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marscoin杨斌 > 第11部分(第3页)

第11部分(第3页)

值得关注的是,阎闯披露的7000万科研费用,同欧亚农业此次收购办公楼所支付的费用相等。

格林柯尔第二?

错综复杂的融、投资线路,难免让众多局外人有雾里看花之感。

据欧亚实业内部知情人士透露,杨斌的第一桶金掘自90年代初的跨国贸易。

当时借东欧剧变的时机,杨向波兰、俄罗斯等国家转售中国计划定价的棉线产品,毛利润大都在5倍以上,两三年内杨斌就积累了大约2000万美金的财富。

1992至1995年期间,杨改向国内转售荷兰鲜花产品,同时向国内花商推销进口荷兰温室和冷库设备。国内花卉业刚起步时连温室水泥桩都要进口,杨由此又积累了大约4亿人民币。

用这些钱,杨开始在国内投资,期间杨开过电脑公司,卖过软件。连杨斌本人都不记清这段时期自己挣了多少钱。“开始时欧亚只是一个国际贸易公司,钱今天流进去明天流出来,财务人员都换了几批。”

沈阳是一个老工业城市,官方的统计失业率为20%(实际达到了26%),经济凋敝。杨斌最终选择在此地落脚也颇有戏剧性。按照杨的说法,是因为这里的气温、光照条件与荷兰相近,而又毗邻韩国、日本等鲜花和蔬菜消费大国。更重要的是,当时沈阳市政府答应划拨3000亩地给他来建设荷兰村。

对于自己所有企业的赢利情况,杨斌2001年10月份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只说过一个总数:每年花卉利润5亿,温室和冷库每年利润7亿元。

就在一个月前,另一只被普遍看好的“民企股”格林柯尔被国内某财经杂志指责存在财务问题。具体表现是,格林柯尔下属多个子公司,分布各地,体系庞大,而这些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经不起推敲。报道惹来市场大举抛售,格林柯尔股价一时急挫26%,成交达亿元,市值一天蒸发亿,同样造成了一场民企“股灾”。

格林柯尔事件,使得香港投资者对国内民营企业草木皆兵,杨斌要消除投资者的疑虑,恐怕并非易事。

“必要的丧失”?

“这次事件对欧亚集团影响很大,有声誉方面,也有资本方面,但我想是暂时的。”接受记者采访时,杨斌语气沉重。

其实,早在格林柯尔风波发生后,一些香港的专业机构已经对民营企业的账目格外留神。新任香港会计师公会主席兼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合伙人黄德伟坦言:“内地民企管理层素质普遍偏低,民企的风险,一定程度上比红筹、H股还要大。”

更有香港股市分析师指出,近年随着民企占内地经济比重愈来愈高,民营企业家社会地位也日高,民企来香港上市成为“时髦”,内地富豪顿成投资银行的“甜心”。

但投资者或传媒往往对内地民企大股东一无所知,而民企富豪赚第一桶金的过程,往往充满神秘感。加上民企上市后,往往存在所筹资金运用不按承诺执行;自律和监管意识薄弱;上市公司私人控制和家族控制企业的意识过强,不能处理好与大股东、子公司和母公司的利益分野不明;现代管理观念欠缺,独立董事制度和会计审计制度不健全,国内资产评估系统不健全等弊端。要对民企的实际业务情况,作出评估并非易事。

更冷静的分析是将此类事件看作是内地民企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所必须承受的阵痛。处于是非漩涡的内地企业,应尽快主动调整,提高企业运作透明度、监管自律意识,以适应国际规则。

“我们是冲出来的一拨,有责任为所有民营企业鼓呼。”杨斌也说,出了事情后,首先想到的是要向基金经理们、向投资者澄清一切,对投资人负责,之后才想到追究责任的问题。 4日清晨7:30,杨斌和阎闯匆匆登上飞往香港的专机,那里将有一场记者招待会等待他们参加。

“我们准备联合超大农业等企业,对有关人士提起法律诉讼。”杨斌说。

1月3日,欧亚农业以元收盘,股价反弹。

附文8 谁在“做空”中国民企

(《21世纪经济报道》2002年1月7日第一版)

社评

在资本市场上,中国民营企业成了一个问题。不过此次问题的触发点在于民企自身。

2002年日历刚刚翻开,去年《福布斯》中国内地100首富排名中位列第二的杨斌,香港上市企业欧亚农业(HK0932)的董事长突然遭遇了资本市场的狙击。1月3日,《远东经济评论》发表文章,对杨斌及其欧亚农业提出诸多质疑,著名投行瑞银华宝分析师提出做空这匹“黑马”的理由。文章发展前日,股市闻风而动,HK0932大跌18%。在此之前,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格林科尔科技也曾遭受媒体质询,亦在股市受创。

媒体依据证券市场的规则对一些上市民营企业的质询,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它们目前运营中的问题,一是它们的发家史。这两方面要分别考虑。这些质疑需要法律等层面的求证,我们无意为事件的是非下判断,而是希望通过这些事件关注,在转轨的复杂过程中,我们如何看待民营企业特别是上市民企的过去与未来?

一些民营企业利用已有的空间发展起来了,各有各的妙法。不过,中国经济体20多年来一直在转轨的制度变迁中行进,一些因为双轨制、法律空隙或者胆大妄为获得的财富受到了市场的质询。把质询所呈示的问题仅仅归结为市场社会的道德问题,显然遮蔽了更为重要的方面。真正的难题在于历史本身的两难:在社会规范的改革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同步的情况下,一些民营企业发家史中一些难以解释清楚的地方,是因为旧规范的问题,还是因为民营企业自身的问题?有一些现象在当年是违规的,在今天看来却再正常不过。黑格尔所说的“两种真理的冲突”可以扩展到这些现象的解释:发展的真理和法律的真理之间有冲突,但是两者都是合理的,两者都不能放弃。

在这个时候,不是用发展的真理去压制法律的真理,也不是用法律的真理压制发展的真理。最好的前景是,尊重从两种真理角度提出来的要求,在两种要求之间寻求妥协。一方面,从法律角度给民营企业发展以规范与空间,一方面,民营企业以自身的发展促进法律的变革。而一些民企在发展过程中的暧昧难明,核心原因正是,在社会法律的真理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