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舒摇了摇头,说:“你得留下,一则,你才外出归来,再奔波恐怕吃不消;二则,这满园的妇孺老小得靠你照看,有你在,我放心。更何况,在这里,你还有一件事要办,你再外出的话,你们的事得拖到什么时候?”
丹秋和大平听到最后一句话,都红了脸,不知该说什么。
云舒留他们三人说了一些琐碎的细事,茶园扩建、生意扩展、内务整理、孩子教育、吃穿住行等等,又命大平第二天去周庄调一批丝绸和云纸,命墨鸣准备两百斤茶叶,以备商队出行所用。
忙忙碌碌准备了一天两夜,第三天早晨,临时组建的商队准备从太湖胥母岛出发。
大清早的,云舒做男子打扮,骑了马,并没有坐马车。准备向大家告别时,却见云默穿戴整齐,身上背了一个小包袱,一声不吭的往墨清的马背上爬。
“默儿,你这是做什么?”
云默很理所当然的说:“跟娘一起出远门啊。”
云舒板起脸来,说:“胡闹,我们是出去办事的,怎么能带一个小孩子?你快回去,别胡闹了”
云默却抓着缰绳不松手,说:“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好男儿志在四方,我要跟娘一起出门去而且师父教给我的拳我也都练会了,你们不能丢下我”
“这些话都是谁教给你的?”云舒瞪着云默,这些话可不是一个汉朝六岁小孩子能说出的话
屡次在他身上觉得怪异的感觉再次出现
云默自觉失言,忙敷衍的转而问墨清:“师父,你之前说师兄们都是在行走世间的时候历练出真本事的,怎么能把我关在家里?”
墨清被云默的两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和“好男儿志在四方”所震撼,惊喜之余,觉得很有道理,便对云舒说:“云默说的有几分道理,而且他虽年纪小,但是有照顾自己的能力,何况我们这次准备了足够的人手,带上他出去见识一番也无妨。”
云舒叹了口气,只好同意。
看她点头,云默三两下就爬上墨清的马背,坐在他的胸前,兴奋的等着集合出发。
云默这次的商队总共四辆载货的马车,一辆装载行李和食物的马车,另备有五十名护卫,都是墨清从墨侠中挑选出来的,功夫都很了得。
浩浩荡荡的出了太湖,走在路上,云舒的心更急切了,就对墨清说:“带几个人,我们骑马先行吧,到时候一面在马邑打探消息,一面等车队汇合。”
坐在墨清怀中的云默心中一“咯噔”,果如他所料,云舒此行出来,别有目的,不是去河曲,而是去马邑
他就觉得云舒最近很不对头,她对待事情一向泰然自若,即使河曲马场真的出了问题,她也不会急躁成这般样子。看来一定是别的方面出了问题,一个云舒很紧张很紧张的事情出了问题……
墨清转身从墨侠中挑了三十人出来随行,又在留下的二十人中选了一个青年,叮嘱他车队的各项事宜,让他负责,这才跟云舒一起,撒开马蹄,朝北赶去。
六月骄阳流火,日头一天比一天毒辣,云舒却是马不停蹄,从早到晚的赶路,不过两三天,白皙的皮肤就变的黝黑,乍一看来,还真像个瘦弱的少年。
三十多人的马匹在官道上奔驰,动静并不小,奔入城门时,更是频频被城卫拦下询问。随着越来越靠近北疆,这种盘查也越来越严格,甚至有一次,他们被当做私人武装围了起来,幸而云舒身上备有通商的文牒,才能顺利过关。
正文 220、战火起
220、战火起
临近马邑,云舒等人在村外的一个茶肆暂停歇息,同时等前面的人打探消息回来。
这一路倒还安生,预计中的坏天气和路匪都没有遇到,这倒让云舒焦虑的心安生了不少。
他们三十多人把茶肆占满了,有的墨侠忙着给马儿喂水喂草,有的站在树荫下吹风说话,墨清则陪着云舒坐在棚子里歇脚。
云舒看到这官道上十分冷清,跟她几年前从娄烦到马邑玩的情形完全不同,问道:“人烟怎么这么少?难道要打仗的消息已经散出去了?”
墨清说:“的确有些流言,不过传的是汉军在代郡囤了大军,并非马邑、雁门关一代。”
云舒了然的点了点头。
当初聂壹献计,她和大公子跟刘彻商量时,就对历史上的“马邑之谋”做了一定的改变。
首先让聂壹向匈奴人献计,说汉军集结在代郡欲对匈奴用兵,而百里之外的雁门关一带兵力空虚,劝匈奴人跟聂壹里应外合,先发夺人,血洗雁门关
实则,代郡只有一小队汉军人马在那边制造烟雾弹,绝大多数兵力则潜伏在雁门关内的马邑县设置埋伏,只要匈奴人敢来,那便是有来无回。
汉军开拔而来,沿途百姓不可能察觉不到,但只要传出假消息说是往代郡去的,那便可以掩人耳目,即使有匈奴细作,也不用担心。
“代郡那边的情况不太好,听说百姓纷纷外逃,而路匪却如潮涌,接二连三的赶到那边,趁火打劫那些外逃的百姓。”墨清浅浅的喝了两口茶,又说:“马邑这边相对安稳一些,可是盘查的关卡多了,一般人也不出门,所以路上十分冷清。”
战乱战乱,战争总是跟各种动乱联系在一起,对于代郡的各种动乱,云舒除了叹息,也做不了什么,姑且只能当做为了战争全局,牺牲代郡百姓了。
前面打探的人回来了,凑到墨清、云舒这一桌,低声说道:“马邑城中并无异动,不过城外百里山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