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余年了,这个年近半百、懦弱成性的老太子依旧活在被废黜的阴影中,活在被母亲打压的恐惧中。
只要想到母亲,想到母亲的铁血政策,他就感觉到一阵无法克服的恐惧。
不管是帝王梦,还是太子命,这些年从来都是母亲给他什么,他接受什么,从未想过,也不敢主动去争取。
可是今日,竟然要他主动向母亲要那把龙椅,他有些不知所措,不寒而栗……
有那么一瞬间,他甚至怀疑自己的决策错了,自己只是被那些大臣们利用,再次成了一枚棋子。
毕竟,只要他安分听话,循规蹈矩,就这么等待下去,龙椅很有可能还是他的,自己又何必多此一举……
即便母亲被二张哄骗的改变了意见,只要自己不犯大错,应该也能保个平安。
毕竟他是他的亲生儿子。
所以,当李多祚带领队伍来到东宫迎驾,原以为太子李显已经整装待发,没想到李显竟然垂头缩脑,躲在大厅里不肯出来。
面对诸位将军疑惑的目光,李显支支吾吾,推三阻四。
“李将军,那二张诚当夷灭,然而圣上龙体欠安,此番兵谏会不会惊吓到她?依我看,此事不妨延后,当与诸公从长计议。”
李显的这番话,如同兜头而下的冷水,浇的满腔热血的将军们一个透心凉。
将军们呆了,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他们万万想不到,自己拥立的新君竟是如此反复懦弱之辈。
他们这些将士个个擦拳磨掌,整装待发,可太子这面旗帜竟然如此绵软,立都立不起来?
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此时分秒必争,他们已经来不及失望和犹豫。
太子如果不出面,这次政变就失去了正义性,变成了犯上作乱,他们所有人都会不得好死,而且会被抄家灭族。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李多祚是个粗人,登时就怒了。
“太子殿下,诸位将军和宰相冒着族诛灭门的危险要为社稷尽忠,匡复李唐,殿下怎么忍心把他们推入死地?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若要罢手也可以,请殿下自己出去,亲口向众将士宣布!”
看着李多祚憋得通红的脸,李显沉默了。
他听出了这句话的威胁意味,也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
不论今日行事与否,一干大臣、众将士和他已经绑在一起,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
往后退一步,万丈深渊,明日等待他们的,必是杀头族诛的命运;而往前迈一步,生死成败还在未定之天……
事情的利弊明摆着,他还有得选吗?
没的选了。
可即便如此,太子的双腿依旧绵软,根本没有勇气站起来。
就在这时,太子妃拿着一件裘衣出现了。
“诸位将军辛苦了,劳烦你们先在门口等候,太子即刻就来。”
众人对视一眼,迟疑的退了出去。
太子妃掩上门,扭头看着垂头不语的李显,叹了一口气,旋即,温柔的笑容又浮现在风韵犹存的脸上。
她弯下腰,搀扶起了面色苍白的太子,将裘衣给他披上,在领口轻轻的打了个结。
“雪停了,风还有些冷,穿上裘衣就不凉了。”
李显像抓到救命稻草一般,紧紧握着韦氏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