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初举例道,“比如小孩常见的发烧,是积食发烧,还是咽喉肿痛引发的发烧?”
“小孩咳嗽,有痰热咳,无痰干咳是寒咳,那么也能让他们避免吃错药或吃过食物致使病情加重。”
“还有小孩大小便状态,是黄是臭还是干硬黏腻,都能让他们第一时间直观了解到身体的阴阳平衡情况,从而有意识地去调整饮食,或跟父母讲述,达到防治未病的保健目的。”
景初一连举了好几个例子,然后又道,“我们还是可以用故事的形式来讲,通过分享他们同龄的病案,更能让他们产生共鸣,这样也才能达到教育保健的目的。”
“好!好!好!”王琦一连好几个夸赞,对景初的话大为赞赏,果然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未来华国的中医,有景初这样的人才作为领航人,还有何惧?
这时何清湖道,“小学生用小故事讲中医文化可以激发他们对中医的兴趣,进一步去了解中医和认识自己,但初中生好像就不太合适,用小故事讲,会不会让初中生觉得幼稚?”
王琦想了想,“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比小学生要很多,这时在教材里加入一些入门级的医理及应用思想,我觉得可以激发他们的探究心理。”
景初突然想起她初中的道法,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述,虽然不是那么有趣,但也能让他们直观接受。
“我觉得一些医家故事和理论也是可以联系现实的,初中生的思维及接触面会更广一点。”
景初说道,“比如张仲景首创的人工呼吸法、灌肠法就领先西方医学一千多年,可到现在还有许多人以为人工呼吸和灌肠是西方引进的医疗技术。”
“我们在普及医家医理的同时,医家的思想品德也得同步,比如药王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所以才有了《千金要方》后《千金翼方》。”
“他提出的‘大医精诚’是医德规范,强调对待病人要‘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这也是我们当代医生努力践行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
如果我们能在教材中慢慢渗入这样的思想,那么在这样的思想中长大的孩子,哪怕未来不从医,他们对生命也会多一些敬重。”
大家对景初的话表示赞同,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如果可以自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那么将来的医学子也会德艺双馨。
方剑桥是初中组的组长,他突发奇想,“其实初中的教材也能趣话,比如成语里的中医药,诗词里的中医药,我们在普及知识的同时还能结合诗词歌赋,增加阅读理解的趣味性。”
方剑桥的话让大家笑了起来,他也不介意,接着说,“这样不仅中医知识学习了,诗词歌赋也学习了,一举两得不是吗?”
王琦对他的建议很认同,“我记得我学白居易的《生别离》时,对他那句‘檗(bo)苦梅酸’很疑惑,后来学了中医之后才知道诗里黄檗就是黄柏,性苦味寒,而梅是乌梅,奇酸无比。
白居易用黄柏乌梅的苦酸引出了离别的苦酸,也正因为苦酸伤了心肝,才有了他‘未年三十生白发’之哀。”
孙光荣若有所思,“其实华国历代文人骚客在创作过程中都挺喜欢将中医药文化和养生观念嵌入自己的诗词作品中,诗医相通,医词相合也是非常鲜明的特色。”
“对对对!”何清湖附和道,“不是有句‘不为良相救国,便作良医救民’吗,这就是文人骚客和医家把家国情怀及济世救人理念相互融合了。”
景初见大家讨论得热烈也笑开了,“不仅诗词里有中药,对联里也有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