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连连点头:“嗯,有道理。”
姚枢摇着头,感叹地说:“不过,蒙古部族世代游牧,轻贱农耕,要他们重视农耕恐怕很不容易啊!”
忽必烈颇有同感,问:“你有什么好主意?”
姚枢说:“臣请辞去大司农之职……”
忽必烈大感意外,不等姚枢说完,便说:“诶?你刚说倡导农业的重要,朕重要倚重你去倡导推行呢?你怎么反倒要辞职呢?喔?你是嫌官职小……”
姚枢笑着说:“您误会了。臣的意思是,要想使王公贵戚重视农业,必须由一位威望高的蒙族重臣主管这件事。不然,倡导农耕很可能会成为一句空话。”
忽必烈觉得姚枢说得有道理,心中暗想,姚爱卿说得很对啊,那些宗亲王爷我是知道的,骄横跋扈得很,一般人他们根本不放在眼里。忽必烈想到这里,对众人说:“姚枢才学出众,博古通今,为朕出过不少好主意,称为朕的智囊,是毫不为过啊!朕想让他腾出时间和精力专心致志地参谋国事,教好太子。朕封他为太子太傅,免去大司农一职。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朕决定将劝农司改为大司农司,由御史中丞孛罗兼大司农卿。”
忽必烈话刚出口,一位蒙古老王爷立即站出来反对,说:“大汗,本王以为不妥。”
“不妥?”忽必烈一怔,盯着他问:“怎么不妥?有什么不妥的?”
他说:“御史中丞位列六卿,乃汗廷重臣,兼任微不足道的大司农卿,实在大材小用,应当选品位低的官员充任。”
一些守旧王公大臣纷纷点头附议。
“王叔所言差矣!”忽必烈态度明确而坚决,说,“本大汗让御史中丞兼任大司农卿,是经过反复而慎重考虑的。经过平定阿里不哥和剿灭反贼李璮,朕深深感到粮食的重要啊!它是打仗,也是治国安邦,必不可少的啊!农业丰收,则万民安乐,国家富足。而农业歉收,则民穷国困!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所以,必须由重臣掌管,才能引起朝野上下足够的重视,不至于轻农桑,辍耕织,造成国穷民困。这件事就这样定啦!”
那些反对的王公大臣觉得忽必烈是小题大做,很不以为然,但见忽必烈态度坚定,便不再说什么。
孛罗出班领命,说:“臣孛罗接旨。臣虽不才,但完全能体察出大汗重农桑奖耕织的深意。臣定竭尽全力,做好此事,为大汗分忧。”
忽必烈忽然想起什么,急忙从书案上翻找出一个奏折,对众人说:“打阿里不哥时,张文谦大人向我推荐了一个叫郭守敬的年轻人。当时因为忙着打仗,没顾上召见他。前些时候,他给朕上了个折子,没想到这个年轻后生会农耕有如此精到的见解。他说有水没水对于庄稼的收成至关重要,水浇地比旱地能多收三四成。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呀!他建议要多开河渠,把旱地改成水浇地。我看这个建议非常之好啊!大家想想,如果按照郭爱卿的想法,把全国的旱地都改成水浇地,那得多打多少粮食呀?朕还告诉你们,这个郭守敬,不仅精晓农桑水利,还对天文历法有精深的研究。真是太了不起!太了不起啦!不愧是名师出高徒哇!”
张文谦、姚枢、窦默这些来自中原的儒生,知道郭守敬是子聪的徒弟,其他人不知,疑惑地问:“大汗主,这个郭守敬的老师是谁呀?”
忽必烈也幽默了一把:“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呐!就是咱们的和尚子聪。”说到这里,忽必烈故意装成不高兴地样子,对子聪说:“和尚,本大汗待你不薄,信任有加。你可太不够意思呀。”
子聪双手合十,念了句“阿弥陀佛!”,说,“大汗错怪小僧了,小僧对大汗从来都是够意思的。”
忽必烈故意夸张地说:“嘿,你还说够意思?你有郭守敬这样的好徒弟,不但不向本大汗举荐,还一直瞒着本大汗,你够什么意思?”
子聪笑了,说:“大汗真错怪了和尚。不是小僧隐瞒与郭守敬的师徒关系,是郭守敬不让小僧向外界宣扬。”
忽必烈不解地问:“为什么?”
子聪说:“小徒少年立志,绝不依赖别人,要用自己的才能闯出一片天地。故而不愿暴露与为师的关系,更不想凭借为师得到重用。”
忽必烈就喜欢这样有志气的年轻人,连连点头,说:“好!有志气!年轻人就应当这样。宣郭守敬上殿,本大汗要亲自接见他。”
郭守敬应召走进大殿,向忽必烈施礼参拜:“草民郭守敬参见大汗,大汗万岁万万岁!”
忽必烈急于想看看这个郭守敬是何等样子,忙说:“平身,起来,起来说话。”
“谢陛下。”郭守敬站起身,垂手恭立。
郭守敬是顺德邢台人,大父郭荣精通五经,尤其对算学,天文,水利有很深的研究。与子聪、张文谦、张易、王恂等人既是同学,又是挚友。郭荣与子聪交往尤密,特令守敬拜子聪为师。
忽必烈举目向郭守敬看去,但郭守敬约莫有三十多岁,高挑身材,体态清癯,面容消瘦,眼睛虽然不大,却灼灼如电,炯炯有神,透着精气和灵性。
忽必烈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小伙子,对郭守敬说:“郭守敬,上的折子本大汗看过了,你说得好啊,正合朕意。朕就任你为河渠使,全国修河开渠之事,都由你主持掌管。修河开渠关系到国计民生,为了使这件事进展顺利,叫张文谦大人任河渠副使,帮助并保障你的后勤供应。有需要我出面的,你可以直接向我禀奏。希望你们能挖更多的河,开更多的渠,把旱地都变成水田!”
郭守敬和张文谦出班领旨:“臣领旨。大汗主如此信任微臣,微臣绝不辜负圣恩!”
姚枢说:“臣还有一个建议。”
忽必烈说:“什么建议,姚爱卿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