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全球几乎所有的民族都保留有史前大洪水的传说,这一传说的时间几乎是一致的。我们的祖先不可能无故统一地编造一个这样的传说,可以说明史前的超级大洪水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形成大洪水的真实原因又是什么呢?
较为普遍的解释是: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太平洋造成海啸、地震等灾难,造成大洪水。这种论点听起来还是有些道理的,不过难以说明传说中不少洪水是连续几十天的大雨造成的,小行星撞击可以形成洪水但不可能形成连续的暴雨。而且这一解释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地轴倾斜。
众所周知,地轴是有一定的角度的,因此地球才产生了四季。根据研究,地球的地轴最近一次发生倾斜的时间与大洪水时间惊人一致。是不是地轴移动造成大洪水呢?
地轴移动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它会造成南北极改变,气候剧变,原来的温带可能马上变成极地,极地冰雪融化,海面上升,整个过程大气变化剧烈,很容易形成超级暴风雨,形成大洪水。地轴变化也容易引起地壳移动、碰撞引起地震、海啸。
更重要的是,我国大洪水传说中的描述曾有“天倾西北,地升东南”之说。天向西北方向下沉,陆地从东南方向升起,这正是地轴变化的直接证据。比起没有足够证据的小行星撞击说,地轴移动说更能完美地解释大洪水传说的种种现象。
全世界大洪水传说中还有一个非常惊人一致的事件:无论是古中华人、古希腊人、古埃及人、古印度人、古印加人,他们都提到在大洪水前,神都挑选了一个自己的忠实信徒,教会他们逃避灾难的方法,保存了一定的文明。对于这一事件,保守、正统的科学学无不持不信任态度。但是,每一个敢于面对现实,思维不受束缚的人都要扪心自问,我们共同的祖先为什么要串通起来,编造一个这样的故事呢?应该这样看待人类的神话传说:当时古人看到的种种事件,有些是他们的智能和知识所不能解释的,于是这种世世代代留在脑中的记忆烙印就产生了神话。神话是不可能由古人凭空想象出来的,它必然有一定的依据,也就是说有一定的真实性。那么,这岂不是说明真的有神存在吗?
神,本人认为,极可能就是太空人。这里,终于要提到本文最重要的观点-----神,就是生活在月球中的太空人!!!
月亮,它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但是,人们一直无法弄清它的真面目。它有太多的迷:
1、它的产生,无论是地球分离说、同时产生说、捕获说都存在太大的漏洞,且可能性几可忽略不计。
2、月球是一个空心球体,内部有很大空间,这是已知自然天体中唯一的例外。
3、从卫星与行星的大小比例来看,其比为27%,与其它卫星与行星比不超过5%相比,显得不可理解。
4、表面岩石年代远超地球,甚至太阳系,说明它产生于太阳系诞生之前。而且金属含量极高,且有纯铁等存在,而自然条件下是不可能产生纯铁的。
5、并不是自古就有月球存在。从出土的上万年前的历史遗迹来看,根本没有关于月亮的任何记载,也没有以目前月球运行为基础的历法存在,这充分说明在万年前,是根本没有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月球,或者准确一点说,月球并不在现在所处的位置上。…;
以上所有问题如果要找到一个完美的解释,那只有一个答案:月球是一个“人”造卫星,它是外星人建造的卫星。它在数万年前来到距离比现在更近的地球轨道上,并一直停留下来,便于外星生命来往于地、月之间。这也是古时人们“天”这一概念的由来。这里稍扯远一点:人们对于天的概念形成一直难以理解,一个虚无的空间会让人产生天的概念吗?会让人产生天上住着神仙的想法吗?把神仙想象成住在星星上恐怕更为容易吧。天是一个什么东西呢?它就是月球。当时的月球由于距离地球近,看起来远比现在大。外星的太空人坐着飞行器从上降落时,自然就形成了天神从“天”而降的记忆烙印。
总述:亿万年前外星文明出于目前尚无法知晓的原因,乘坐超级宇宙飞船(月球)来到地球,以月球为基地,以自身基因为基础,整合了猿、狼等地球生物的基因,创造了高智慧生命(可能是人类、也可能是其它生物)。经过漫长的时间,这一生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由于地球运行的太空环境发生变化或者地球内部巨变,又或者文明走向了堕落,外星人摧毁了这一文明,总之,文明消亡了,甚至地球生物产生了大灭绝。这时,外星文明或者离开,或者潜伏起来,又经过千万年岁月,文明兴起-灭亡的过程又再次重演。万年前,外星文明最近一次来到地球,人类创造了不可思议的种种史前文明。但是,由于不为人知的原因,外星文明之间产生了严重分裂(又或者是人类文明威胁到外星文明的存在),大规模、高层次的太空战争暴发了。地面上,超级武器大量使用,城市瞬间化为废墟,天空中,战斗飞船在耀眼的光芒中互相攻击,热量大增,地面河流涸,人们恐慌不已,以为“天出十日”,神魔交锋。战争中,作为外星基地的月球也受到很大损伤,“天”出现了深洞。外星人不断对深洞进行修补,这就产生了环形山。这就是月球环形山底部十分平坦,硬度极高,而深度与山高极不协调的原因,也是“女娲补天”的由来。战争最终以“魔”败逃入地下,神的胜利而告终。但是,战争的后果是月球这个基地的能量或功能大损,再也无法保持在原有的轨道上,它被迫向外移动。在移动中,巨大的引力造成了地轴偏离移动:“天倾西北”,原来的南北极突然变暖,冰层溶解;原本生机勃勃的大陆被冰封,成为现在的南极大陆;地壳猛烈变动,地震、海啸此起彼伏,“阿特兰蒂斯”等大陆、岛屿沉没,新的陆地升起;大气冷热交替广泛而强烈,倾盆大雨连绵不绝……在这些灾难来临之前,外星人采取了一些紧急措施,保护以前的文明不被完全消灭,人类不被灭族,这就产生了大洪水和诺亚方舟等传说。
背景资料 小行星带
简介
小行星带(Asteroidbelt)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由已经被编号的120;437颗小行星统计得到,98。5%的小行星都在此处被发现。由于这是小行星最密集的区域,估计为数多达50万颗,这个区域因此被称为主带,通常称为小行星带。距离太阳约2。17-3。64天文单位的空间区域内,聚集了大约50万颗以上的小行星,形成了小行星带。这么多小行星能够被凝聚在小行星带中,除了太阳的万有引力以外,木星的万有引力起着更大的作用。
小行星带由原始太阳星云中的一群星子(比行星微小的行星前身)形成。但是,因为木星的重力影响,阻碍了这些星子形成行星,造成许多星子相互碰撞,并形成许多残骸和碎片。小行星带内最大的三颗小行星分别是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平均直径都超过400公里;在主带中仅有一颗矮行星—谷神星,直径约为950公里;其余的小行星都较小,有些甚至只有尘埃大小。小行星带的物质非常稀薄,目前已经有好几艘太空船安全通过而未曾发生意外。在主带内的小行星依照它们的光谱和主要形式分成三类:碳质、硅酸盐和金属。另外,小行星之间的碰撞可能形成拥有相似轨道特征和成色的小行星族,这些碰撞也是产生黄道光的尘土的主要来源。
在1772年,德国天文学家波得在他编写的《星空研究指南》一书中总结并发表了6年前由一位德国物理学教授提丢斯提出的一条关于行星距离的定则。定则的主要内容是:取0、3、6、12、24、48、96……这么一个数列,每个数字加上4再用10来除,就得出了各行星到太阳实际距离的近似值。
如水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0+4)10=0。4(天文单位)
金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3+4)10=0。7
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6+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