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或许应归为心态,懂得珍惜当下的人,才会真正享受幸福和快乐——这就是所谓的“知足常乐”吧。或许老天已给了她最好的待遇,她有妈妈,有爸爸,有姥姥,有小亭,他们都有健康健全的身体,一家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这就是幸福啊。
眼前的苦难只是暂时的,积极乐观地面对,何尝不是在以用辛勤劳动的方式迎接幸福的到来!
过了许久,王淑珍和一个人抬着一筐苹果回来了。
“这回好了,终于买完东西了。”
“妈妈,你歇一歇,我推车。”
“你不会使那股劲,你帮妈妈看着东西就很好了。以前上货,车子推不进去,放在市场门外,总担心车子被偷,担心东西被偷,进货也只能可一家来。现在好了,你回来,可帮妈妈大忙了。”
“那你上一次货,东西不全怎么办?”
“怎么办?”王淑珍叹了口气,说:“妈妈看你都读愚傻了,多跑几趟腿不就行了?”
林雨荷叹了口气,所谓的好办法大概都是最笨的办法吧。“哦。妈,不用你,我慢些推,会小心的。放心吧,我肯定不会把车推翻。”
“一车东西呢。”
“让我试一试嘛。”林雨荷弓步,用力,车子纹丝未动。
王淑珍使劲一推车子侧面的铁栏,三轮车动了起来。“给妈妈吧,一会你就会累的。”
“不,你能推,我就能推。”
小北风“嗖嗖”的吹着,林雨荷步子走得很稳健,汗水打湿的衣裳变成一层冰贴在前胸后背,她一路佯作轻松,与王淑珍高兴的说笑着。
俩人一推开家门,林卫国听到动静急忙出了屋,“咋这半天?左等右等不见你们回来。”
“你没看我上多少货,”王淑珍不满地反驳了一句,“雨荷,你进屋歇一歇。”
“妈,我不累,我要到市场卖货。”
“真不累啊?”
“我又没干什么,真不累。”
王淑珍准备好卖货的记录本、零钱、塑料袋、杆秤和木头小板凳。“等等。”林卫国给板凳绑了个小棉垫子,坐上去试了试,确认绑绳系得结实了,然后才放到车子上,和王淑珍把一筐苹果和一车的各种调味品和日用品推到房后的市场,把货品摆排在搭起来的木板上。林雨荷在一旁用心地看着。
“小荷,你自己卖行不行?妈妈想和你爸再去趟批发市场进些江米和大米,年前包些粽子和粘豆包卖。”老百姓把“粽子”又称为“挣子”,过年吃粽子为的是讨个口头吉利。
林雨荷点头说行。
王淑珍又嘱咐:“秤杆上的尾星代表福禄寿,卖东西时宁可高些称,也不许缺斤少两,少一两少福,少二两无禄,缺三两则短寿。”
林雨荷严肃地点头:“知道了。”
王淑珍马不停蹄地忙了一上午,进货回来称米,洗米,泡米,泡粽叶,一刻未停歇。等忙完了紧要的活,她未顾得擦擦额头上的汗珠,紧忙赶到房后,看着冻得脸色发青的孩子,她眼圈微微泛红,“快点回家吃饭歇一歇吧。妈上完货了,你爸做的午饭,妈吃完饭了。看看,小脸都冻青了……下午妈在这儿卖,你快点回家暖和暖和吧。”
湿透的衬衣冰冷地裹在林雨荷的身上,身体冷得像块冰坨,她捂着脸调皮地朝王淑珍一乐:“冻青了,什么样子?是青萝卜皮的颜色吗?”
林雨荷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走,双脚早已冻得发麻发木,脚趾头没了知觉,只能感到脚掌的存在,她需要快点回家暖和暖和。现在她觉得冷,以前妈妈爸爸同样会冷;她只能替他们挨一段时间的累,父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在挨累。可怜的妈妈爸爸呀!
不对,她怎么又难过了?刚刚她是怎么发的誓?不是说好要快快乐乐的么。下次带个毽子去,她要像妈妈那样踢毽子取暖,妈妈会踢花键,她还不会呢。
肚子里有了热饭,林雨荷觉得身子暖和了些,就把王淑珍换回了家。一天下来,推回的车子变得轻了很多,全家人都很高兴。林雨亭在家翻译资料,陪伴姥姥,有时帮着往货架上摆摆东西。谁也不想让彼此最在意的人挨冻,炉子里的柴火烧得旺旺的,屋子里温暖如春,连北墙上厚厚的白霜也渐渐化了。
几天下来,林雨荷便和周围卖东西的人认识了,“姨呀叔呀”礼貌地叫着。
城管每天都来收税,同以往比,态度有了大变化,有人占道多了些,凶神恶煞的面孔不见了,有的还态度和蔼地讲解政策:“这条路原则上不允许再卖东西,眼下要过年了,过完年你们都得去指定市场。”
以人为本,尊重他人,文明执法,林雨荷感觉这个社会在变,人也在变。一切都会变好的!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