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秦始皇龙魂保佑华夏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眼的讙兜推荐了自己附庸的共工(和颛顼时代的不一样),很有威望的四岳则推荐了鲧。然而尧很有眼光,看人很准,认为这几个候选者都不行,但在四岳的“不试不知道,不行咱再换”这个劝说下,尧勉强用鲧去治水。

前面几章提到了很多神话故事,这些故事多来自一本书,叫做《山海经》,此书记载,鲧为了治水偷了天帝的宝物息壤,此物能不停地生长,堆山成堤。鲧偷到了法宝很高兴,就去堵洪水。结果,堤高了,水也高了,堤继续增高,水也继续涨高,反反复复地不见成效,反而使水越积越多,最后洪水破堤而出,比以前势头更猛,危害更大。事实上,鲧治水采用的是建堤围堵的办法,名字叫做障水法,最终结果是这头堵了那头决,东奔西跑、劳神费力,却没有解决问题。鲧因为治水无功,被流放到了羽山,后被诛杀,天下称是(叫好)。大概因为鲧在治水期间给大家带来了更大的灾害,人们恨透了他。在我看来,鲧并非不想把水患治好,只是采用方法不当;另一方面,尧说鲧这个人经常抗命,应该是个自负的人,没得到群众的支持。

舜摄政杀鲧后,发现禹这个人聪明机敏、勤劳踏实、仁慈亲善、言出必行,于是提拔禹承父业,任为司空,前去治水,同时选取了益和后稷做为助手。禹接受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总结父亲治水失败的原因,设计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治水方案。

禹的治水方案关键词就两个字:疏导;又可以写成四个字:以柔克刚。禹因势利导,用导引的办法将洪水引入长江,注入大海,让他们找到了最终的归宿。在疏导过程中,禹也会进行小规模的筑堤,但绝不会去围堵而令洪水找不到出路。

相传禹受命后先至黄河,认为洪水发生的起因在黄河上游,禹亲自去考察,最后从积石山疏导黄河水到龙门,并分导了多个支流。

在今山西河津与陕西韩城之间有龙门山,在今山西境内,有吕梁山,与龙门山相接。当时龙门和吕梁都没有开凿,黄河水走的是今山西吉县和陕西宜川之间的孟门山。禹认为这是洪水泛滥的根源之一,于是开凿了龙门山,从此龙门以下才有了黄河河道。不止如此,禹“道九山,道九川”,具体是什么就不说了,总之是凿了很多山,开了很多河道。

但是,专家认为,开龙门此说太玄,因为凿山开河道,这工程实在是太过浩大,原始社会的人没有先进的工具怎么能完成呢?我保留意见。

禹为了治水,疏导江河,凿山导水,足迹遍布黄河上下,大江南北,相传在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当初禹与涂山氏之女新婚仅三四天,就出发去治水,儿子启出生后一面都没见到过。后在治水行路中,三次路过家门口,他一次都没进去。禹并非不想家,只是在他看来,黎民百姓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治水大事才是头等大事,为了天下这个大家,他只能舍弃小家。

禹的生活条件比较差,好东西都去祭祀祖先和神明了(迷信是普遍的),住宿条件不高,财力全投在了兴修水利上。在陆地上行走坐车,在水上行走坐船,在泥地上行走坐橇(形状似船),在山地上行走坐木辇(一种带齿的登山车)。禹经常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圆规和曲尺,进行测算。禹在治水期间伐木导山(砍伐树木,开辟道路),产生了诸多四通八达的道路;奠定了九州(舜十二牧浓缩品?),九州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禹在治水的时候还很注意农业,让益向民众发放稻谷种子,种在低湿的土地上,命后稷向民众分发难得的食物。食物少的时候,在诸侯中互相调剂,按需分配。此外,禹还考察了各州的物产情况。

关于禹治水的故事实在是多,尤其是巴蜀传说。但这些故事里充满了神话色彩,什么九妖十八怪、巫山神女,还有人神大战啊,反正都很神奇,组合一块估计能写本书,这里就不多说了,只说其中一个结局:大禹把兴风作浪的蛟龙用西王母所赐的铁索锁到了深井中,另一头拴在了井旁的石柱上,并对其说除非石柱开花,否则不能出来。

皇天不负有心人,禹治水十三年大功告成。舜为禹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赐给禹玄圭(美玉琢磨而成),天下敬重,期间做曲名《箫韶》招来了凤凰,百兽也开始舞蹈(……),禹得名山川神主。

舜老时,因商均不肖,便让位给禹,禹开始也是摄政,此间让皋陶制订了一些法规,有不听号令者依法惩处;亲征三苗,平定叛乱,杀了三苗首领。舜荐禹后十七年舜崩,禹开始守孝三年,然后让位给商均。自己躲到了阳城,但诸侯纷纷去朝见禹而疏远商均,禹最终被推举为天子,国号夏后。

禹即位后非常重视教化,主张恩威并施,当时有个部落叫有扈氏不服夏,禹就同时采用了攻战和攻心战术,最后收服了他们。又东南地区有九个大族合称九夷,禹为了加强统治,亲自巡视此地,并传播了中原文化和礼教,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受到了当地百姓和酋长们的尊敬。

