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生命的启示 大地之子 > 第188章 为什么越好心越不受欢迎(第1页)

第188章 为什么越好心越不受欢迎(第1页)

生活中,常常会遇见这样的人:他总对别人热情似火,想得到别人的积极回应,结果却是事与愿违;他急切地想帮助别人“变好”,可对方总是浪费他的好心。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是他的写照。

生每次被别人冷落和辜负,他都会带着三分委屈、七分恼怒,无辜地向别人寻求答案:“为什么我一片好心,结果却得到这样的待遇?”他从来没有考虑过每个人的认知差异,总以自己的认知代替别人的认知。

殊不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你认为的“好”,对别人不一定是真正的好。就像爱吃辣的,把珍藏很久的辣椒送给爱吃甜的。不被需要的“好”,只是一厢情愿的自我感动而已。

自以为是的“好”,可能是一种伤害。人与人是不同的,不同环境、不同年龄、不同认知的人,对待好坏的标准不同。你以自己的经验“好心”插手别人的事情,往往会忽略对方真实需要的好,最终伤害到他。

很多熊孩子的养成,便是因为父母以他们习惯的“好心”保护着孩子,让孩子忽略了生活的真实对错。“他那么小,你一大人怎么还和他计较呢?”“又不是什么重要东西,孩子不是故意弄坏的,何必咄咄逼人呢?”

正是这样无边界、过于溺爱的“好”,使得孩子失去了正确的判断,认为父母会帮他们做好一切,最终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变成了“人见人恨”的“熊孩子”。是谁的错呢?就是父母自以为是的“好”造成的结果。

心理学上有个“亲密间隙”的概念,指的是人与人之间要有恰到好处的距离。太远了,没有安全感;太近了,没有自我空间。“熊孩子”的悲剧,往往是父母用自以为是的“好”,毁了孩子对事物的正确认知。

爱尔维修说:“有多少伤害,都是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听起来很扎心,但确实是如此。逾越了原本的边界和距离,丢失了选择和底线,那这种“好”不仅不会给对方带来你认为的好处,反而会成为一种伤害。

充满控制欲的“好”,实际是一种冒犯。打着“为你好”的旗帜,对别人的生活横加干涉。这种“好”,不会让别人感到舒服,而是让人难以忍受。即便吃多了甜食对身体不好,也不能限制他人点滴糖分都不沾。

人有逆反心理的,他喜欢的事,你越不让他做,他越会和你对着干,偷偷地,甚至明目张胆地做。即便是为他好,也需要分析整体的特征,而不是以你的认知和观点,强行要求他按你认为的方向去做。

你提出“意见”,本质是强化他,而不是满足“听我的就会变好”的优越感和自我认同的需求,似乎不听你的就会很差劲。如此做法,是你的控制欲在作祟,也是对他人的否定,这自然会激化矛盾和对方的反抗。

很多人都是打着“我是为你好”的幌子,对他人生活横加干涉,实际却是满足自己的需求。这种“好”,自然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喜欢。没有人会喜欢自己的生活被他人横加干涉,被强人所难和深切冒犯。

功利十足的“好”,本质是一场交易。都说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所有对你好的行为,背后都隐藏着一定的目的。不可否认,没有人有义务对你好,他总是在对你的时候,期待从你这里得到某些回报。

不管是容易被人看穿的物质利益“对你好”,还是隐蔽性高的索取情绪价值的“对你好”,他们都不是无的放矢的,都想从你这里得到某样东西。或者是物质回报,或者是情感回报,或者他想要的其它报酬。

真正的“付出”,是主动而心甘情愿的给予;付出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付出,是认为自己在牺牲,被亏欠,应该获取回报的。功利十足的“好”,不是真心付出,而是想得到某些回报的一种交易行为。

有些人对别人“好”,并不是真的为了别人变得更好,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把“好”强加在别人头上。如此带有目的性的“好”,怎么会受到欢迎呢?真正对别人好,是不自以为是,不越界干涉,不贪求回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