记》,其实拉拉升到行政人事经理时书才讲到一半。升职之前拉拉是只顾低头拉车、从不抬头看路的傻干型的黄牛,当然这不是说她不聪明,不然她也不会把广州的项目做得那么出色,玫瑰捣鬼生病期间身兼三地主管,把上海的项目完成得那么漂亮,但她在谈身价时就表现得太嫩了,那个可怜的5%甚至让李斯特都有点因此而蔑视她,认为她不专业。没错,这也是专业的重要组成。拉拉成长得很快,聪明人之所以聪明就在于她善于总结,比如她对李斯特官僚作风的定义:“该做决定的时候吧,他思考;遇到困难了呢,他授权!”迅速成长的拉拉终于逼宫得手,坐上经理职位。拉拉是个好人,正因如此,她的那些复杂的考虑又让人觉得有些沮丧,感叹职场艰辛。前不久也有人跟我感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