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在背地里讥讽嘲笑。
顾玦知道,李如期知道,国君亦知道。
炀国这一任国君本就对国师府不甚器重,甚至认为占卦谬论本就是诡辩言堂,干涉君权的一道阻碍。纵然顾玦从未违背过君意,亦不与权党沾染,可在国君眼中,国师府的存在本就是一颗眼中钉,无关顾玦本身清正与否,忠诚与否。
顾玦身为人臣,而不得君心。
国君不信他,朝臣排挤他,李如期亦漠视他。
但即便如此,国师府也还是原来的那个国师府,只是缺少了李如期那道屏障后,许多的非议与恶意便自觉浮出了水面,露出了它们本来应有的面貌而已。
众臣越是排斥,君上对国师府便越是冷落,但顾玦向来自清则正,面对如此境况依旧能视若无睹,泰然自若。
直到后来。
炀国某位朝臣向国君引荐了一名江湖先生,道号仙称皆起得儒雅,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神棍,在国君耍得一手故弄玄虚、诳时惑众的把戏。
国君起初还不以为意,但架不住江湖中人巧舌如簧,善于狡辩,加上那人谨小慎微,从不曾在人面前露出半分破绽马脚,时间一长,便真的得了国君信赖。
一朝入宫面圣已是不易,如今又得了君上深信,那江湖先生又岂会放过这样一个飞黄腾达的机会?于是渐渐地,那人的地位便从不起眼的神棍变成了国君背后辅佐朝政的一员谋士,并且使得君上对神学谬论愈发深信不疑。
如此一来,君上自然渐渐不再满足于仅此一人,他广招天下贤能,将无数诸如此类的江湖先生收为己用,仅用了短短半年时间,便使得朝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顾玦身为当朝国师,又岂会对此坐视不管。
期间他曾进谏数次,却次次被君上驳回,他向那些术士当堂对质,质问他们何为五行之道周易之理,却被那些江湖无赖歪曲事实,反客为主。
他们在堂堂国师面前夸夸其谈,冷嘲暗讽,讥笑他无权无势,不得圣心。
他们在国君面前直言反问,问顾玦何以降不降之雨?何以得不得之财?何以逆不逆之乾坤?
所言之词,句句荒谬至极。
更有甚者口无遮拦,对顾玦直问道:国师既有天赐之能,又因何使自己沦落至此,成我炀国一大笑柄呢?
……
于是后来,顾玦真的彻底沦为了炀国的笑柄。
他受那些江湖神棍的陷害,被国君禁足在国师府,不许再入朝堂。曾经那些背地里讥讽嘲笑他的世族贵胄,终于正大光明的站在了他面前,谩骂他,讽刺他。
那个时候朝局已经被那群江湖先生祸害成了一锅烂粥,如同跗骨之蛆一般,在每一桩国政上都掺进了他们的影子。那些所谓忠心耿耿的世族贵胄,文臣武将们,又何尝不知道其中的利害之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