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诚信——千年一叹】………
题记:写下这个题目无意抄袭余秋雨先生,乃是由于此叹由来已久的酝酿和不得不发的*。只希望叹过之后,能有一种“苦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只是希望而已,何况已近乎一种奢望。
正文:
这真是一个缺少诚信的世界啊,就连自己最亲信的机器人秘书也背着自己做了手脚!屈辱、愤怒的刘教授反复检查着这个机器人的大脑程序……
我不知道他何以会就这样丢弃了“诚信”,而且是在“思索”之后。我不禁想问:他真的曾经思索过吗?余秋雨说:“只有当生命被逼迫到了最后的边界,一切才会变得深刻。”然而我真的不希望看到,仅仅是利益,仅仅是一点点的私心,竟然吞下了他的良心,造成了这样一种舍弃“诚信”的“深刻”。
这种取舍,无论如何,我都无法认同。
也许正是由于他曾经有过种种思考,我们所并不能了解的思考,造成了在他的人生跋涉中,有了如是的选择?也许是他害怕了吧。说到诚信与风度,不能不谈魏晋。那是一个真正的乱世。“龙质凤章”的嵇康何尝不是至诚至信之人?然而现在在哪儿呢?只留下抚琴的慷慨和豪情,还有“《广陵散》从此绝矣”的凄怨哀叹。还有*穆,不是一样连同他的“精忠报国”、《武穆遗书》葬于黄土?他不能不害怕,因为有着太多的前车之鉴。所以他在对历史教训的“思索”之后,选择了抛弃“诚信”。
千年后的人们毕竟对于英雄的悲剧有了淡化的念头,然而却因这教训而抛弃“诚信”,那么千年前呢?
这样“诚信要不得”的观念该是何等地深入人心呀!所以我这一叹,不仅在现在,也叹到千年前,那个人人心尚古的年代。
我也知道历史,知道历史的教训。然而我会为保留“诚信”而不惜抛弃其他的六个背囊,甚至“健康”。
我不要健康的**,而要健康的灵魂。没有诚信,灵魂便是一种残缺和卑琐的存在。这样的存在,我宁愿它湮灭于唐朝的烟尘或者宋朝的风中。
没有诚信变没有历史。中国文化便是无数前代史家们的诚信碑载。我想告诉那位秘书:“回顾历史的所谓教训前,你为什么不先看到血与泪书写的诚与信?为什么在用诚信的笔书写的历史回顾中抛弃了诚信?”
试问那位秘书:“难道,你不知道——诚信,自我而始?”
保有这样诚信的念头,或许是由于我“跋涉”的人生尚短。或许走的路多了,看得多了,自然会产生一种超然的念头。就象我们在高处看蚂蚁搬家,总会发现它们在择路上的诸多可议论处。
不仅是诚信,当你面临任何一次生死抉择时都该有更深刻的思索。不要轻率得选择,否则那也是在轻率你的人生。
当今社会展现出的是一张张夸张的众生相,在“兵不厌诈”的商战中的倾轧与挣扎,该歇一歇了!
耳边又响起古印度的谚语:“聪明而又诚实的人应当寻觅,聪明而又狡诈的人应当警惕。”在生命的俯仰之间,诚信真的远去了吗?!
诚信,归来吧!
………【第七十三章 寄以夜游广场的感慨】………
夜风,没有一丝凉意,但带有些固执的情感,就是不肯吹的在狂些,好让我感觉也在被受欺负。
广场的路灯很亮,因为只有我一个人低徊在周围。
安静是一个很好的氛围,没有友人陪伴的感觉是种静的美,广场一片安详,两处的风景截然不同,完全可以把死物提炼成生命的精华;我还是比较喜欢不太规则的风景,从来也不讲究什么对称美,所以我这个人的性格也是一样的,遇到点事就会想些乱七八糟的。
本来应该有个伴儿的,但还是想自己出来静静,因为往事太繁杂了,很想永诀这如此不安分的世界,那凡尘的浮躁已占据心里空间不知凡几!凭我儇薄的学识实在不能驾驭这令人不知所措的心境;但此时的风吹进了我的痛处,非是针扎的痛,不过有点烧心的感觉;
我很想念从前的日子,因为那懵懂的年华起码不能让我想的这么周全,但眼前的一切也不算是很悲哀,我觉得我活的已经很好了,不能说完全满足,可始终总是能相信自己在心中的不败信念,一不经意也会混入生活的黑洞,那就什么事也澄清不好了,目前我就是这样认为的。无论是什么时候,都可以把积存在心底的阴郁表现在面孔上,不管别人是否看的见,也不管彼此之前是否有连接的可能,我都要他做我的第一个观众,同时也揭开了自己的好久没有打开过的心门,就算挖掘出的旧事旧物不能符合现实的场景,就像在这广场里散步是一样的,即使能与人一吐心曲,又能怎样呢?
我能预测得到,这青春的赞歌会从我开始歌颂,因为,我看到了广场里没有一个是和我年龄相仿的人,就算不在我的视线里,星空也能充当一次鉴证人;望着无声响的风景,很不欣赏,而是因为它很乱才肯靠近它,二般而异样的奇特,让我把心怀寄存于这夜里的广场上,好似我人生的个人舞台,飞旋着我所盼望的,我认为那是最真实而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了。
呵呵,哪里是夜游广场啊,简直是一种感悟,但既然是在广场想到的,我想还是应该对它有些感谢吧!
——寄以夜游广场的感慨
………【第七十四章 为网络喊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