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见了一切,却统统不想理会。他无法相信,他渴望了三十年的母亲,忽然成了嫡母,他以为是亲身母亲的却是杀死生母的凶手。他不愿相信这是事实,甚至埋怨顾嬷嬷,为什么现在让他知道这些,为什么不一直瞒着他,或是早告诉他知道。
贾赦陷进自己的思绪里,想着从小到大的事,贾母的偏心,贾代善的无视,还有那最后的遗本。贾赦心里燃起了一把火,一种名为愤怒的火,借着这股怒气,贾赦的魂魄突然回到身体里了,自然也醒了过来。
贾赦睁开眼,只觉得物是人非,这三天看到的一切对谁也没提。
贾赦既然醒了,也就可以进食进药了,没几天病就好了。
病好之后的贾赦像是变了一个人,每天阴沉着个脸,见谁瞪谁,只有面对巧儿时好些。过了几天,贾赦突然和巧儿说,要把房子修一下,与荣国府从贾府花园处隔断。
巧儿听了一愣,才想起原著中似有这么回事。不过巧儿并不打算同意,要是真这么做了,就是彻底和贾母翻了脸,在这个“以孝为天”的时代,这么做要是传出去,贾赦和自己的名声就全毁了,万一再被哪个御史奏一本,乐子就更大了。巧儿猜测,贾赦这样,莫不是知道自己非贾母所出了。
巧儿知道贾府人多口杂,不是说话的地方,就拉着贾赦出去,找了一个三面临水的亭子,又让下人在远处伺候,这才问贾赦道:“老爷怎么忽然想起这出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快把这事忘了,以后再不必提起,这要是让老太太知道了,告你一个’忤逆不孝‘可不是玩的。”
贾赦叹了口气,将顾嬷嬷说的告诉了巧儿,巧儿装出才知道的样子,只做吃惊样。
“老爷,那你以后怎么打算?”
“我也不知道,只是让我和以前一样却不可能了。”
“老爷,就算老太太不是亲生母亲,那也是嫡母呀。咱大清以孝治天下,不敬嫡母,会绝了你的仕途呀,就是婆婆她还在,也断不会同意的。”
“那你说,你让我怎么办,生恩养恩都是恩呀。”说着,贾赦往石桌上一拍。
巧儿上前拉住贾赦,“老爷,仔细伤了手。”
“其实呀,这女子生产本就是一道鬼门关,顾嬷嬷也没证据就说是老太太做的不是,你呀,把心放宽些,万事逃不出个因果,天理昭彰报应不爽,要真是老太太做的,自有她偿还的一日。可要不是老太太的事,你这样不是寒了老太太的心吗?”
“老太太是有些偏心,可这不是常事吗?人啊,都是这样,处的久了,感情就深些,要不说远亲不如近邻呢。”
“这亡者已逝,万事还要以活着的人为主不是,老太太不是偏心二房吗,不是成天夸叔叔了得吗?只要老爷你活的好好的,将差事做好了,还愁没出头之日,到时候自是出了那口闲气。
再说了,老太太今年都五十多了,还能活几年,到时这荣国府还不都是你的。”
巧儿干巴巴的安了贾赦几句,贾赦也没说话,就在亭子里坐着,过了好一会儿,巧儿都要冻僵了时,贾赦才点头答应了。巧儿连忙拉着贾赦回了房,又每人灌下一大碗姜汤。
等晚上就寝时,二人都躺在床上睡不着。巧儿忽然想到一事,对贾赦道:“老爷,我觉得这房子还是该扩一下,你看现在就住了我们两,再加上那几位姨娘就没什么地方了,这大爷二爷都不小了,也该搬回来了,自己养着也和我们亲不是。再没几年,他们就该娶媳妇了,再是再给我们生几个孙子,哪还有地方住呀。再说要是我有了,那孩子也该有个院子不是。”
