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从来不曾看到过一个人在获得如此奖杯之后,还能如同一潭深水一般平静,毫无半点波澜。
随着最佳编剧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剪辑奖、最佳电影配乐奖一一宣布,易晚舟的名字似乎成了最频繁被提及的词汇。
随着颁奖典礼的进行,易晚舟频繁的上台领奖几乎成了一种常态。
每一次他的名字被主持人余峥呼出,他都会以那种从容不迫的步伐走向舞台中央,接过象征着行业最高荣誉的奖杯。
开始时,易晚舟还尽量保持着礼貌和专注,尝试在每次感谢致辞中寻找新的话语,以表达他的感激之情。
然而,随着次数的增加,即使是像易晚舟这样沉稳的人也开始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困境。
面对反复的领奖,那些感激、激动、尊敬的词汇开始显得力不从心,新鲜感和真切感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避免的麻木和漫不经心。
甚至为了不麻烦,易晚舟索性就站在舞台一侧,静静等候余峥叫自己的名字。
某一次上台,易晚舟甚至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他站在麦克风前,短暂的沉默后,只是简单地重复了一句:“谢谢。”
得,起初还是一句话。
现在只剩下两个字了。
这句话,尽管简短,能够明显感觉到他声音中透露出的那种无奈和疲惫。
频繁上台领奖,每次都需要向台下的观众和评委致谢,可次数多了,饶是他也不知道说什么。
在场的观众可以感受到,即便是对于一位如此成功的电影人而言,面对如此密集的荣誉轰炸,也难免会感到一种精神上的疲惫和内容的枯竭。
每当主持人徐峥宣布一个新的奖项,台下的观众和在场的电影人都会不由自主的将目光转向易晚舟。
台下的观众也是从最初的热烈掌声和惊喜的祝贺,到最后变得渐渐麻木起来。
这也让场内的气氛也随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观众们开始习惯于这种频繁的上台领奖,期待变成了预料,激动变成了平静。
台下的观众也开始从各种细节寻找乐趣。
“你看,易导这个表情真的太好玩了。”
“麻了麻了,还是全麻。”
而在观看直播的观众已经开始数易晚舟上台领奖的次数,而一些影评人也在开始分析易晚舟及其作品之所以能够在如此多的领域内获奖的原因,并试图从中找到他成功的秘诀。
最后,他们惊人的得出一个相同的结论。
那就是,除了表演,一部现象级的电影的一切,都由其亲自操刀,那么就可以达到这一切。
光头佬坐在昏暗的角落里,目光紧紧地锁定在频频上台领奖的易晚舟身上。
随着易晚舟每一次轻描淡写的感谢和那份似乎对荣誉无动于衷的态度,光头佬的心情就像被人一次又一次地踩在脚下,他的怒气和不满逐渐积累,最终化为了咬牙切齿的愤怒。
他的手紧紧握成拳头,指甲几乎要嵌入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