然而,禹却不同于尧舜,因为禹有时显得过分严厉和残忍。禹在东夷树立权威后,宣布谁不听教化,就要出兵打谁,绝不客气。当时,禹在会稽山开苗山大会,防风氏迟到了,禹就下令将其处死,还暴尸三天,此事显示出了禹残酷的一面(另说,防风氏是治水英雄,遭到了禹的嫉妒)。但这杀一儆百的做法,倒是起到了威慑力,当时没有参加大会的氏族都纷纷向大禹进贡表示臣服。防风氏之死,意味着帝王集权制的到来。相传此后禹做九鼎,代表九州,诸侯朝见时要进行顶礼膜拜,暗含一统九州之意。

禹老的时候,选择了皋陶做继承人,可惜皋陶先走了一步,禹最后在东巡时死在了会稽山,也就是防风氏死的地方(宿命?),死前授政给了益,三年丧毕,益让位给启,启也确实有贤德,受到了诸侯的拥戴,最终即位。另有一说是,益与启争位,失败被杀。不过不管哪种说法,最后都是启即位。禹传启,家天下,中国几千年的世袭制正式开始。

禹被称作大禹,大就是伟大的意思,可见其在民间的影响。夏禹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扮演了一回救世主的角色,其治理洪水,造福百姓,发展农业,划定政区,使百姓安居乐业,使国家容易管理。禹将大权握于手中,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实现了真正的君主集权制,此时原始社会终于走到了尽头,奴隶社会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同时野蛮时代也终于走到了尽头,文明曙光出现。

末了,说俩问题。

1、中国过去有个学派叫做疑古派,当然名字不是自己起的。他们总是怀疑上古人物的存在与否,还争论不休,别的不说,关于禹的结论是:禹和夏没有关系、“禹是一条虫”。我不是专家,对此不做评论,只说一句:禹是人,我信;禹是神,我也信;禹只是条小虫,我可不信!

2、水的问题。有种观点认为,地球有一段时间发生了全球性大洪水,即海平面上涨,倒灌到陆地上来,使得许多民族都有关于洪水的传说。禹治理的是水退去后田间的水渠。俺不是专家,依然不作评论,还是只说一句:管他治理什么,能造福百姓就行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十五 狱神——皋陶

皋陶读作gāo yáo,估计会有不少人读错。那么此人是谁?相信也会有不少人不知道。现在,我要告诉你,这是个大人物。怎么个*,一会你就知道了。

皋陶,姓偃,皋城人(今安徽六安市),也叫咎陶、咎繇,读音和皋陶一样,其父母有不同说法,本书按《史记》来说。

东夷首领少昊(很遗憾,没留下名字)娶了颛顼的苗裔孙女女脩(修)。一天女修纺织的时候吃了玄鸟(即燕子,东夷图腾)卵,感孕生了个儿子(商的祖宗契也是这么来的),取名大业。大业娶了少典氏之女女华,生子大费,大费辅佐舜调训鸟兽,被称为柏翳(伯益),还帮助大禹治水,结合舜本纪可以看出,大费就是益。舜因为益的功劳赐姓为嬴,其后人建立了秦!也就说,益是秦祖,当然大业也就是秦祖了,因为大业的父亲没有留下名字,所以就追到大业这里吧,那么这个大业是谁呢?按照不同的史书,大业的亲生儿子是伯益,皋陶的亲生儿子也是伯益,伯益不可能有两个亲爹,所以大业就是皋陶。

然而皋陶最响的名头并不是秦祖,而是另一个更好的称呼——上古四圣之一,其他三个是尧、舜、禹。唐玄宗认为李氏是皋陶的后代,封皋陶为德明皇帝。

然而皋陶出名的原因还不是上古四圣这个称呼,而是他有个神奇的宠物——獬豸(xièzhì),又叫廌。此兽大的像牛,小的像羊(皋陶的是这种),类似麒麟,全身有浓密的黑毛,远看好像长满了鳞片,它最大的特点是额头上只有一个角,所以它的小名叫独角兽。他通人性,智商很高,看人很准,活人往他面前一站,他就知道你是好人还是坏人。如果你与别人发生纠纷而你是无理的一方,它就会将角指向你;如果你犯法了但罪过不大,它就会把你撞倒;如果你罪大恶极是个大坏蛋,它就会把你撞死,然后将你吃掉!因为獬豸看人断案从来没错过,所以它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由此人们创造了一个字,这个字就是“法”!繁体字写为“灋”,意思是:“廌去则法平如水”。

皋陶长得很吓人,脸是青绿色,嘴巴好像鸟嘴(可能是母亲吃了鸟卵的缘故),在舜帝时期被任命为司法官,负责刑罚、监狱和法治。哪有有案子和纠纷,皋陶就领着獬豸去,獬豸站在人群里走一圈,或者在嫌疑犯前站一站,于是案子就结了,效率实在是高,当官实在是闲,故事实在是玄。

下面开始说不玄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