贾赦听了觉得有理,说道:“我看也是,明天我去和老太太说说,只是咱们这里也没处扩去呀。”
巧儿想了一会儿说:“我看咱家的花园挺大的,不如在花园里隔出一块,再重起个院子如何。”
贾赦一想也行,道:“也好,那里地方大,院子可以起的大些,到时咱们这里就当做哥儿几个的书房吧。”
次日,贾赦和巧儿来给贾母请安,顺便将房子一事说了。贾母很爽快的答应了,毕竟大房住那里确实有些挤了,当然这笔费用自然是从公库里出,把个王夫人气的够呛。
选了一个好日子,贾家就动土盖房了。
巧儿现在却没心思管这些,因为又到年底了,各处的庄子要来送出息,巧儿也该领下一年的三万两银子了。
而且今年因为贾赦少买了不少古董字画,还剩下一万多两银子。巧儿和贾赦两人这两天闲着没事就凑在一起研究怎么用这笔钱,最后决定在小汤山买两个带温泉的庄子。
也许是白花花的银子刺激了贾赦,贾赦以后还真没乱花过钱,以后每年都剩下些银子,巧儿都让贾赦买了庄子。王夫人看着眼馋,却不敢和贾母提,也丢不起这个脸,这是后话不提。
第 14 章
更新时间:2012…1…15 14:27:17 本章字数:4362
据说贾家盖大观园花了一年时间,那么盖一处院子花多少时间呢,巧儿现在可以告诉你了,总更用了三个月不到就盖好了。
院子是康熙31年3月开工的,5月盖好的,到了7月,就收拾好了,8月的一天,贾赦,巧儿,贾瑚和贾琏就搬了进去。
院子很大,里面又划分了好几个小院,贾赦和巧儿占了正房,贾瑚和贾琏每人一个小院,那些姨娘一个小院,又留出四个小院预备以后用。
说实话,这处院子占得应该是以后大观园的地方,不过现在元春还在王夫人的肚子里,也没人找巧儿了,巧儿也不客气的将这里占下了。
贾家家规,凡贾氏子孙年满七岁者必须进学启蒙(这里的7岁指的是虚岁,实际就是5周岁)。那时候,贾瑚已经在族学里上了5年学,贾琏也上了2年。贾赦自二子搬进来后,时不时的考察他们的功课。贾瑚还好,多少还学着点东西,贾琏确实一问三不知的,贾赦大怒,要请家法教训贾琏,打了没几下就被闻讯赶来的巧儿拦下了。
巧儿知道这贾家族学将来很乱,但不知是从何时开始的。再说,贾瑚身体不好,贾琏又是个厌学的主,真去了族学,可别学问没学多少,倒学了一肚子坏水来。巧儿劝下了贾赦,对他道:“老爷这是干什么,孩子才搬过来没几天,你就又打又骂的,让人知道了还不知道怎么说我们呢。”
贾赦将竹条摔在地上,说:“你问问这个不孝子,上了2年学,连本论语都背不下来,他是干什么吃的,上课都上到哪里去了。”
巧儿让贾琏下去,转身对贾赦到:“老爷,这也不能怪孩子,您想想,以前孩子不在我们身边,老太太年纪大了,难免精力不济,弟妹那边也忙,再说也没有让弟弟管教侄子的理不是。现在孩子既然回来了,老爷多上点心,好好教导,还有个不成材的?”
贾赦点头,从此贾瑚贾琏就过上了水深火热的日子。贾瑚还好,因为身体不好,贾赦不太逼他,贾琏就惨了,每日里不光要完成族学里的功课,贾赦还余外布置了不少,每日里都要检查,一旦完不成就要打手心,这才没几日,贾琏的左手就肿了一圈。
这日,贾琏又没背下书来,贾赦又要打,却见贾琏双手都肿了,也不忍心,只得打了贾琏的书童,命令贾琏继续背书,贾赦唉声叹气的回了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